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发诗意和禅思的经典之作,读懂茶事美学和日本传统文化精髓
★日本美学大师、日本民艺之父柳宗悦经典传世之作
★“茶道”为日本传统美学之精髓,柳宗悦以诗意纯净的语言,通过茶道的产生、流传、仪式及其背后的哲学思想,带领读者一窥日本古典美学的世界。娓娓道来,条分缕析地剖陈日本古典美学的精髓,通过茶道的产生、流传、仪式及其背后的哲学思想,来解释东方日本的生活艺术和审美观
★ 天狗文库日本民艺精选系列 特别编排柳宗悦《茶与美》《物与美》《收藏物语》北大路鲁山人《陶说》。帮助读者系统地深入体会日本美学。
★ 考究精装工艺,封面和内文均采用进口纯质纸,封面采用烫金工艺,插图为四色印刷。适合典藏。
柳宗悦(1889-1961),日本民艺理论家、美学家。“民艺”一词的创造者,被誉为“日本民艺之父”。1913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文科部哲学科,在研究宗教哲学、文学的同时,对日本、朝鲜的民艺产生了深厚的兴趣,并开始对之收集、整理、研究。他创办杂志,著书立说,普及推广“民艺”的理念。他并身体力行,收集整理民间器具。1934年设立日本民艺协会。1936年创办日本民艺馆并任首任馆长,将自己毕生收集贡献于社会和民众。1943年任日本民艺协会首任会长。1957年获日本政府授予的“文化功勋人物”荣誉称号。出版有《柳宗悦全集》等著作。日本至今保留着鲜明的民族传统与手工技艺,柳宗悦先生功不可没。
译者简介:
欧凌,2000年毕业于山东大学文学院,同年留学日本爱媛大学攻读英日比较文学,2003年获人文学硕士学位。
此后旅居日本,从事教学、研究与翻译等工作。现有译作《荆棘王》《功名十字路》《等伯——金与墨》等
001 陶瓷器之美
035 作品的后半生
053 “喜左卫门井户”鉴赏
069 高丽茶碗与大和茶碗
087 光悦论
105 茶器
117 茶器的美与禅
137 茶器的品性
173 茶道遐思
195 “茶”之病
239 新茶
243 奇数与偶数
247 奇数之美
269 日本之眼
287 译后记
292 柳宗悦年谱
译后记
我们平素会见到无数物什,有些是美的,有些是丑的;有些被以为是美的,有些被以为是丑的。但怎样才是真正的美可谓众说纷纭,各有各的视角与看法。本书从茶、茶器、茶道为出发点,将读者引入一个“法于自然”的简而纯的美学世界,让读者明白美到底是什么,又是怎样生成的。
本书作者——发起民艺运动的思想家、美学家、宗教哲学家柳宗悦(1889—1961),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哲学专业,其后受美国诗人沃尔特?惠特曼“直观”思想的影响,并逐渐形成了立足于艺术与宗教的独特柳式思想。作为提出“民艺”这一概念的思想家,柳宗悦一直遵循“法于自然”的理念,无论是在收藏上,还是在学术思考上。
柳宗悦认为,“器物有着自然的加护,器物之美便是自然之美”。美术作品是极少数天才创作家的个人成就,而民艺的创作者却是无名大众。与用于鉴赏的纯粹的美术品不同,民艺是以生活为目的的。无名大众在民艺的创作中与土地自然深交,于是作品便有了归依自然的属性。所以民艺是有着自然之美的器物。作为民艺之一的茶器,也不例外。
“般若偈语有言:‘般若无知,无事不知。般若无见,无事不见。’而这种般若无知,正是‘井户茶碗’里蕴藏的东西——不知美而拥有美。”这种美,是自然之美与禅之美的完美融合,是需要大智慧才能发掘的美。然而令柳宗悦怅然的是,“当今很多人已经平凡到只会从非凡中去看非凡了”。
创立茶道的茶祖们拥有从平凡中看非凡的眼力,所以能从看似毫不起眼的杂器之中发掘出璀璨的“井户茶碗”。而这种发掘,是一种再创作。正因为他们拥有从平凡中看非凡的眼力,所以“井户茶碗”得以诞生,得以从杂器之中脱胎换骨,成为登堂入室的茶器,从而改写了茶道历史。他们所达到的高度,是后世茶人绝难以企及的。因为后世茶人,大都只能从非凡中去看非凡罢了。
柳宗悦的美学思想是十分明确的,话语是极为犀利的。他的文章不仅警示了半个世纪以前的柳宗悦时代,即便当今的人读来,也同样会有切肤之痛感。比如说茶:“如今的‘茶’里,的确缺乏自在。被意图所囚禁、为雅致所捕获、在作为里沉沦、于金钱之中堕落,竟没一处有无碍之境的意味。”这话就好似当头一棒。无论是当今的日本茶道中人,还是国 内的茶艺人,大抵读到此处都该扪心自问一遍,到底是哪里错了?要摆脱造作,通达无碍之境,很难;要让茶人们意识到当今之“茶”的陋习与不足,也很难。所以,只能用辛辣之语当头棒喝。
茶,不简单;美,不简单。茶与美,更不简单。要读懂此书,需要耗费读者的一点儿脑细胞。《茶与美》的阅读之旅,是一次难行的精神之旅,是一场太过丰盛的思想盛宴,感谢每一位读到此处的读者!感谢每一位热爱茶、茶器、杂器与美的读者!作为译者无比荣幸。希望本书的刊行,能为浊世带来一股别样的清流。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