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边走边吃边聊:北京站老站长见闻录
字数: 400千字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作者: 石玉林著
出版日期: 2019-02-01
商品条码: 9787520503587
版次: 1
开本: 其他
页数: 408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
¥6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2.05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作者石玉林以北京火车站站长和长期在铁路工作的独特视角,在工作之余,记录下沿途的美景、古迹和各地的美食,以及其中包含的历史文化和种种传说与故事。《边走边吃边聊(北京站老站长见闻录)》分为“边走边吃”“边吃边聊”和“边聊边走”三部分。其中,“边走边吃”着眼于美味美食,“边吃边聊”重在叙述美食背后的故事佳话,“边聊边走”则是对京广沿线的人文古迹宕开笔墨。文笔生动,趣味十足,图文并茂,引人入胜。
作者简介
石玉林,1942年出生于河北省石家庄市。1967年毕业于北京铁道学院(现北京交通大学)运输系。不错工程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91―1995年任北京火车站1任站长,后在多个铁道部直属企业担任领导职务。2003年退休后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发表长篇小说《雪雩》《雪霁》,长篇散文《苦涩年华》,纪实文学《北京站往事――北京站老站长手记》等作品。
目录
第一辑 边走边吃
觅食中原
彭祖――烹饪祖师爷
徐州“三汤”――说的是三种汤吗
羊方藏鱼――中国第一菜
西安泡馍――赵匡胤的“发明”
Biangbiang面――秦始皇与穷秀才争版权
洛阳浆面条――北京豆汁也可为浆
臊子面――蛟龙之肉为卤料
武昌鱼――美味的“革命鱼”
臭鳜鱼――原产地是黄山
走进西南
“大救驾”――救的是哪位皇帝的驾?
东坡肘子――苏东坡的爱情故事
“天下第一羹”――究竟谁是天下第一
过桥米线――动人的爱情传说
成都小吃――“少不入川、老不离蜀”
麻婆豆腐――要吃正宗得人蜀
“宫保鸡丁”――鲁、蜀、贵之争
“清官菜”――野菜名日“龙爪”
“怪噜煽鸡点豆腐”――阉过的公鸡更好吃
东南美味
“叫花鸡”――在日本很吃香
深井烧鹅与古井烧鹅――“深井”“古井”意义大不同
河豚――吃它要有冒死的胆量
东坡肉和梅菜扣肉――殊途同源
阳澄湖上品闸蟹――“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苏州人的那碗面――吃面请到“朱鸿兴”
龙井虾仁――误打误撞成名菜
佛跳墙――四种传说来正名
“鲍肺汤”――笔墨官司炒起的名菜
“扒糕”――老一辈人童年的最爱
穿越北方
“摊黄菜”――让太监逼出来的菜名
哈尔滨“道府菜”――曾经的对俄外交菜
开江鱼――的美味
李鸿章烩菜――是冀菜还是徽菜
北京烤鸭――它是何时进京的
东北杀猪菜――东北人豪情的全体现
北京前门大街“都一处”的烧卖――乾隆御赐的店名
北京“一条龙”涮肉馆――光绪带来的名号
门钉肉饼――皇家大门钉子起出的名字
食海杂谈
“饥饿是优选的美食”
黄河边上的那碗面条
鱼头酒与陈桥兵变
搅团
饴铬、疙豆和捏疙儿
第二辑 边吃边聊
名人名吃
桂林米粉因秦始皇而得
曹操与松江鲈鱼
苏东坡与“十年鸡头赛砒霜”
游银川吃金刀烤羊背
品尝“红楼菜”中的“茄鲞”
上海觅食绿波廊
台湾美食
在台湾“驾崩”
台湾人爱吃“棺材板”
逛高雄六合夜市
台湾“池上米”与“池上饭包”
在台湾吃到曼波鱼
京城美食
晋阳饭庄与纪晓岚故居
京城烤肉
炒疙瘩
醋熘木须
它似蜜
北京西来顺的“马连良鸭子”
名胜名吃
河北大名的“二、五、八”
到海南品美食
游漓江品四绝
敖包与手把羊肉
滕王阁与三杯鸡
草堂寺与浆水面
交河故城与大盘鸡、裤带面
昌黎源影寺塔与赵家铺蒸饺
南翔小笼馒头
百姓料理
西塘的“天下第一面”
在拉萨吃藏餐
体验扬州“皮包水”
去扬州吃“三头”
寻找豆沫
柳州的螺蛳粉
尧的老家与煎腊肉
去西宁吃“炒炮仗”
克拉玛依与手抓羊肉饭
“狗不理包子”十八褶
坷垃窑烤红薯
煎饼的传说
第三辑 边聊边走
京华情思
从一本旧书说起
要从北京站出发
题写站名
两座神奇的钟楼
一票难求的时代
站台柱子与专运
吃点儿啥再上车
挪移的北京南站
车过柳村话京张
丰台之名缘何来
“二七”圣地长辛店
北京俗语“怯良乡”
良乡旧城在窦店
燕初都在琉璃河
走出北京回头看
畿辅之恋
北京南大门涿州
三义宫在松林店
车过河北高碑店
清朝铁路“政治秀”
定兴、固城、北河店
南行徐水并漕河
保定不止“三宗宝”
西汉墓与访舜桥
猜地名“远看北京”
明月清风过定州
曾有站名东长寿
正定是个好地方
火车拉来的城市
谁人还识顺德府
黄粱梦站说黄粱
车到邯郸话丛台
中州抒怀
一路风尘话曹操
淇县原本是朝歌
望京楼和潞王坟
南渡黄河到郑州
轩辕故里几多争
辞曹挑袍灞陵桥
途经红色亿元村
悲歌一曲小商桥
故事多多驻马店
“江南北国”誉信阳
江汉极目
广水寿山孝子店
孝感来自汉董永
大江北畔逛武汉
铁带飞挂接南北
黄鹤楼的新雄姿
贺胜桥与汀泗桥
火烧赤壁古战场
三湘放歌
岳阳楼上观洞庭
悲痛记忆荣家湾
屈子魂沉汨罗江
“1次”列车通长沙
魅力新城古建宁
衡阳雁去无留意
耒阳不是无名地
郴州女排集训地
岭南寄语
铁路曾有“坪石口”
韶关有座南华寺
清远又称为凤城
北人乱侃粤美食
终点广州五车站
摘要
前次见到有关徐州“汤”的介绍时,还以为徐州有三种不同的美味汤等着我去品尝呢!
