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西文学文本理论范畴比较研究

中西文学文本理论范畴比较研究

  • 字数: 217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作者: 李卫华
  • 出版日期: 2018-11-01
  • 商品条码: 978752032797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61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6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追溯传统人文主义批评的发展脉络,以“后哲学文化”为背景,指出理查德罗蒂思想的“后人文主义”特色,并认为“后人文主义”是一种“人文主义的有限主义”(humanist finitism)。首先从文学阐释观、文学经典观、文学批评观与文学价值观等方面论述罗蒂后人文主义的文学理论;并通过与“文化左派”、新保守主义者以及后现代主义者进行对比,分析罗蒂后人文主义的文化批评;很后回到中国语境,阐明罗蒂后人文主义话语的意义与局限。
作者简介
  
目录
   引言

一从比较文学到比较诗学

二从宏观比较到范畴比较

三文学文本理论范畴比较

第一章细读与熟读

一话语形式

二话语内涵

三话语功能

第二章语词分析

第一节“不落言筌”的“至言——“朦胧”“张力”“悖论”“反讽”的本体论意趣

一技巧论与本体论:“新批评”术语的两个层次

二本真的语言:对文学与人生的成全

第二节隐喻与比兴

一修辞学:“微隐喻”与“比兴

二文化学:“宏隐喻”与“比兴

第三章结构分析

第一节形式:作为“肌质”与“神理——兰色姆与金圣叹的文学形式观之比较

一“内容一形式”与“材料一形式

二文的自觉与人的觉醒

第二节“犯中求避”:作为一种叙述频率

一对“犯中求避”的种种误读

二叙述频率:一种新的阐释模式

三时间的三维与“犯中求避”的文化内涵

四余论:叙述频率理论的补充和完善

第四章语境分析

第一节“文文相生”:“互文性”的中国表达

一“互文性”理论:内互文性与外互文性

二“文文相生”的“内互文性”考察

三“文文相生”的“外互文性”考察

第二节“以意逆志”与“意图谬见——作者研究在文学批评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文学批评的目的:理解作者之志还是评价文本价值

二文学批评的依据:作者之心还是文本本身

三文学批评的方法:知人论世还是细读文本

第五章中西风格论比较

一风格:共性与个性

二风格:主观与客观

三风格:描述性与评价性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