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梁漱溟卷/志愿者文化丛书

梁漱溟卷/志愿者文化丛书

  • 字数: 8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作者: 钱理群
  • 出版日期: 2018-11-01
  • 商品条码: 9787108061720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184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钱理群先生2004年从北大退休前对北大学子提出了一个期待:“目光向下——要立足于中国的大地,沉入民间,更关注人民的真实生活,自己也要做一个真实的普通人。”退休后至2013年期间,钱理群先生躬身参与青年志愿者活动,及时总结现实的志愿者运动的经验,为中国志愿者活动进行理论提升工作的同时,努力地为中国的志愿者运动寻求更广泛、开阔的理论资源。 2013年开始,钱理群先生以主要的精力进行了“志愿者文化丛书”的编写工作,同时,编辑整理了自己关于广义的“志愿者活动”的文字。这次推出的是钱理群先生的《论志愿者文化》 和五册一套的“志愿者文化丛书”。前者主要由钱先生参与多种志愿者活动时的讲演和为与志愿者相关的图书所做的序言构成,包含大量事例,密切关联现实,分析细致入微,语言浅显生动,有很强的可读性;后者是按作者(晏阳初、梁漱溟、陶行知、卢作孚)精选的语录和部分文章,每册均有长篇导读。
内容简介
“志愿者”是 21 世纪以来出现的、以青年为主体的新的社会群体,按中国的传统,称为“义工”。志愿者组织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所公民大学堂。志愿者将在这个自主、自由、多元、开放的群体中,学会参与和独立创造,学会对话、合作和互助,学会平等、公平和互惠,学会宽容、妥协、自我约束和相互监督。这样的新理想、新思想、新伦理、新价值、新的生活方式、新的人与人的关系以及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构成了全新的“志愿者文化”。 《论志愿者文化》一书,系钱理群先生长时间关注、参与志愿者活动,研究志愿者文化,本书是他多年研究和实践的成果。全书由“历史篇”“理论篇”和“实践篇”构成,系统地回顾了20世纪以来中国历代知识分子参与社会改造和志愿者活动的历史过程,深度阐发了相关的理论问题,并对“志愿者运动”“乡村建设”“农村教育”“乡村文化重建”“打工子弟教育”“平民教育”等实践领域的具体问题展开了独到的分析和总结,是我国靠前部系统阐述“志愿者文化”的著作。 “志愿者文化丛书”中的《鲁迅卷》《梁漱溟卷》《晏阳初卷》《陶行知卷》《卢作孚卷》系钱理群先生对中国本土的志愿者文化资源进行的一次发掘、整理与研究,集中介绍了现代文化的先驱鲁迅关于“中国人和中国社会的改造”的思想,重点推出了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平民教育与乡村改造、建设的四大先驱梁漱溟、晏阳初、陶行知、卢作孚的理论与实践。 为了便于年轻的志愿者和社会工作者朋友的阅读与学习,钱理群先生从先驱者卷帙浩繁的著作里,精心选编了相关的语录和部分文章,分类呈现,并做了详尽的“导读”。我们期待,这套丛书能成为志愿者公益组织思想建设和社会工作者自我教育的很好文本,以有助于志愿者和社会工作者朋友,更深入地理解中国的历史和社会状况,走进先驱者的精神世界,和他们进行心灵的交流,并将先驱者的经验转化为自己的思想资源。
作者简介
钱理群,1939年1月30日生于重庆,祖籍浙江杭州。北京大学中文系资深教授。 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鲁迅、周作人研究与现代知识分子精神史研究。代表作有《心灵的探寻》《与鲁迅相遇》《周作人传》《周作人论》《大小舞台之间——曹禺戏剧新论》《丰富的痛苦——堂吉诃德和哈姆雷特的东移》《1948:天地玄黄》等。 退休后,更多关注语文教育、西部农村教育、地方文化研究和青年志愿者运动,同时从事中国当代民众思想现象研究。
目录
目? 录导读??《梁漱溟论乡村建设》语录??(一)社会重心由城市移植于乡村??. 解决中国整个问题之道??. 解决中国问题的动力 :知识分子与乡村居民??. 从农业引发工业是我们翻身之路??. 组织农民,走“合作”之路??.“养人”之路 :为农民寻得精神上的出路??(二)乡村建设路怎么走 :村学、乡学实验??.“乡约”的补充改造??.村学乡学的试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合一??.政教合一??(三)固有文化乃建国之本??. 以中国固有精神为主的东西融合??. 伦理本位——“中国老道理”之一??. 教化、礼俗、自力?——“中国老道理”之二??. 人生向上之义——“中国老道理”之三??. 崇尚贤者——“中国老道理”之四??(四)精神的陶炼??. 立“深心大愿”:精神陶炼要旨??. 朝会 :讲学与社会运动的结合??孤独??以出家的精神做乡村工作??反省??言志??吾人之自觉力??忏悔—自新??欲望与志气??心理的调整??亲师取友??以坦白之心相示??谈习气??朋友与信??谈学问??研究问题时所需的态度??我写文章的方法与态度 ??对异己者的态度??没有勇气不行??我的信念??谈合作??真理与错误??成功与失败??三种人生态度??趣味??道德??人生在创造??帮助理性开发的是经济??谈组织 体原则??志愿真诚??为人类开辟一新历史而奋斗??文本选读??《朝话》十篇??. 言志??. 我的信念??. 谈组织 体原则??. 志愿真诚?
