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沈爱琴:丝路勇者

沈爱琴:丝路勇者

  • 字数: null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 作者: 王世良 许小东
  • 出版日期: 2018-12-01
  • 商品条码: 9787111612957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72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6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万事利官方授权,一代浙江女企业家的典范!★展示了沈爱琴如何将一家濒临破产的绸厂打造成优选知名的丝绸品牌,如何从一穷二白到打造一个产业,带动了一个行业的发展与繁荣。★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优选浙商研究院教授团队深入万事利集团,访谈了与沈爱琴不同阶段工作、生活相关的各方人士,查阅了沈爱琴讲话、内部报告等一手资料,参考了媒体报道与其他有关沈爱琴的作品。★接管笕桥绸厂、找国营企业要原料、求师傅到厂指导、鼓励员工创新、引进世界优选设备、组建万事利集团、探索资本市场、进军房地产、打造服装品牌、海皇科技上市、开拓新丝绸路径、完成二代传承接班……这些碎片虽无法还原她完整的人生,但从每一个片段中都可以看到一个奋勇当先的企业家,带领一群人闯过了一个个关口,这既是事业的关口,也是人生的关口。
内容简介
作为中国女企业家之一,沈爱琴的奋斗精神激励了许多人。从笕桥绸厂到万事利集团,从代加工到创新智造,沈爱琴经历过一切创业的艰难。大浪淘沙中留下来的人,既是“弄潮儿”,也是“幸存者”。她一生的付出,为万事利打下了牢固的地基。她无怨无悔,为中国丝绸再现辉煌奉献所有。她将勇往直前、无惧无畏、一往无前的创新创业精神留给了后人。现今的人们,若能像她这般义无反顾,亦能冲破黑暗、冲破束缚,开拓新的世界。
作者简介
王世良管理学硕士,现任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兼任案例中心主任。主持或参加了20多项科研项目,编著(写)出版了多部著作(教材)。曾获浙江省首届教材二等奖(1995年)、浙江大学“竺可桢基金教师一等奖”(1997年)等。对管理案例有浓厚兴趣,开发的6篇管理案例荣获“全国百优管理案例”。受聘担任国家MBA教指委第3-9届“全国百篇管理案例”函审专家。许小东管理心理学硕士,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对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管理中的各种工作行为问题有较深入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工作压力定位诊断与多相测评研究”的项目主持人。参加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技术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企业家精神实证研究”等项目的科研工作。在企业中开展过人力资源规划、培训、考评、薪酬管理等方面的实际咨询与研究工作。在《科研管理》、《科学学研究》、《浙江大学学报》、《心理学报》、《应用心理学》、《心理科学》、《心理学动态》等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
目录
丛书推荐序  四十不惑立潮头总序  记录一段重要历史前言  向伟大的改革开放时代和企业家精神致敬章  企业家精神溯源  / 1萌芽  / 3学习与内化  / 8创业资源积累  / 13创业动机演化  / 21第二章  创业创新1.0:突破束缚  / 25拼凑建厂  / 29突破资源束缚  / 30创业资源动态平衡  / 49第三章  创业创新2.0:捕捉机会  / 57从差距中发现机会  / 61从需求中感知机会  / 73从意外中挖掘机会  / 86从趋势中洞察机会  / 91从开放中拥抱机会  / 93从政策中寻觅机会  / 96从创新中创造机会  / 106第四章  创业创新3.0:转型再造  / 114红海危机  / 120创业式传承  / 124回归主业,强化核心能力  / 134从产品制造到文化创造  / 151品牌全球化  / 156“互联网+”新变革探索  / 170第五章  为创新赋能  / 181知人善任  / 185创新需要制度激励  / 191创新能力:打造学习型组织  / 199创新环境:包容失败  / 206心理赋能:只要用心做,就没有难事  / 210第六章  社会责任:生态共生  / 223CSR 1.0:为他人奉献  / 227CSR 2.0:资源性责任  / 234CSR 3.0:战略性社会责任  / 248第七章  勇者无畏,精神永存  / 258新丝绸之路  / 259四千精神  / 262沈爱琴之“勇”  / 266
摘要
    “乡镇企业不得入内”――沈爱琴正准备抬手敲响某个办公室的门,就看到门上赫然写着这八个大字。她已经不记得这是第几次遇到同样的场景,苦笑了一下,还是毅然伸出了手。
     农民、乡镇企业(早期称为社队企业),这两个词是沈爱琴和她所领导的企业身上的烙印。这是他们的群体身份,也代表了企业创立生存的原生环境。学者将我国乡镇企业发展的模式归结为四种: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珠江模式和晋江模式。沈爱琴创立的万事利集团,形式上属于苏南模式,但内在更多的是温州模式的基因特质。
     计划经济时代,在超强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下,这种身份意味着乡镇企业没有计划体制的保障,没有平等的竞争地位,只能在夹缝中艰难求生存,在歧视和质疑中谋发展。有人形容其为“?雷区”前进。历史已经证明,乡镇企业、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无疑为中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在其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有人不仅不认可这些企业家的积极作用和贡献,而且挑起社会对这些企业和企业家的反感、对立和批判,恶化企业发展环境。即便改革开放后很长时间,这种身份烙印的影响仍然不曾消失。
     1987年6月12日,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会见外宾时留下了有名的判断――“我们接近没有预料到的很大收获,就是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了”,形容乡镇企业是“异军突起”。这句名言真实地刻画了乡镇企业创业和发展所处的环境.书写了以沈爱琴为代表的一代乡镇企业家用他们的心血、胆识和智慧所铸就的辉煌篇章,描绘了他们开拓创业、勇于担当、拼搏奋斗、创新发展的历史画卷。对此,有名企业家鲁冠球曾进行过精练概括:“回想我们这代人的创业梦,从被当作‘资本主义尾巴’东躲西藏,到在计划经济夹缝中‘野蛮生长’,再到改革开放中‘异军突起’,以及优选化中无知无畏闯天下,可以说是跌宕起伏。”
     以沈爱琴为代表的代浙商企业家与其他企业家很大的不同就在于,他们冲破了体制的束缚,让中国农村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看到了一片新的天空!这也是他们所创造的伟大价值。沈爱琴作为其中一员,见证了那个时代,而时代也见证了她的价值和成就。
     如果对沈爱琴的个人性格做梳理,就会发现,她所拥有的精神和世界上很好的企业家们别无二致,比如敢想敢做、富有冒险精神、拥有组织领导能力、个人魅力丰富等。但他们所具备的这些共同特征背后,实际上有着接近不同的形成原因,这才是精神的专享性。而所有的原因,都从经历中来。
     不管是一个人,还是一家企业,很初的一些印记往往会带来长久的影响。在由社会舆论、政治条件、传统习俗等因素构成的原生环境中,生命个体得以孕育、发展和变化,并且将某些独特品质固化下来。只有进入初生的环境,看见成长的经历,才能了解精神从何而来,向何而去。
     P2-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