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1935-1948)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农民文化教育研究

(1935-1948)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农民文化教育研究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作者: 贾钢涛 著
  • 出版日期: 2018-11-01
  • 商品条码: 978701019565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42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6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延安时期是中共农民文化发展的重要节点。本书运用社会史学研究范式,对延安时期中共农民文化教育展开探讨,以“扫除文盲—农民知识化”为主线,对延安时期农民“大众化”教育展开学理化考察,揭示“革命化农民”与“革命知识分子”在党的领导下联袂出场的历史动因,为当前农村文化发展提供经验鉴戒。 延安时期中共坚持从“中国化”的革命路径行进,农民文化教育也在抗战风云和争取民主建国的宏阔背景中展开,而文化教育与政治教育深度融合的同时,实现了“师俄”到“中国化”模式的转换。中共借助识字组、冬学、民教馆等多维载体,革命文化与农民意识的激荡中,建构了新型的党—知识分子—农民的良性互动关系, 形塑了革命视域下的乡村社会秩序,留下了大众化教育丰富的“历史记忆”。检视延安时期农民文化教育的历史经验,传承革命的荣光,更要结合时代和人民的诉求,坚持文化教育与农民物质利益的获得保持一致,确保对农民规训与农民诉求之间适度的张力。如是,农民文化发展将行进在通向农民自身解放的康庄大道上。
作者简介
贾钢涛,男,湖北襄阳人。法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陕西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与当代社会发展。曾先后求学于武汉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任教陕西科技大学,2006年聘任讲师,2009年晋升副教授。2010年聘任硕士生导师、校青年学术骨干,2012年遴选为校青年学术团队负责人,2014年遴选为校学科带头人培育计划。现主持、承担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持完成5项省部级课题;先后在《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党史研究与教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长白学刊》、《理论探索》、《湖北社会科学》等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在中国社会科学、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专著2部,获得多项厅局级以上科研奖励。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从边缘到中心:农民文化教育“延安模式”的确立与张扬
第一节 从唤醒国民到动员民众:大革命时期中共农民文化教育的滥觞
第二节 从激发民众爱国意识到拥护苏维埃:苏区农民文化教育的兴起
第三节 从“师俄”到“中国化”:农民教育“延安模式”的生成
第二章 历史合力:农民文化教育“延安模式”的生成逻辑
第一节 改变文化荒漠的社会诉求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文化观的规约
第三节 农民与知识分子的有效互动
第三章 三位一体:农民文化教育的“延安模式”
第一节 识字扫盲与新文字改革
第二节 民智教化、移风易俗与改造二流子
第三节 大生产运动与培育革命化的农民
第四章 多轮驱动:农民文化教育“延安模式”的主要载体
第一节 《边区群众报》
第二节 新秧歌运动
第三节 边区民教馆
第四节 冬学
第五章 文化与政治相结合:农民文化教育“延安模式”的重要特质
第一节 民族化
第二节 科学化
第三节 大众化
第四节 民主化
第六章 传承创新:农民文化教育“延安模式”的重要价值
第一节 历史价值:农民教育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第二节 现实价值:新时期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借鉴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