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习仲勋画传/改革开放元勋画传丛书(第1辑)(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版)(精装)(视频书)

习仲勋画传/改革开放元勋画传丛书(第1辑)(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版)(精装)(视频书)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作者: 夏蒙、王小强 著
  • 出版日期: 2018-12-01
  • 商品条码: 978701019846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50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5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习仲勋画传》一书由有名编剧、导演夏濛和作家王小强二同志撰写。夏濛、王小强长期以来多方搜集、整理、研究与习仲勋同志相关的史料并撰写相关著作。二人对习仲勋同志的经历和事迹很好熟悉,同时又掌握与习仲勋同志有关的大量靠前手文献、图片史料以及口述史料,而且二同志具有高超的写作能力和丰富的写作经验。 《习仲勋画传》共计39章,以时间为序选取了习仲勋同志多彩人生画卷中的39个典型事迹,生动表现了习仲勋同志在革命、建设尤其是改革开放时期的多个精彩瞬间,展现了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冲锋在革命、建设、改革前沿的光辉形象。—32章叙述了习仲勋同志自少年时代起投身革命,在革命和建设中英勇奋斗的片断;第33—39章讲述了习仲勋同志在等人指导下勇于破除思想藩篱冲锋在改革前沿,为探索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特区建设、发展及相关改革而奔走、实践的光辉业绩。全书通过丰富、生动的事例突出习仲勋同志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各时期披荆斩棘不断取得新成就的历史画卷,同时配以大量珍贵的历史图片来使这个画卷更加丰满生动。
目录
一、淡村塬上的农家少年
二、在狱中成为共产党员
三、两当兵变的枪声
四、初会刘志丹、谢子长
五、创建照金革命根据地
六、陈家坡会议力挽危局
七、边区政府的“娃娃主席
八、遭遇错误肃反
九、西北苏区成为红军长征落脚点
十、为延安把守南大门
十一、“党的利益在第一位
十二、为延安把守北大门
十三、革命的“两地书
十四、爷台山反击战
十五、的九封来信
十六、策动横山起义
十七、边区各部队统归、习仲勋指挥
十八、土改纠‘‘左”,批示“接近同意
十九、“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开展新区
二十、经略大西北
二十一、中央人民政府特命代表
二十二、说:“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二十三、“有水平的中宣部长
二十四、国务院的“大管家
二十五、周的“内交部长
二十六、宣读授衔命令
二十七、建立国务院信访制度
二十八、“”热潮中的清醒者
二十九、三次保护西安古城墙
三十、秦声京韵总关情
三十一、小说《刘志丹》事件
三十二、蒙冤16年,两次下放洛阳
三十三、65岁南下主政广东
三十四、大刀阔斧平反冤假错案
三十五、标本兼治,遏制“偷渡外逃”狂潮
三十六、向中央“要权”,让广东“先走一步
三十七、倡建特区,“杀出一条血路
三十八、重返中南海
三十九、海纳百川,情系中华
结语
习仲勋生平大事年表
视频索引
摘要
    一、淡村塬上的农家少年
     在中国历目前,关中大地承载了太多辉煌与沉重。秦、汉、隋、唐等十三个封建王朝在这里建都,王旗招展,日月轮替,以至于诗圣杜甫也驻足感慨――“秦中自古帝王州”。而位于陕西中部的富平向有“关中名邑”的美誉,其北接桥山,南牵渭水,兼有黄土高原之雄浑和八百里秦川之苍莽,“周览形势,胜甲关辅”。自秦厉共公二十一年(公元前456年)设县,迄今已逾两千四百余年。
     富平蕴涵富庶和太平之意,寄托着先人们朴素而虔诚的家国理想。当地一首妇孺皆知的歌谣――“文有杨爵,武有王翦,孝子梁悦,忠臣张统,太子太保孙丕扬,魏徵一梦斩龙王”――传唱的就是千百年来为国为民矢志担当的佼佼者以及唯美的神话。近现代以来更有张青云、焦子敬、张义安、胡景翼等一个个英雄才俊闪亮登场,在救国救民的征程上接力前行。
