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重建中国乡土景观

重建中国乡土景观

  • 字数: 488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作者: 彭兆荣
  • 出版日期: 2018-09-01
  • 商品条码: 978752032555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516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1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今天,我国正在进行着一场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各种各样名目的“工程”、“项目”、“计划”、“规划”、“设计”,打着各种各样的旗号和名目,包括诸如城镇化、新农村建设、古村落保护、美丽乡村等。设计师、工程师冲在运动前列。大量的图纸复制造成了我们的乡镇出现“千城一面”,我们的耕作土地在大量消失,我们的家园几乎为我们不认识;甚至找不到文化认同的根据。到乡土中去,用“名录”的方式,告诉政府相关部门,告诉设计师、工程师和推土机手们,哪些东西不可以覆盖、毁坏。我们现在做的,就是到乡土的“原景”中,却寻找、去调查、去登记、去造册,特别是,去倾听主人对自己家园原有、现在和将来“景观”生命史的故事,然后产生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乡土景观的保留细目”。
作者简介
彭兆荣,男,汉族,厦门大学一级岗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厦门大学人文与艺术学部委员,厦门大学旅游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福建省文化名家。中国人类学学会副秘书长。四川美术学院“中国艺术遗产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主要从事文化人类学相关研究,诸如旅游人类学、仪式研究、文学人类学、文化遗产、艺术遗产、饮食人类学等方面的研究。主编丛书7种,出版专著25余部,在靠前靠前发表学术文章500余篇。
目录
   导言(1)

何处是“故乡”?(1)

“名录”的启示(4)

“典册”的传统(10)

日本的经验(12)

窘迫的形势(16)

认知的理由(22)

模板的形制(25)

乡土景观要素的基本构造(29)

我们在行动(32)

第一部分景观·谱系·乡土·宗族

第一章景观谱系(37)

考释“景观”(37)

取道与转义(48)

中西景观(51)

纪念碑与崇高美(56)

“石”与“木”的对话(66)

地上地下(74)

第二章乡土景观之基理(85)

乡土与五行(85)

从五行到五方(90)

地方之“方”(95)

“人观”与“观人”(103)

族群景观(110)

宗族景观(114)

第三章乡土景观之形势(130)

水之景观(130)

水系景观(136)

河流与水利景观(140)

域流——域流景观(143)

风水景观(147)

第二部分农耕·草根·家园·公园

第一章乡土社会的草根性(165)

乡土之“草根性”(165)

“井田”与“乡里”(175)

水田的自我性(182)

欣欣向荣(187)

火之“伙伴”(192)

第二章乡土社会之家园遗产(197)

乡土(200)

家园(204)

家园景观(208)

村落(220)

栖居景观(225)

风土人情(231)

庭院深深(235)

作为政治景观的广场(241)

道路景观(253)

城市与道路(259)

道路与线路遗产(269)

岭南走廊潇贺段古道景观(276)

第三章两种公园遗产景观(282)

公园景观(282)

西方的“公园”谱系(286)

国家公园理念与景观:以黄石为代表(292)

黄石国家公园大事记(293)

当“家园”遇到了“公园”(297)

第三部分社区·城镇·营建·民俗

第一章城-乡-野之中国分类景观(305)

“社区”之维(305)

城邑景观(310)

城乡“合影”(321)

“城-镇”之历史景观(327)

乡野之趣(333)

美国Downtown模型(336)

第二章城镇化之中国特色(340)

命题:静止的乡土与移动的城市?(340)

动力:静态的乡土与动态的城市?(345)

业缘:守土的乡村与离土的城市?(348)

第三章中国传统的城市遗产(356)

城郭之形(356)

城之名实(361)

城郭与天象(362)

建筑智慧与营造宅技(365)

第四章乡土与民俗(369)

民俗景观与非遗的历史交情(369)

民俗与知识产权保护(374)

保护的整体与维度(377)

保护:两个不同的面向(381)

第四部分观景·凝视·原始·移动

第一章“原始”的乡村景观(389)

“古”之回归(389)

田野牧歌(400)

“被加速”的乡土社会(409)

发现原始价值(415)

第二章人观中的景观(421)

另一种景观(421)

吴哥的故事(423)

景观与权力(428)

第三章景观与观景(433)

景观与凝视(433)

景观与互视(439)

凝视:真实与虚构(444)

旅游人类学中的凝视理论(448)

第四章移动之景(454)

移动景观(454)

移动性的身体表达(459)

移动的积极性(467)

移动与文化(471)

景观与文化对应(480)

代结语找回老家(488)

主要参考书目(492)

后记(51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