摘要
    总 序“志愿者”是 21 世纪以来出现的、以青年为主体的新的社会群体,按中国的传统,称为“义工”。它的基本特点,一是志愿性,即内发性(出于自我内在生命的需要,而不是外在功利的诱惑)和自发性(是自己的主动、自主的选择,而非外在力量的强制);二是民间性和公益性 :既是非政府性的组织,又是非营利性的组织,是人们说的“第三部门”。它对政府机制和市场机制形成必要的补充与制约。不难看出,这样的志愿者组织,是以某种共同的价值观、生活观凝聚在一起的 :许多人奉行个人中心主义和特别利己主义,这群人却尝试“利我利他,自助助人”的新的伦理 ;许多人沉湎于个人的无止境的物质享受,感官刺激,品质消费,这群人却相信人不仅有物质的欲望,更有精神的追求,尝试着一种“物质简单,精神丰裕”的新的生活方式 ;许多人奉行将他人视为敌人的丛林法则,进行残酷的你死我活的生存竞争,这群人却尝试着视他人为兄弟,在志愿者与服务对象之间,在志愿者之间,建立起人与人相互信任、尊重、支持的新关系 ;许多人陷入所想与所做的分离,将真实的自我掩饰、保护起来,被迫或主动生活在谎言中,这群人却尝试着通过志愿者活动将“想、说、行”统一起来,努力生活在真实之中……如此等等。志愿者组织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所公民大学堂。志愿者将在这个自主、自由、多元、开放的群体中,学会参与和独立创造,学会对话、合作和互助,学会平等、公平和互惠,学会宽容、妥协、自我约束和相互监督。这样的新理想、新思想、新伦理、新价值、新的生活方式、新的人与人的关系以及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构成了全新的“志愿者文化”。而这样的志愿者文化,正在遭遇新的挑战。随着志愿者公益组织被社会和公众广泛认同,随着社会组织日益壮大与发展,也出现了新的危机 :它很容易成为一种“时髦”,和某种利益捆绑在一起,人们纷纷盲目加入,却不去思考其背后的理念,这样,就会逐渐模糊、淡化很初的理想、追求,失去了目标,造成独立性的丧失,甚至被异化,同时内部的矛盾也会逐渐暴露与激化,甚至导致分化。这样,志愿者组织自身的思想建设,就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其核心就是志愿者文化的建设,即要重新回到很初的出发点上,思考“我是谁?我要做什么?我要达到什么目标?”。更重要的是,我们还面临着一个开拓与发展志愿者文化,使其本土化的历史任务。我们今天在讨论志愿者文化时,更多地借鉴了西方的资源,这是可以理解的,并且是必要与有益的,但又是不够的。因为不仅这些外来的思想、理念本身有一个和中国国情相适应的问题,而且中国本土,无论是古代传统、现代传统,还是民间传统里,都存在着丰富的思想、文化、理论资源,足以成为我们今天所提倡的志愿者运动的精神滋养。我们还注意到,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近年来,出现了社会工作者这一新的职业群体。他们大都经过大学教育的专业训练,所从事的也是专业工作,因而有别于志愿者群体。但他们担负的是社会服务工作,也有自己的社会工作伦理,他们也需要有志愿者精神,也同样需要从中国传统里吸取资源,实现社会工作的本土化。我们编选这套“志愿者文化丛书”,就是要对中国本土的志愿者文化资源进行一次发掘、整理与研究。首先推出的是现代资源,除了介绍现代文化的先驱鲁迅关于“中国人和中国社会的改造”的思想外,重点推出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平民教育与乡村改造、建设的四大先驱梁漱溟、晏阳初、陶行知、卢作孚的理论与实践 ;以后,如有条件,我们还准备进一步发掘中国儒家与墨家的资源。为了便于年轻的志愿者和社会工作者朋友的阅读与学习,我们从先驱者浩繁的著作里,精心选编了相关的语录,附有部分原文,并有详尽的“导读”。我们期待,这套丛书能成为志愿者公益组织思想建设和社会工作者教育的阅读文本,有助于志愿者和社会工作者朋友,走进先驱者的精神世界,和他们进行心灵的交流。同时,我们也清楚,这是一项开拓性的工作,编选中的缺点与不足,在所难免,因此,欢迎读者不吝赐教。2013 年 2 月 14 日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