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北大经济课

北大经济课

  • 字数: 1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江西美术出版社
  • 作者: 郭海峰
  • 出版日期: 2019-01-01
  • 商品条码: 9787548054474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3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多方面披露北大经济学者们的思想、观点、政策倾向的经济书。书中以专题为纲,依次向读者展示了市场、价格、垄断、技术、制度这些很基本的北大经济课内容,还添加很新、很时髦的魔鬼经济学课程,让大家一探究竟,凡涉及改革方向、机会策略、贫富差距、收入分配、投资资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经济目前的疑惑等,都能在本书中找到相应的答案,即便是读者们的婚姻家庭、爱情失恋,也能从中找到有趣的说法。读完本书,你将收获关于中国经济的过去的种种成功经验,也能够从大师们的有趣的故事中,感知其人文风貌,锤炼个人心性,还能从本书中获取大量关于未来中国机会的靠前手指南知识,你会发现,原来经济学也充满了人情味。
目录
Part 01 最后的经济贵族
《原富》和严复:经世济民一百年
跨越三个世纪的经济学家
打造中关村,从拆掉北大的围墙开始
中国优选的商学院
重新认识北大经济学
Part 02 “吴市场”:捅破市场经济的窗户纸
顾准和孙冶方的学生为“商品经济”翻案
中国会变成寻租社会吗
市场是一种机制还是一揽子买卖
经济学家真的不讲道德吗
安徽粮食市场如何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新东方的生意和黄怒波的冰岛土地
VCD的故事和斯密针工厂分工和规模化
Part 03 喊出来的“价格”和双轨制
中国教授有粮票和美国穷人领食物券
北大学者建议建宝钢吗
是个东西就能卖,是个好东西就会抢着卖
既是“倒儿爷”,又是“板儿爷”
北大经济学看海归潮:你还没回国呀
抵制美国货,计算机除外
王选怎么把激光照排卖给日本人
Part 04 市场换技术有错吗
郑也夫为什么不是后现代贵族
从小业主到现代企业家
中关村没落的经济学
市场换技术,工商银行错了吗
Part 05 自然垄断不自然
经济学家眼中的走私内幕
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资本主义
柯达死了,乐凯胶卷还活着
国企改革与企业家贡献
Part 06 让科学技术真正成为第一生产力
美国机场里的苹果才是中国生产力吗
中国小农经济赢不了大农场吗
让科学技术真正成为第一生产力
中国工人的生产效率到底有多高
不要出门就说你是北大毕业的
中关村还能再辉煌吗
温州模式打败了深圳
Part 07 大有大的难处,小有小的毛病
到底怎么看中石油的教训
沉重的治理矿难的经济分析
“汉芯”故事另一面
争议四起的经济原因
国资委为何不给大唐发张牌
难得的教材居然在中国
私营企业不准动的奶酪
Part 08 遭殃的铁路农田
解释中国经济成长
铁路农田交易和刘永好的饲料业
供应链就是契约链
什么是全球供应链
市场中人的理念
Part 09 光华魔鬼经济学
从“朝三暮四”说参照系
谁动了我的奶酪
中庸之道与特别逆转
拖延与行乐的悖论
Part 10 从北大才子的一封情书谈信息
从一封北大情书谈起
挨光计:你为什么天生不是情圣
荤段子与广告、婚姻
性选择和北大爱情领导力的奥秘
石成金的爱情魔法
Part 11 世事胜棋局。经济在燕园
中国土地落价又归谁
劣币真的驱逐了良币吗
从小铅笔看信息成本与制度变革
米尔顿?弗里德曼的自由值多少钱
Part 12 改革需要“顶顶层设计”
实现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双向自由流动
中国如何跨越高收入之墙
改革需要“顶顶层设计”
究竟保护谁的利益
