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执法经济学:以转型时期的中国法治为研究对象

执法经济学:以转型时期的中国法治为研究对象

  • 字数: 156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法律图书有限公司
  • 作者: 戴治勇著
  • 出版日期: 2018-12-01
  • 商品条码: 9787519711566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177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4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执法经济学:以转型时期的中国法治为研究对象》从选择性执法的角度,从间接执法成本、间接损害与选择性执法、法治、信任与企业激励薪酬设计、执法经济学:一个文献综述、多任务司法裁判与相机控制权分配、基于执法经济学对收支分离与执法激励的分析等不同的角度探讨了选择性执法的问题,《执法经济学:以转型时期的中国法治为研究对象》从现代经济学的视角,阐释当下中国的执法现状以及民众的策略反应。
作者简介
戴治勇 ,977年生,重庆人。浙江大学经济学博士,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律经济学研究所所长,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主要研究方向为法律经济学。近年来在《法学研究》、《经济研究》、《管理世界》、《法制与社会发展》、《世界经济文汇》等刊物发表法律经济学专业学术论文多篇,部分文章为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或《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全文转载。
目录
目录1.导论2.文献综述2.1历史渊源2.2理论假设2.3很优执法2.4执法体制2.5自私的执法者2.6私人执法2.7评论3.不可置信承诺、声誉与相机选择3.1不可置信承诺3.2声誉4.多任务司法裁判与相机控制权分配4.1政府多变的多任务目标与法官不变的单任务目标之间可能的冲突4.2相机控制权与司法的过度干预4.3相机控制权的实施4.4法治抑或相机控制4.5结语5.间接执法成本、间接损害与选择性执法5.1备择的其他解释5.2剩余执法权5.3选择性执法与灵活性的获得5.4结语6.选择性执法与制度企业家6.1“违法”的制度企业家6.2Shavell的收益不接近信息模型6.3不接近信息与选择性执法6.4模型的扩展6.5结语7.选择性执法及其改革7.1选择性执法的实施7.2选择性执法的后果7.3选择性执法的转变7.4结语8.地方政府竞争与法律实施8.1司法效率和司法公正的度量8.2司法资源多寡与法治环境8.3地方政府竞争与法治环境8.4结语9.司法判决一定不利于弱者吗?9.1可置信承诺、声誉与信任9.2弱者的武器与机会主义策略9.3模型9.4模型的扩展9.5结语10.执法不公与守法激励10.1文献综述10.2模型10.3扩展和应用10.4结语11.收支分离与执法激励11.1私人执法与公共执法11.2收支合一下的公共执法11.3收支分离与执法激励11.4可能的制度改进11.5行政事业单位收费11.6结语参考文献致谢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