     1913年lO月15日,农历癸丑年九月十六,习仲勋就出生在富平县西部淡村塬上的一户普通农家(今属淡村镇中合村中合组)。而习家与富平的渊源,还得从19世纪末期说起。1885年(光绪十一年)初,习仲勋的祖父习永盛和妻子张氏肩挑一双儿女,结束了从河南邓州一路向西颠沛流离的数年奔波,始在淡村塬东头的都村川落住了脚,一边拉长工,一边租种了几亩土地。
     淡村塬方圆不过数十里,“厥土黄壤”,适宜耕种,尤以都村一带土地肥沃,乡谚有云“淡村上粪,都村扎囤”。但在光绪初年,富平历三年大旱,田野荒芜,人口锐减,河南、湖北、山东、四川等地的饥民纷纷迁徙而来,淡村塬上也就留下了“九省十八县”的传说。
     习永盛在挑着货郎担子转乡途中不意病殁路旁,妻子张氏领着儿女艰难度日。小名老虎的长子应募从军之后,次子习宗德开始操持家务,小名大女的女儿和三子习宗仁帮着耕种劳作。
     习宗德略通文墨,在乡里颇有威信。妻子柴菜花出身邻村一户贫寒农家,据说结婚那天上轿时穿着的绣花鞋还是借来的。
     大约在1900年秋,当兵多年的老虎突然回了一趟家,说是护送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移驾”到了西安。老虎的双耳在与八国联军作战时被大炮震聋了,他连顿饭都没顾上吃,放下几十两银子就又走了,自此杳无音信。习家用这些银两置了几十亩地,还开了一间烟房,光景渐渐好起来。
     习仲勋是家中长子。按照家谱排序一一“国玉永宗、中正明通”,到了“中”字辈,习宗德请人为儿子取名中勋,希望长大后有所作为。“仲勋”的名字还是后来在立诚中学读书时由级任老师(即班主任)严木三给改定的。严木三认为“中勋”的“中”字含义太重,就给加了个单人旁,取意公道正直。此外,父亲还他给取了一个小名叫相近。习仲勋在谈到自己的小名时说:“父亲给我取的相近小名,冠以习姓,就成了习相近,恰好与《三字经》中‘性相近、习相远’之义相反。结果上学时,不少同学都说我怎么叫了这么个名字。” 1922年春,年满8岁的习仲勋到村子东边的都村小学上学。在其表弟又是小学同学的柴国栋记忆里满是对他的敬佩:“那阵那书难念,念生书,背熟书,念了以后在我这儿玩,人家光玩,到第二天早上百十个学生,人家去了头一个先背书,那人聪明,确实聪明。”
     1925年三四月间,都村小学两次组队前往北边十几里外的庄里镇立诚中学,一次是参加孙中山先生追悼大会,一次是参加有名爱国将领胡景翼追悼大会。接连两次走出淡村塬的经历,让少年习仲勋对外面世界充满向往。
     1926年春,习仲勋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立诚中学高小部,还是名额有限的公费生。习仲勋品学兼优,据经常写榜的同学刘茂坤回忆:“每次发榜,仲勋总是名列靠前。”
     立诚中学由胡景翼创办于1920年。“立诚”取自《大学》“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胡景翼题写的2l字校训――“阐发很新的学说,陶冶理想的人格,创造健全的社会”,旨在鞭策学子以天下社会为己任,积极进取,开拓担当。立诚校歌更是诫勉学子们“莫作白面书生,束在高阁上”。
     这所学校是渭北很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阵地之一。在严木三的引导下,习仲勋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接触到了《中国青年》、《共进》等进步书刊。1926年3月,人学仅一个月就被吸收进立诚青年社。据《中国青年》23期(1926年6月)载:“立诚青年社在富平县立诚中学内,社员三十余,皆能实地工作者。”5月,由宋文梅、武之缜介绍,习仲勋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时年13岁。
     还是这年5月,由严木三主持成立了富平很早的党组织――立诚党小组。7月,在庄里镇召开了斗争恶霸的群众大会,习仲勋等进步学生奔走在游行队伍的很前列。他还在党组织领导下到附近的石窠、董家庄、景家窑、三条沟等地散发传单,张贴标语,组织群众集会。其间,习仲勋和同学宋文梅、程建文皆来自都村小学,在立诚中学的革命活动中表现积极,一时被称为“都村三杰”。
     习仲勋在立诚中学虽只度过了一个学年,但他回忆:“我这时认识是共产党好,反正要干他到底。”
     1927年春,习仲勋转学富平县立靠前高等小学(简称一高)。当时,被立诚校董会提前解聘的严木三已在那里出任校长。
     P1-8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