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2017民间文艺研究论丛年选佳作:民俗文化

2017民间文艺研究论丛年选佳作:民俗文化

  • 字数: 336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作者: 本卷主编安德明副主编祝鹏程黄若然张礼敏
  • 出版日期: 2018-11-01
  • 商品条码: 9787520136457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356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8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2017民间文艺研究论丛年选佳作?民俗文化》主要介绍本年度民俗学界的学术研究成果,学科领域的关注方向,学术界的重大事件,以及学术研究的现实关怀;介绍在民俗文化抢救保护方面,本年度所作的努力,多方面、多角度讨论“后非遗”时代抢救保护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寻求传承和发展的有效途径;推介学界在民俗学学科理论体系完善、研究方法探索、保护发展实践性学理性研究等方面具有前瞻性的很好学术成果,反思研究历程,讨论学术发展的方向性问题。
作者简介
安德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民间文学研究室研究员、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中国民俗学会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常务理事。
目录
导语 坚定学术自信,建设中国民间文化研究的话语体系
基本理论与关键概念
生活革命、乡愁与中国民俗学
中国现代民俗学概论的基本思想及其影响
从“科学的民俗研究”到“实践的民俗学”
民俗学学术伦理规范的善与恶
中产阶级生活方式:都市民俗学新课题
“新媒介”环境下的日常生活
――兼论“数码时代的民俗学”
女性民俗学者、田野作业与社会性别制度
――基于对22位民俗学者的访谈和个人的田野经验
学术史研究
钟敬文建设中国民俗学学派的过程与趋势
民俗学是一门国学
――中山大学民俗学会的工作计划与早期民俗学者对学科的认识
民国时期大学民俗学学科建设述略
朝向当下的个案研究
城镇化发展与乡土文化景观保护
村落环境治理的传统机制缺失
――来自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考
精神性存在的让渡:旧京的庙会与庙市
节点性与生活化:作为民俗系统的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保护与传承的一个视角
二十四节气制度的历史及其现代传承
二十四节气形成过程初探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经验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实践与经验
社区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原则及其
确立和实践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实践范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本土实践之路
――以河北涉县女娲信仰的四百年保护历程为个案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当代乡村社区发展
――以鲁中地区“惠民泥塑”“昌邑烧大牛”为实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