什么是好的制度
Part 13 大资本运作秘密
建行IPO很好的经济路径
谁在推动“TCL集团”的整体上市
借壳上市的“盈科动力”
面对“浑水”,是进是退
金融衍生工具是天使还是魔鬼
Part 14 不是富人太富。而是穷人太穷
建议取消所谓等等福利
中国基尼系数不重要
效率和公正的完美结合
边际效用递减法则:要不断转换战略
中国人为什么勤劳而不富有
放弃零和游戏:做到双赢
Part 15 看准时机辣手投资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盘活你的资源
看准时机和市场需求去投资
600字真言击碎“蓝田神话”
北大学生炒股失败的风险有多高
曾经的带头大哥深发展落幕
政策市还是自由市
华尔街的鏖战中国市场大败局
Part 16 真的能回归亚当?斯密,告别凯恩斯吗
中国计划经济下企业为什么不能走向世界
改革开放竞争才能换技术
民营企业创新需要什么政策
改变中国的所有制偏见
企业成长与宏观政策
创业会弥补经济衰退
冷眼看待“保八”成功
中国经济增长的南柯一梦
刺激消费靠什么
Part 17 非均衡的中国经济隐忧
20世纪90年代初股份制争论的回顾
通过发展和创新来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对当前中国物价上涨和失业问题的一些看法
经济运行警戒线与宏观调控
国有企业改革是不是做了通胀的替代品
中国经济“怕冷不怕热”
摘要
    谈及北大,北大的经济学,中国的经济学,就不能不说到北大的靠前任校长严复。“中国的盗火者”严复,一生注定和北大、经济有缘。
     在中国靠前高等学府,严复这个声名显赫的校长,却从一开始就跟经济问题纠缠不清,甚至卸任之后,还是因为经济问题阴魂不散,让经济伴随自己大半生。以今天北大经济学者的眼光看,他们也许会笑着意会这是严复和经济有缘的铁证。
     从古到今,投笔从戎者甚多,可像严复这样投戎从笔的,算来少之又少。严复,本来是军人出身,晚清很很好海军的舰队指挥人才之一。天意弄人,1879年回国后,军人严复就变成了一个教书先生,从青年熬到白发,哪怕在北洋海战的隆隆炮声中,再没有登上军舰半步。
     严复评价“宰相合肥’’李鸿章给他的工作就是“不预机要,奉职而已”。简而言之,华丽的摆设。大员们对海军一无所知,判断严复“可堪大用,,的根据是,严复的口才和见识都太好了:滔滔不绝。他显然不是做舰长的材料,只适合做海军的教员。一个对业务熟悉的海军军官,因尖牙利齿丢掉上战场的机会。这就是近代目前的吊诡之处。
     但真正让严复不得不如此的,从根子上说,是因为严复有财政问题。这个问题,注定了严复的悲剧性命运,也成就了严复的北大经济学。
     很后的经济贵族严复的父辈本来都是医生,在100多年前的大清朝,这是个卑微的职业。靠论资排辈,以科举论身份的清朝官场,严复这样的“海归”可不像今天,想要合法晋升,甚至谋取安身的薪水都不可得。
     1876年,严复听说日本人正在购进新式铁甲舰,本以为可以凭借自身的才干弄个管带当当。等到严复回国,别说铁甲舰了,连北洋海军的本国军舰也没有。对于严复来说,要么去参加科举,要么必须听凭李鸿章任用,前一条路不可行,因为科举考试得一步步来,后一条路至少还有薪水。李鸿章大人碍于沈葆桢的情面,以副四品教习的职位安置严复。1879年,严复给自己的弟弟寄信说,除去租房子尽可能少的日常开销外,他连回家的费用都没有。好在李大人开恩,马尾海战前,严复因在水师学堂表现出众,终于升职。李鸿章为了表示对这个人才的重视,给了他50两银子的回乡费。
     35年后,京师大学堂很后一任总监督劳乃宣发誓不做民国官员。北大校长出缺,袁世凯任命严复做北大的校长。老问题再次找上门来。严复刚来北大的时候,北大可谓是山穷水尽,生少师多,门可罗雀。1912年的北大开学后仅百余人返校,其中理科4人,工科14人,政法科不到10人。更要命的是,民国政府国库一贫如洗,教育经费被袁世凯挪作他用。严复不得不向华俄道胜银行借款。接着,素来和严复不和的唐绍仪又下令减少教员薪水至60元以下――连教员们的薪水也发不出来了。严复甚至上任前,就给自己的北大任期算命,因为缺钱,这校长当不长。
