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JI 的新商业模式
虽然MUJI 属于零售业,但它又不同于一般采取“进货- 销售”模式的零售企业。MUJI 的商品均为自主研发,基本只在M U J I 店铺里出售。
由于MU J I 不是制造商, 它的商品研发模式并非“ 技术研发- 产品制造- 销售”。MU J I 在技术性研发这一制造业的核心方面较为薄弱。应该说,它甚至不具备技术性研发的功能。M U J I 会与其他公司或外部研究机构进行合作并引进新技术,2 9 同时也会参考现有技术和产品,从如何使它们更适用于日常生活的视角进行商品研发。
可见,零售业的商品研发并非依靠自身技术研发,而必须委托给持有相关技术的生产商。
另外,零售业可以通过与消费者的直接接触获取手信息。MUJ I 基本也是通过倾听消费者的声音、了解市场动向来准确地把握市场需求,推出自主创新商品的。M U J I 没有自己的工厂, 它主要通过委托外部工厂生产, 然后全部买入, 作为M U J I 的商品在店铺销售。这种商业模式与纯粹的制造业和流通业不同,是一种“ 制造零售业” 。
虽然生产环节外包, 但是要成为MU J I 的商品, 必须经过严格品控。服装、生活杂货、食品等各领域商品都要符合“良品标准”,才能作为M U J I 商品进入店铺。
良品计划的生产管理负责人会亲临现场,对工厂进行严格管理,遇到不合格的商品时,会马上要求工厂进行改善。
对于商品的品质问题,MUJI 不仅在公司内部有严格标准,还要求所有的代理工厂有效贯彻、实施同样的管理方法。
深入普通人的生活
在设计思维的具体实践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观察。这就是蒂姆·布朗所提倡的“关注他人未行之事,倾听他人未尽之言”。据说I D EO 公司在项目期间会设置集中观察期,组织大家一起观察别人在做什么、没做什么,倾听别人在说什么、没说什么。
M U J I 也一样,研发成员会拜访普通家庭,观察他们如何生活,如何使用物品,详细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
虽然很多企业在商品研发时都进行了观察, 但MU J I 的观察更为深入、有效,还有自己的诀窍。针对同一个主题,设计师与业务员会组成小组,几个小组去拜访4 ~ 5 个地方,把房间中看得见与看不见的地方都拍下来,然后进行小组讨论,从中发现课题。关于这个方法,《无印良品的设计Ⅱ》(日经设计编撰,2016)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MU J I 和I D E O 的观察方法看似一样,观察的对象却大不相同。
比起去理解普通民众的购买习惯,以创新为首要目标的IDEO 会更倾向于观察特别使用者(专业人士、收藏家、“发烧友”、奇异之人、儿童等)。蒂姆·布朗指出,普通人位于正态分布的中心制高点,观察分布在两端的人更容易获得创意。
与之相反,M U J I 的观察对象是位于正态分布中央的人。M U J I 商品研发本身就以大众为目标,观察重点在于普通民众在生活中面临的问题。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人不知如何进行收纳整理。MUJI 的研发者就会去观察这些家庭,思考有没有可以快速整理抽屉的工具。
探索普通大众的生活,关键是为了看到生活很真实的样子。因此,MUJI 会获得公司职员家属的同意,对他们的日常生活进行观察。因为如果向外部人员申请观察,被观察者肯定会事先整理房间。唯有暴露很真实的生活,才能观察到更多有用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