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共和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下)/共和国民族之魂丛书

共和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下)/共和国民族之魂丛书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贵州民族出版社
  • 作者: 金星华主编乔继堂、乔盖乔编著
  • 出版日期: 2016-12-01
  • 商品条码: 9787541223006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共和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下)》是“共和国民族之魂”丛书的第七本,书中收录共和国历目前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的杰出人物。本书文字与人物和历史文物图像配合,是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传记,全面展示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推介领域的杰出贡献,是“共和国民族之魂丛书”终结篇。通过阅读使读者对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概况和具体事迹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和感知,同时提高中华民族的自豪感,特别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同心、同德教育,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增进民族团对,提升中华民族自豪感,向世界介绍中华民族文化,推动社会进步的重大工程。 "
目录
前言
阿迪力?吾休尔――“达瓦孜之乡”的“高空王子
哈森其其格――多才多艺的“抢枢”传承人
那――“沙力搏尔式摔跤”全能手
汪秀霞――“保留了一些原生态的东西
奉雪妹――做一个无愧于瑶山的挑花人
和训――两代人接力传承东巴画
思华章――傣家最后一位“撒那弄
丹巴绕旦――把藏族传统绘画带人大学殿堂
李发秀――“彩虹故乡”的盘绣女子
郎志丽――“郎家世代艺专精,巧艺真传声名扬
金铁铃――绢花世家“花儿金”的第五代传人
汪国芳――“制作羌绣是这辈子改不掉的习惯
李云义――“做好手艺源自内心
尕藏尖措――“制作酥油花也是一种修行
娘本――“我要让人们都知道热贡艺术
贡保才旦――和日石刻的多才艺僧
吴通英――用苗绣讲述民族故事
韦桃花――以精美马尾绣荣膺“贵州名匠
陈显月――“侗家好看的月亮
崇德福――“经历过才知道怎样教学生
叶水云――“西兰卡普”镂云裁月
杨似玉――侗族工匠世家的工美大师
羊拜亮――从维持生计到传承民艺
杨光宾――“银匠村”走出的银饰锻制大师
张仕绅――最后一位用板蓝根染布的人
项老赛――“做一把是一把”的“户撒刀王
和志本――白水台的东巴造纸人
格桑――民族技艺织就五彩生活
马维雄――保安腰刀世家的后起之“雄
白静宜――花丝镶嵌工美大师
白音查干――50多年制作300多辆勒勒车
金季凤――60余年的民族乐器情怀
粟田梅――“织侗锦是我一生的追求
吉伍巫且――三色世界的民艺人生
马舍勒――擀过8万条毛毡的“舍勒毡匠
马进明――“篱笆楼都”的文化一手艺人
张怀升――手艺“其实是怀念母亲的一种方式
杜伟生――“我们这行路很窄,但是很长
钟连盛――景泰蓝的继承与创新
哈亦琦一哈氏风筝第四代传人
彭善尧――土家族转角楼建造“掌墨师
王阿勇――苗族蜡染艺术“走出去”的人
杨光成――打破祖训传承枫香“天染
强巴赤列――藏医、西医结合,“像老虎有翅膀一样
乌兰――让蒙医药事业薪火相传
盘良安――全面掌握“拜盘王”仪式的“总师爷
唐买社公――连南排瑶“歌王
刘正城――壮族歌圩的嘹哕歌师
李学强――敢上刀山,能下火海
赵丕鼎――白族狂欢节“绕三灵”传承人
罗周文――京族哈节的传承人
王治升――释比也是文化人
欧海金――传承“水书习俗”的“水书先生
贡嘎仁增――从世家走出的“拉孜巴
斯庆巴拉木――蒙古族服饰技艺的“巧手姑娘
谭三岗――衣钵相传的毛南族“肥套”师公
普顺发――彝族火把节的主持人
柯璀玲――“为了给民族留点记忆
达瓦――“想把技艺传给更多的人
再屯娜――将塔塔尔族特色文化传扬下去
参考文献
后记
摘要
    阿迪力?吾休尔(197l~),杂技艺人,维吾尔族“达瓦孜”传承人。新疆喀什英吉沙人,维吾尔族。他出身于“达瓦孜”(高空走索)世家,10多岁时就成为第六代传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他不断挑战长度、坡度、时间极限以及高难动作,数次刷新吉尼斯世界纪录,获得无数奖项和荣誉。历任中国杂技家协会副主席、新疆杂技团“达瓦孜”队队长等,还是全国人大代表、国家一级演员。2007年成为重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杂技与竞技类)代表性传承人,并已培养出沙塔尔?吾吉阿不都拉等传承人。
     一、一路走向“高空王子”
     1971年7月,阿迪力?吾休尔出生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英吉沙县一个贫苦的维吾尔族家庭。
     英吉沙位于新疆西南部、昆仑山北麓、塔里木盆地西缘,是古代陆地丝绸之路的驿站,南疆八大重镇之一。同时,这里还出产有名的“英吉沙小刀”,有“中国小刀之乡”的美誉,也是“中国达瓦孜之乡”,“高空王子”阿迪力?吾休尔和艾斯凯尔都是英吉沙人。
     阿迪力?吾休尔出身于“达瓦孜”世家,其家族从事“达瓦孜”表演已有430年的历史。阿迪力的父亲吾休尔(也作“吾守尔”)是闻名全疆的“达瓦孜”第五代传人,而阿迪力则是在父亲72岁时才出生的。
     自幼耳濡目染,受到“达瓦孜”技艺熏陶,阿迪力?吾休尔很小的时候就能在3米高的空中绳索上如履平地。不幸的是,1976年阿迪力年仅5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
     由于运动本身的危险性,“达瓦孜”一般只传徒弟,不传子孙。父亲去世之前,含泪把阿迪力托付给了好朋友――英吉沙杂技团的汉族教练刘福生。接受朋友嘱托的刘福生,像对亲儿子一样待阿迪力,在教授给他“达瓦孜”传统技艺的同时,糅入了汉族走钢丝的技巧,还设计了“绳上骑独轮车”“倒立”等新创的表演项目。
     老师精心传授,自己勤奋好学,10多岁时,阿迪力?吾休尔就脱颖而出,成为家族中很杰出的“达瓦孜”第六代传人。
     “达瓦孜”是需要高度技巧的杂技项目。而要规避危险、取得好成绩,必然需要付出超常的艰辛努力。在阿迪力?吾休尔的“达瓦孜”历程中,汗水和危险始终伴随着他,不知有多少次从高空中摔下来,但是他顽强地、坚定地走了过来……
     1991年,阿迪力在上海表演时曾从空中坠落,原因是主绳断裂。这场事故,使他身上17个地方骨折,光是肋骨就断了7根,胳膊也伸不直了。鉴于当时的情况,医生都说他不能再表演了。但阿迪力不愿离开“达瓦孜”,休养了半年,他就开始训练。手伸不直,不能单手倒立,他就练出了用头顶绳倒立――挫折往往成了创新的机缘。
     二、“达瓦孜”:维吾尔族人的空中舞蹈
     “达瓦孜”是维吾尔族一种古老的传统杂技表演艺术。“达”在维吾尔语里是“悬空”的意思,“瓦孜”指嗜好做某件事的人。“达瓦孜”一词,借用了波斯语“达尔巴里”,意思是“高空走大绳表演”,古时称为“走索”“高原祭”“踏软索”等。
     P1-2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