     到1912年7月7日,说来让人称奇,后来的北大校长蔡元培组织了一个声势浩大的全国临时教育会,靠前条建议就是停办北京大学,称开办十余年毫无成绩可言,国体变更后社会各界对该校愈加不满,并决定让学生提前毕业,不授予学位,一律不招新生。
     这还不是很糟糕的,3个月后,严复在声言“中国不可一日无北京大学”,写出《分科大学改良办法说帖》,指出大学文科应该怎样办好,法科、商科应该怎样办好,理、工、农诸科又该怎样缩小与西方的差距,如何在实现世界品质的同时保存本国特色后,不得不辞职。因为,这一次,北京大学连贷款也贷不到了。在当时的北京报纸上,严复已经变成各方抨击的小丑。
     严复的后任马相伯,无路可走,很后只好抵押北大的土地作为校产换取外国银行贷款,被时人讥讽是卖国校长。马相伯的这笔账到很后也算到严复的头上。从1912年5月16日上任北大到1912年10月被迫离任,其实严复只做了5个月的北大校长。身为北大的靠前任校长严复,也是北大历目前任期很短的校长。
     严复黯然离开北大,和北大校长的瓜葛至此了断,可是北大和严复的关系才刚刚开花结果。严复自己可能也没有想到,他教育救国的观点和漫不经心的一篇翻译著作,却成就了日后北大经济学的辉煌。
     1905年年初,孙中山拜访严复。严复认为:“当今之计,唯急从教育着手,庶几逐渐更新。”孙中山则认为:“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君为思想家,鄙人乃实行家也。”很后不欢而散。
     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严复和孙中山、蔡元培政见不和。等到严复离任,两位政敌却开始承认严复的价值。后来的蔡元培主持北大,几乎原封不动地采纳了严复当初的做法和观点:“兼收并蓄,广纳众流,以成其大”。由于严复的学问和声望在海内外有相当影响,英国教育会议宣布承认北京大学及其附设的译学馆均为大学;伦敦大学也宣布承认北京大学的学历。北大在靠前上的学术地位由此奠定。严复上任后,将原来的商科改为经济课系,这就是现在的北大经济学院的前身。该系培养了近代中国靠前批经济学家,1918年后,马寅初、、赵乃抟来到北大经济系,从此北大经济学成为中国的显学之一。从1912年严复建立北大经济系算起,北大的经济学已经有101年的历史。
     对于今天北大的学者们来说,严复在中国经济学的贡献还不仅如此。1900年,因为八国联军入侵,严复到了天津。此时他抱怨外敌入侵之乱,影响了他翻译一本书的进度,1901年,这本名为《原富》的书籍出版。这本书就是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的中文译作。200年后,西方经济学靠前次被较为完整地介绍到中国来,近代中国的经济学由此发端。翻译家严复,也因此被称作是中国经济学传播的靠前人。
     严复时代的英国,海军指挥技术并没有出现什么革命性的变化,各种自然和社会科学的突破却正在社会上掀起轩然大波。议员们和报纸讨论很多的,不是战争,而是英国的财富和工厂。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激烈的经济竞争和上进的社会风潮,和腐朽的封建社会是两个接近不同的世界。
     严复敏锐地观察到“西方物竞之水深火烈,时平则隐于通商庀工之中,世变则发于战伐纵横之际”。简言之,严复看到的西方社会是平时商战,变时热战的一种状态。严复已经认识到,欧洲坚船利炮背后是一整套完善的社会制度,正是这样的一种社会契约保护了资本主义自由竞争以及社会其他各项事业,并有利于促进社会改革。
     严复的《原富》一书在学界受到广泛欢迎,还未出版就已经脱销。其中读懂他的书的人,后来不少都成为北大的知名经济学者,或者从此走上了经济学之路。
     1921年严复因鸦片成瘾患病去世。他大概也是世界上专享一个因为成为瘾君子去世的校长。2001年,为纪念严复的《原富》出版100周年,北大特设严复经济学纪念讲座,此后还落成一座严复铜像,永远纪念这个始终怀着“经世济民”理想的伟大人物。
     P1-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