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成都"变脸":中国城市近代化缩影(上中下)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作者: 郑光路
出版日期: 2018-12-01
商品条码: 9787564363628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714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
¥139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郑光路著的《成都变脸(中国城市近代化缩影上中下)》是抢救地方史实和整理巴蜀文化的精心之作,叙述了鲜为人知的真实历史细节,披露了许多极为珍贵的老照片,将极大地增强历史文化名城――成都重要的文化“软实力”。同时,如今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本书也为今后中国城市化发展提供历史根据、借鉴。
本书紧扣“城市近代化”这一主题,内容新颖丰富:中西冲突、人文掌故、奇闻逸事、历史谜团、街巷园林、端公巫婆、洋医洋教、风土人情、三教九流、衣食住行、薪俸收入、物价水平、传统武术、近代体育……翻开这套丛书,如同“穿越”回清末,百年前这座城市的种种真实图景,跃然纸上。
目录
第一章 浸透古意的城池遭遇“近代化”
第一节 农耕社会城市的最后残梦
清代大城从重建到毁灭
成都“老皇城”的旧梦
成都“少城”兴衰录
第二节 古城的灵魂:河流、桥梁、水井
“水乡泽国”乐游休闲之城
历史长河中的几座名桥亭楼
城市饮水从传统到“现代化
第二章 从封建旧官场到近代化“立宪”
第一节 黑暗的司法、刑律和监狱
四川臬台和华阳县令见闻录
清末成都的刑场和刽子手
封建刑律开始近代化改革
谘议局对司法不公的强力干预
第二节 清末成都的官衙和官员
总督、布政使、按察使等高官
成都、华阳两县令终日奔忙
清末成都官场现形记
第三节 西风东渐和政局的变化
清末成都的外国人和领事馆
力行“洋务”和“维新”的高官
清末动荡不安的政局
第三章 成都的“维新”和“新政”
第一节 新政“重头戏”开办警察制度
近代化警察制度怎样在成都登台
兴办警察的“新政干将”周善培
第二节 古城中“改革教育”和“改革军制”
四川最后的“科举”考试怪状
新式学堂和留学生运动的兴起
中外文化交流浓墨重彩的一页
第三节 “谘议局”和“新军”要了清廷的命
改革军制的“新军”最后“革命”了
能量巨大的“谘议局”新生代官绅
第四章 清末成都的商业、金融、人口
第一节 成都商业文明的历史辉煌
农耕社会特色的商贸风情
巴蜀商业“首街”东大街
南方丝绸之路起点在哪里
第二节 从传统庙会到近代化博览会和大商场
1906年“四川成都第一次商业劝工会
第三届劝工会现代化特征已经非常明显
由临时性“劝工会”到大型“劝业场”
第三节 清末成都的金融、人口及收入
清末成都人用什么样的货币
造币厂、银行的创建及当铺和荒市
清末成都的人口和工资收入
第五章 清末“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
第一节 “民以食为天”的真实情景
粮食、肉类及街头熟食品物价是高还是低 成都“名小吃”的源头在哪里
清末川菜体系的形成和高中档馆子
西方饮食文化“入侵”成都
清末成都天空上飘荡的酒香
第二节 清末成都人的穿衣、住房和厕所
清末成都各界人士穿什么衣服
清末怎样办房产证及交多少契税
古典式“栈房”向近代化“旅馆”演变
清末成都人怎样“方便”和对厕所改良
