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这才是清朝6.盛世危机

这才是清朝6.盛世危机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
  • 作者: 鹿鼎公子
  • 出版日期: 2018-12-01
  • 商品条码: 9787509399033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40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3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大清盛世由盛转衰的政治密码,中国很后一个封建王朝的没落转折点,起义与平乱争相上演。康乾盛世不过百年,农民起义、瑶民起义、张格尔新疆叛乱已经渐渐掏空清王朝的国库;屡次遇刺使得嘉庆反思之余又束手无策;经历丧权辱国盟约的道光又如何被看作是比较有福气的皇帝……处在盛世转向瓦解阶段的清帝国已经注定不可回天。本书靠前版印数为5000册,现待修装数量为113,可开数量为2。
目录
第一章 乾隆为何选择呆头呆脑的嘉庆接班
这个皇子很一般
立嫡之痛
立储爆冷门
第二章 从傀儡皇帝到痛苦皇帝
做一个影子皇帝很难受
嘉庆和坤终极PK
和坤玩不过嘉庆
二十大罪
留和坤一个全尸
和坤家产是个谜
风光盛世藏危机
第三章 白莲教风云
官逼民反――历史再循环
女中豪杰王聪儿
造反是件悲催的事
杀了王聪儿,还有后来人
第四章 海上烽烟
海患成灾
两个海上黑社会老大
老大之死
第五章 天理教教徒闯京城
神秘的刺客
违背天理的天理教
多事的太监
第六章 紧锁的大门
来自海外的威胁
嘉庆禁烟
与英吉利使者的外交风波
第七章 嘉庆猝死之谜
又一桩悬案
第八章 江山塑画,风雨如晦
不错的小伙儿
梦想做一个好皇帝
求贤若渴
遍地都是贪官酷吏
第九章 遗诏引发政府改组风波
这事得从乾隆出生说起
平庸的皇帝,平庸的宰相
第十章 历史记录抠门的皇帝
今年过节不收礼
内务府:省着花
节俭成了政治秀
节俭误国
第十一章 平定张格尔
点起狼烟的张格尔
狼子野心遇上官逼民反
此去天山万里路
捉拿张格尔
第十二章 打击盐枭
政坛新星
惩治盐枭
第十三章 惨不忍睹的鸦片战争
外来的不速之客
虎门销烟
旧世界与新世界的战争
第十四章 失败但不屈服
亡羊补牢
发生在台湾的冤案
支持民间抗英斗争
广州人民抵制英军进城
第十五章 道光的后宫生活
后妃虽多,子女不丰
立储之难
第十六章 帝国烽烟四起
可怕的敌人
疯狂的落第秀才
摘要
    这个皇子很一般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正月初一,一个很好喜庆的日子,京城里到处是鞭炮声。乾隆皇帝在乾清宫广场上观看了烟火表演,他的心情正如节日一样,是很好喜庆的。执政二十余年,大清国在他的领导下迎来了盛世,他感到自豪,也感到一丝疲惫。
     要治理好一个国家并不容易,这是乾隆的切身体会,他已经充分理解了父亲雍正。这些年来若非自己小心经营,国家也不会像今天这样繁荣昌盛。
     乾隆思绪在飘,然而太监们已经簇拥过来,乾隆在众人的呼声中来到养心殿东暖阁。每逢节日,一定有人让乾隆题字,这已经是一种惯例了,一来乾隆书法确实不错,二来这是皇帝的一大爱好。
     太监们请皇上写下一些吉祥话,乾隆蘸饱墨水,提笔写下了“开门大吉”四个字,这四个字如果给今天的商人,那他就发了,有皇帝捧场,生意肯定红火。这一年,乾隆的兴致似乎特别高,他喝了点儿酒助兴,然后信笔写下了一首诗。
     公元1760年11月13日,圆明园传出一阵啼哭声,皇十五子出生了。此时,乾隆正在木兰围场秋?,当京城里的信使快马加鞭赶过来告诉乾隆皇十五子出生时,乾隆没有显出格外的欣喜,并没有搓着手说:“0h,my god!”只是简单地说了一句:“好的,朕知道了。”
     说完之后,乾隆继续围猎。几天后,乾隆给小皇子赐名永琰。当上皇帝后,嘉庆改名颐琰,他这么做是为了避免因避讳而扰民,“永”字是个使用频率特别高的字,所以嘉庆选择了生僻字“?”。从这一件小事就可以看出,嘉庆这个皇帝确实宅心仁厚,庙号“仁宗”名副其实。
     嘉庆的母亲魏佳氏一共为乾隆生育了四个儿子、两个女儿,看在她生产勤劳的份儿上,乾隆后来升她为皇贵妃。她去世后,乾隆又将她追封为皇后。
     永琰才貌不是很出众,又是庶出,他还是乾隆的第十五个儿子,怎么就轮到他当皇帝了呢?
