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我心如葵 梵·高的画语人生

我心如葵 梵·高的画语人生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 作者: (英)马丁·贝利(Martin Bailey)
  • 出版日期: 2016-06-01
  • 商品条码: 978753229847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31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马丁·贝利著的《我心如葵(梵·高的画语人生)》共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着重描写了艺术家的一生,贝利是如此注意细节的描写,就像梵·高作品《阿尔勒的黄房子》所呈现的那样。第二部分着重分析了梵高死后那些《向日葵》的命运,包括在深蓝色背景下的《六朵向日葵》,可惜它在二战期间,被一场大火焚毁。如今很多人都会来借阅此书,他们喜欢《向日葵》,欣赏梵高,更钦佩这样一种对艺术无悔执着的精神。
目录
前言
读者提示
导言:“只用大朵的向日葵”
上部 梵·高的一生
第一章 蒙马特
第二章 黄房子
第三章 阿尔勒的向曰葵
第四章 遇见高更
第五章 画向曰葵的画家
第六章 梦断阿尔勒
第七章 三联画
第八章 最后的画作
下部 后续的故事
第九章 寄往塔希提的种子
第十章 最初的买家
第十一章 慕尼黑
第十二章 伦敦
第十三章 东京
第十四章 洛桑、芦屋市、费城和阿姆斯特丹
第十五章 它们属于我们
附录1:7幅向日葵油画
附录2:年表
附录3:原版书尾注
附录4:原版书图片索引
原版书鸣谢
摘要
    《风车磨坊》接近迥异于梵。高早期在荷兰画的风景画。在他暂居巴黎的6个月期间,他调色板上的颜色接近被改变了。黑色,清冷的色调,以及在他早期的荷兰风景画中占统治地位的灰色和棕色全都不见了?这些色彩是典型的荷兰海牙画派(Hague School)的风格,从19世纪的60年代起这种用色偏好在荷兰画坛是很好流行的。然而在《风车磨坊》中,山坡上的绿色和天空的蓝色很好活跃,这明显受到了法国当代画家的影响。
     就是在巴黎的这段时间,梵?高开始接触到一些前卫艺术家,这部分得益于他弟弟的关系,当时提奥在布索特&法拉东(Boussod & Valadon)画廊工作。提奥分管开在蒙马特大街和市区的画廊,主要出售一些19世纪的油画,偶尔也有一些印象派的作品。这家画廊在以经营现代绘画为主的画廊中是很有名气的,而当时的巴黎又是整个世界的艺术中心。
     梵?高年轻时的靠前份工作也同样是在这家画廊,当时画廊的名字叫作古皮尔(Goupil)。1869年,梵?高16岁,他在古皮尔开在海牙的一家画廊里当助手,后来画廊迁到了伦敦,很后又回到巴黎。但是,梵?高显然并不适合从事艺术品交易的工作。过于坦率而又缺乏技巧的处事风格使他无法抓住顾客,很后他在1876年的1月被解雇了。
     从那以后,梵?高一直在努力寻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他曾短暂地在英国的拉姆斯盖特(Ramsgate)和艾尔沃斯(Isleworth)当过教师,后来他又回到荷兰的多德莱赫特(Dordrecht)做过书商。此前他还曾在阿姆斯特丹学习过拉丁语和希腊语。梵?高开始变得虔信基督教,他甚至跑到比利时南部一个偏远的矿区博林那杰(Borinage)当传教士。然而,很后看来也没有什么工作是适合他的,梵?高曾经抱怨过他的家族成员,他们似乎在建议他应该去当一名会计、木匠或者是面包师什么的。’
     梵?高在27岁时发生了有效的改变。他放弃了对于基督教的信仰,开始梦想成为一名真正的艺术家。1880年,他前往布鲁塞尔(Brussels),迈出了自学绘画的靠前步,并且还在当地美术学院报名参加了一个为期数周的绘画训练班。第二年,梵?高在荷兰南部的埃藤(Etten)乡村和他父母短暂地住了些日子,随后就动身前往海牙。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提奥开始在经济上资助哥哥,定期会给他寄一些钱,让他去专**习成为一名画家所需要的绘画技术。文森特在海牙待了两年,在素描和油画的绘画技术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梵?高在那里和一个以前做过妓女的人一一辛?霍尼克(Sien Hoornik)同居,她曾经当过梵?高的模特。 梵?高很终还是厌倦了和辛?霍尼克以及她两个孩子的生活,1883年9月,他离开海牙来到了德伦特(Drenthe),一个荷兰北部的偏远地区,梵?高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来描绘那里的田园生活。然后梵?高又回到了父母身边,此时他们已经搬到了纽南(?Nuenen)的乡村。梵。高在纽南专注于描绘农民的生活,《吃土豆的人》(The Potato Eaters)就是在这段时期创作的一幅重要的早期作品。然而梵?高和他的家庭频繁发生冲突,关系曰渐恶化。1885年11月,梵。高离家前往安特卫普(Antwerp),他在那里住了3个月,并且在美术学院短暂地学习过。
     之后,梵?高做出了一个很为重要的决定,去巴黎,他的艺术生涯在那里发生了改变。那一年梵?高32岁,提奥28岁。当他于1886年2月28曰到达巴黎后,很快他就报名参加了由费尔南多?科尔蒙(Fernand Cormon)在蒙马特山下开办的一所美术学校。在梵?高的同学中有两位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们是劳特累克(Toulouse―Lautrec)和艾米利?贝尔纳(EmileBernard)。尽管贝尔纳小梵?高15岁,但他们很快成了亲密的朋友。梵。高在科尔蒙的学习也是短暂的,只维持了3个月,离开的原因一如以往,他发现正统的学院学习是令人沮丧的。
     P26-28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