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东盟民族体育的融合发展 以文化差异的视角

中国-东盟民族体育的融合发展 以文化差异的视角

  • 字数: 314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作者: 李乃琼
  • 出版日期: 2018-11-01
  • 商品条码: 978752031852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02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东盟民族体育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不同的区域性、生产生活习俗性、竞技性、宗教性、靠前性、融合发展性等特征。在中国与东盟不同的自然地理位置、生产生活方式、社会发展历程、习俗信仰、社会制度等背景下,中国-东盟民族体育文化的起源、内容、文化基础、文化内涵、价值观、运行制度、传承发展方式、功效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中国-东盟民族体育文化的差异,为双方融合发展提供了动力,彼此开展了多种形式和途径的交流合作发展,并呈现出不断扩大和多元化的趋势,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也存在缺乏整体性、平台条件利用率不高、组织管理滞后、能动性不足、质量效果欠佳等的不足。构建了中国-东盟民族体育文化融合发展模式,明确了其思路、原则、要求、方式、方法等;应以中国-东盟博览会为基础,筹办“中国-东盟运动会”加强双方民族体育的交流合作发展,并采用加强教育和科研合作、继续鼓励边民开展交往、进一步发挥华人华侨的推广作用等方式方法,开展中国-东盟民族体育文化的融合发展;建设政策、人才、平台、场所、资金等方面的充足条件,保障双方融合发展的成效和可持续性。
作者简介
李乃琼,男, 1966年7月生,广西灵山县人,党员,学士,教授,硕士生导师,钦州学院体育教学部主任。系广西高校体育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广西社会科学专家库成员、广西体育卫生艺术学会理事,获钦州市很好教师荣誉称号。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广西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一般项目(A类)、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主持在研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重点项目。独著或靠前作者发表论文20多篇、主编教材1部、合编著作1部。主要参与获省级社会科学很好成果三等奖1项,独著或靠前作者获地市级社会科学很好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三节 研究对象与方法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特色
第五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一章 研究现状述评
第一节 对东盟民族体育文化内容、功能特征与发展流变的研究
第二节 对中国―东盟民族体育交流的研究
第三节 对中国―东盟民族体育合作发展的研究
第四节 对中国―东盟民族体育文化相互影响和依存关系的研究
第五节 对中国―东盟体育文化交流与融合发展的研究
第六节 国外对中国―东盟民族体育文化发展的研究
第二章 东盟民族体育文化概况
第一节 东盟民族体育文化的调查结果
第二节 东盟民族体育文化内容的整理与分类
第三节 东盟共有的主要民族体育文化内容
第三章 东盟各国主要民族体育文化介绍
第一节 越南
第二节 泰国
第三节 老挝
第四节 缅甸
第五节 柬埔寨
第六节 马来西亚
第七节 印度尼西亚
第八节 菲律宾
第九节 新加坡
第十节 文莱
第十一节 来源于中国的民族体育
第四章 东盟民族体育文化的特征
第一节 独特性
第二节 地方性
第三节 区域性
第四节 多样性
第五节 宗教性
第六节 竞技性
第七节 变异性
第八节 异域同质性
第九节 融合发展性
第五章 中国―东盟民族体育文化的差异
第一节 起源差异——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生产生活习俗的必然
第二节 内容差异——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习俗信仰下的必然
第三节 分布差异——不同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下的必然
第四节 运行的差异——不同的社会发展历程和社会制度下的必然
第五节 文化内涵的差异——不同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下的必然
第六节 东盟华人华侨开展的民族体育文化与国内的差异
第六章 中国―东盟民族体育文化的融合发展
第一节 中国―东盟民族体育文化融合发展的现状与不足
第二节 融合发展理论的构建
第三节 融合发展的原则
第四节 融合发展要求
第五节 融合发展方式
第六节 融合发展方法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建议
附录一:调查问卷(中文版)
附录二:调查问卷(英文版)
附录三:调查问卷(越语版)
附录四:调查问卷(泰语版)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