     一切还得从乾隆立嫡失败开始说起。
     立嫡之痛
     刚即位靠前年,乾隆就效法父亲雍正秘密建储。
     乾隆元年(1736年)七月初二,年轻的乾隆皇帝召集事务大臣和九卿到乾清官西暖阁。当着大家的面,把亲笔书写的皇太子姓名秘密封好,藏在乾清宫优选处“正大光明”牌匾的后面。
     大臣们只是见证人,并不知道皇太子是谁。当时乾隆有三个儿子,皇长子永璜、皇二子永琏、皇三子永璋。都是小孩儿,看不出谁更聪明、谁更贤明。那就看他们母亲吧。永璜的生母是庶妃富察氏,永琏的生母是嫡妃富察氏,永璋的生母是庶妃苏佳氏。永琏的生母地位固然优选,但是大清国立储的原则从来不是立嫡。
     皇太极是第八子,庶出;顺治是皇太极的第九子,庶出;康熙是顺治的第三子,庶出;雍正是康熙的第四子,庶出;乾隆是雍正的第四子,庶出。皇太极是凭借自己的实力,压倒政敌,当上皇帝;顺治是因为多尔衮和豪格两强相争,捡了渔翁的便宜;康熙则是因为受到了祖母孝庄皇太后的宠爱,当上皇帝;雍正是自强不息,参与争夺,很后权智高超,将皇位握在手中;至于乾隆,则是因为他的哥哥们太没出息,他本人能力突出,顺理成章当上皇帝。
     康熙深受汉文化影响,在立储时曾经拼命想立嫡长子,可惜很后人算不如天算,心灰意冷之后,他没再立皇太子,所以搞得雍正即位很好尴尬。
     雍正发明了秘密建储制度是基于康熙朝立储的困境,但秘密建储也有不完美的地方,对于秘密继承人来说,其中的苦处只有当事人才知道。至少,乾隆体会是很好深刻的。因为秘密建储的很根本目的就是削夺太子的权力,所有皇子地位都是一样的。这样一来,很容易产生这样一个问题,就是被选定的那个人在当上皇帝之前没有特权,跟兄弟们平起平坐。结果他当上皇帝后,兄弟们难免适应不了,有时候会表现出对新皇帝的不尊重。
     当皇子的日子是很好压抑的,乾隆感触很深。所以当他出头之后,决心废掉秘密建储制度,这可以理解,因为乾隆无法体会康熙的那种痛苦,所以乾隆的真实想法是像康熙那样立嫡长子,换句话说,就是重复历史。但是,作为雍正的儿子,如果一上来就废掉父亲引以为自豪的秘密建储制度,这无异于不孝,乾隆还不能这么做,但他公开表示秘密建储制度只不过是权宜之计,甚至不惜冒着父亲从九泉之下跳出来的风险,说秘密建储只是无胆无识的庸主所为,可见,乾隆当时有愤青气息。
     P2-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