有关徐州“汤”的介绍上面说徐州有“雉羹、辣汤和舵汤”,这个舵(音同啥)汤的“舵”,汉语字典里没有这个字。其写法是左偏旁是“食”,右边是“它”字,硬要在电脑上打出来就是“舵”的样子了。雉羹大家已经知道了,上一篇文章已经讲了,那是彭祖老太爷的烹饪开篇之作,那辣汤和“舵”汤是什么样呢?我也是到了徐州才弄明白。
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一日,我们乘早晨的火车来到了徐州。接站的朋友就直接将我们带到了“马市街舵汤馆”,并告诉我们这里是很具徐州饮食特色的有名早点铺。真是不谋而合了,就是想喝“舵”汤的,朋友却为我们想到了。
为什么叫“马市街”,也是有来路的。原来在这条街的南面就是当年西楚霸王项羽观看部下操练的戏马台,由于部队在这里操练,贩马的贩子们就云集在此,形成了马市。虽然霸王早已“乌江自刎”,但戏马台依然矗立,而马市街也保留了下来。
“马市街舵汤馆”是一个三间门面的两层小楼,还没有进店就看到熙熙攘攘的食客进进出出,大有门庭若市的感觉。朋友带着我们穿过端着大碗,或站或坐、呼噜呼噜地喝着热气腾腾的什么汤食的满满当当的人群,上了二楼。上面明显的人少,而且有干净的空桌位留给我们。朋友解释说,这里是包位的,而且是头为你们预定好的。所谓包位就是套餐了。油条、烧饼、小菜,当然必不可少的就是“舵汤”了。一客位套餐大概是15元钱,如果单卖“舵汤”,一碗是2元。而楼下大众版的,只卖8角一碗。
“铊汤”端上来了,是一大碗灰乎乎的稠汤,上面漂着鸡蛋的蛋花。用筷子搅一搅,里面有鸡丝和米粒。喝在嘴里,是辣、香、咸、鲜的味道。不错,挺好喝,正对我的口味。朋友介绍说,这汤是用鸡肉和猪骨熬制了十几个小时才成的。里面的米粒是大麦粒,也有用薏米粒的。在装碗时泼上生鸡蛋,这可是彭祖的传统“雉羹”做法了。
“为什么叫‘舵汤’呢?”我迫不及待地问。
朋友说这就有故事了,是有关乾隆皇帝下江南时留下的:乾隆皇帝微服私访过徐州时看见满大街的老百姓喝汤,也来了一碗,味道真不错。就问卖汤的伙计:“这汤是啥汤?”下面的传说就不一了:有说当时伙计回答的是“辣汤”,大概是口音的关系,乾隆皇帝听成是“啥汤”了,回去自作聪明地编了个自造的字;也有说乾隆皇帝品尝到这汤的美味,十分惬意,便问厨师:“是啥汤?”答日:“就是sha汤。”这时,乾隆又问:“sha字怎样写的?”厨师顿时傻了眼,用指比画着“食”字右边加个“它”字,乾隆亦不识这个字,也就接受了这个自造的汉字,而且高兴地封徐州“舵汤”为“天下靠前羹”。反正不管怎么说,这“舵汤”是来自乾隆的故事了。
其实,很久以前在彭城这地方,对彭祖流传下来的“雉羹”名字早就不在民间叫了。因为这汤里放了大量的胡椒粉,汤是辣的,当地老百姓就称其为“辣汤”。
到此,我也得了一解:所谓徐州的三汤“雉羹、辣汤和‘舵汤”’原来就是一种汤。按现在普通的说法就是徐州老百姓爱喝的辣汤了。
后来又听到一些说法:有说徐州范围靠北面的人多称此汤为“舵汤”,靠南面的称为辣汤。我看没有什么必要去考证了。徐州的辣汤也是“与时俱进”的,当地有个“两来凤”饭店,就是将传统的辣汤加入了鳝鱼丝进行改进,很受徐州市民的欢迎。
徐州人是酷爱辣汤的。有一次,我乘火车去上海,同包厢里有一个大学毕业后在北京工作了七八年的徐州年轻人,聊起来他对徐州的怀念。他说在北京什么都好,就是不满意没有卖辣汤的地方。也是凑巧,几年前,我在西城区南线阁路与南线里交口的地方,发现有一徐州驻京办事处,在那里办了一个饭店,里面就有辣汤。一罐够四人用的量,价格是15元。我当即推荐给他,他高兴地表示回京一定去光顾。
前两年,我给住在那里附近的朋友打电话,问那个饭店的情况,朋友说已经歇业装修了,很近朋友又告诉我,那个饭店开业了,可惜打出了淮扬菜的招牌。看来,在北京是没有地方去找“舵汤”、辣汤或雉羹了。
P5-7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