第三节 清末成都形形色色的交通工具
背夫、骡马、黄牛、鸡公车、街轿
最早的“公交车”:马车、黄包车、汽车
成都千难万险的对外交通
从“气球飞越东较场”到“凤凰山机场”
第四节 燃料、照明、通信是怎样逐步演变的
传统燃料、照明及近代化街灯、电灯的出现
从“驿传”到近代化电报局、邮政局、电话局
第六章 清末成都人生了病怎么办
第一节 传统中医药和医林之奇形怪状
清末成都的医疗状况和医疗改革
成都中药铺和麝香、虫草的灾难
第二节 “江湖医生”和“巫医”之内幕奇闻
清末成都“江湖医生”的真真假假
成都的端公、巫婆怎样“消灾祛病
“祝由科”的巫术真有那么神奇吗
第三节 清末成都的西医和红十字运动
西医艰难“登陆”和“成都教案
成都近代化医院、医学院的建立
成都有多少官办和民间慈善团体
成都红十字会成立的历史谜团
第七章 近代化生活方式和传统的碰撞
第一节 拥有巴蜀特色的茶馆和川剧
清末传统“茶社”和“新式茶座
剧场、川剧改良及川剧“变脸”真相
第二节 摄影术和电影是怎样传入成都的
从传统“捏相术”“画真子”到摄影术
从灯影戏、西洋镜到电影
第三节 公园和动物园拥有城市近代化象征
创建“少城公园”的历史迷雾
民国时期成都有多少个城市公园
成都是中国最早设有“动物园”的城市
第四节 从传统“国术”到西洋“体育”
清末巴蜀武术的难解“谜团
“青羊宫打擂”和武术向近代体育“接轨”
清末兴起的近代体育和运动会风波
田径、球类等新式体育在成都的兴盛
第五节 向近代化迈进的“中外通婚”
引发国际纠纷的中外通婚
两位世界名人的中外通婚
第六节 西方色彩浓厚的“彩票”和“报刊” 彩票进入成都的风风雨雨
报刊的蓬勃发展和“广告”的产生
第八章 社会陋习恶俗的近代化改良
第一节 反“缠脚”和剪“辫子”
成都的反“缠脚”运动
清末成都“剪辫子”风潮
第二节 “禁烟”和“禁赌”功亏一篑
鸦片烟祸和禁烟运动
赌风猖獗和禁赌失败
第三节 对娼妓、乞丐、游民的整治
周善培是中国设“红灯区”的创始人
清末管理娼妓办法沿袭至民国时期
对乞丐、游民的社会改良卓有成效
第九章 成都向现代化“冲锋”
第一节 1911年成都引发了中国历史巨变
成都为什么会发生“保路运动
成都从保路发展到号召武装反清
成都向近代化冲刺的历史丰碑
第二节 城市现代化的里程碑:正式“建市”和春熙路建成
民国初期“城头变幻大王旗”
从“市政公所”到成都“建市”
杨森修建春熙路的风波
“舂熙路”街名由来是怎么一回事
杨森90岁回忆《成都建设》的史料价值
民国时期已经强调植树绿化、城市环保
民国建立后成都市政三次大变化高潮
关于本书图片来源的说明
特别鸣谢
摘要
清代成都,城中有城:即大城内还有皇城和少城(满城)。清咸丰年间,彭县人吴好山在《成都竹枝词》中,有形象的表述:“本是芙蓉城一座,蓉城以内请分明。满城又与皇城共,三座城共一座城。”
如今为人少知的是清末还有一处标志性建筑:成都鼓楼(即“谯楼”)。鼓楼位于城中心偏北的鼓楼街,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建。楼上有鼓也有钟,清代重建后定名为韵远楼。楼下城门洞称为“鼓楼洞子”;城楼上悬有巨钟,钟声可传数里之外,用于守城眺望、报时或报火警。
清嘉庆年间,成都文人杨燮站在城中制高点鼓楼上,凝目四望:“鼓楼西望满城宽,鼓楼南望王城蟠。鼓楼东望人烟密,鼓楼北望号营盘。”意思是鼓楼西边少城宽广,鼓楼南边皇城虎踞龙盘,鼓楼东边人烟稠密商贸繁荣,鼓楼北边是北较场乃驻兵营盘……
“三城相叠”、城内“鼓楼”、城外两江环抱,是清末成都很具有代表性的三大城市象征。
笔者收藏有一张民国初年鼓楼照片(摄影者不详),楼阁巍然。另一张是1940年前后照片,鼓楼已破砖烂瓦、残缺不全。这两张鼓楼老照片,是成都城市近代化过程中传统老建筑由盛到衰的缩影。
历代传说三国刘备的金銮殿,就是大城内武担山之南的皇城,但这点史书未确载。可信的是:隋文帝杨坚第四子杨秀被封为蜀王后,在成都大兴土木,兴建王宫,又凿摩诃池、建散花楼,游宴取乐;唐末五代十国时期,前后蜀国的皇城,也在这里。
908年,王建割据四川称帝,史称前蜀。他死后其子王衍继位,又引水绕宫城为御河供行舟作乐。王衍喜欢艳歌、艳舞,乱写肉麻的爱情诗,如:“月华如水浸宫殿,有酒不醉真痴人……”后唐庄宗见这小子太胡闹,命大将郭崇韬率兵攻蜀。王衍想学前代阿斗刘禅,也装个傻帽保小命背起棺材去迎降。不料此招不灵,他仍被砍了脑壳。
紧接着后蜀开国君主孟知祥,934年又在这皇城粉墨登场。他让百姓在成都遍种芙蓉,每当九月花开全城一片锦绣――这就是成都简称“蓉城”的来历。孟昶是昏君,但如果要选成都历目前的环保模范、植树标兵,孟昶应该捧靠前名大奖状。
此后历朝历代,这座金碧辉煌的城中城,始终是巴蜀政治中心。时而崔巍宫阙龙凤旌旗,赵女吴姬笙歌彻夜;时而漫天战火杀声四起,城摧墙毁虎狼栖身……明朝开国时,元末兵燹早毁了皇城。朱元璋在洪武十八年降谕景川侯曹震:“蜀之为邦,在西南一隅,羌戎我所瞻仰,非壮丽无以示威,汝往钦哉!”这座蜀王宫城坐北朝南占地数千亩。从南至北有承运门、承运殿、圆殿、存心殿、王宫,鳞次五重大殿,重峦叠嶂、雕梁画栋。
承运门外乃端礼门,有条横贯成都的金水河直通护城御河。金水河上有三座气势雄伟的三孔汉白玉石桥。桥南左右有一对巨大威武石狮和石表柱,尽显皇家宫廷威仪。
金水河桥南正对王城门洞,有条宽百尺以上、约一华里长笔直的甬道(即现在天府广场到人民南路的一段位置)。甬道尽头,是道二十余丈长、三丈来高的砖墙“石屏”,涂成红色,名为“红照壁”。
1644年,“八大王”张献忠在皇城登基建立大西国。他逃离成都时,一把大火将宝殿烧得精光。盘龙石柱烧不烂,则“裹纱罗数十层,浸油三日,一火而柱折……”
1660年后,清朝巡抚张德地等人惨淡经营,在原蜀王府遗址上修建全省科举考试的“贡院”。贡院气派太大,清代驻成都高官怕有“僭越”之嫌,谁也不敢在此设衙门,民间仍俗称其为皇城或王城。皇城城墙呈矩形,东西宽540米,南北长660米。
皇城南边,是气象森严的贡院正门(这就是明蜀府的“端礼门”),门额上写有金灿灿的“天开文运”四字。门南广场左右有巨大石狮威风凛凛。门外左右有高大桅杆,乡试时悬旗,左书“腾蛟”,右书“起凤”。桅杆前有处石坊,横匾是“为国求贤”。坊外即御河,河上石桥三道,是明代蜀王府遗迹,名“三桥”。
北边为三道“龙门”。再北是明远楼、致公堂,堂前又有石柱牌坊,横匾是乾隆皇帝龙飞凤舞的御笔草书“旁求俊义”。考棚共有13935间。
清末,皇城前半部分作乡试贡院,后半设“宝川局”,即川省铸制钱所在。“宝川局”制钱停制后,在这里改修“近代化”色彩的劝业道署及劝业公所。皇城很北面有一墙洞,俗呼“后宰门”,即“宝川局”大门。皇城内尚存“淤涸已久、荒草离离”的“摩诃池”和“花蕊夫人故井”。
清初为缓和满汉冲突,政府特意在少城和皇城相连的边缘地带,安插回族移民居住。于是“皇城坝”片区,成为清代成都回族人聚居区,不仅建有几座清真寺还放牧牛羊。嘉庆年问杨燮描写这种城市田园风光:“后‘宝川局’前举场,‘摩诃池’上故宫墙。石狮双坐‘三桥’首,日看牛羊下夕阳。”杨燮诗后注解:“‘宝川局’即‘铸钱局’……‘正阳门’侧,悉是回人居住,昼牧牛羊于野,傍晚皆来‘王城坝’中。”
皇城也是城中制高点。咸丰十一年(1861年),汉州(今广汉)人张懋畿到成都考举人时所见:“蜀王城上春草生,蜀王城下炊烟横。千家万家好门户,几家高过蜀王城?”这时的成都,接近是农耕社会城市风貌。
P13-17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