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神笔马良 无障碍精读版

神笔马良 无障碍精读版

  • 字数: 236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
  • 作者: 洪汛涛
  • 出版日期: 2019-01-01
  • 商品条码: 978754554263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6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2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洪汛涛的童话作品具有浓郁的民族气质和民间传奇色彩。他十分注重从民间文艺中吸取营养。以《神笔马良正传》为代表的许多故事都取材于民间传说。洪汛涛对其进行了新的符合时代、符合儿童审美的艺术再创造。这些童话既保留了淳厚的民族特色,又展示了新颖而深刻的主题。童话中的主人公勤劳、善良,也爱憎分明,敢于同恶势力斗争。这些艺术形象和故事,一直为少年儿童所熟悉、喜爱。
内容简介
《神笔马良》这本书,选录了作者的13篇故事,每篇都富于教育意义。其中的《神笔马良正传》,描写了一个拥有神笔,充满正义、勇敢,专为穷人做事,同恶势力作斗争的孩子的形象。另外在《红春树》《草鞋井》《八哥鸟》《泥菩萨》《白鹿桥》《西流水》《神号》等故事中的英雄小少年,如红春、沈小喜、洪小柱、朱阿虎……都是非常勇敢、坚强,帮助红军做事的好孩子。
作者简介
洪汛涛(1928-2001),浙江浦江人。曾用笔名:田野、田多野、了的、吕榆等。有名儿童文学作家、文学理论家、教育家,一代童话大师,“神笔马良”之父,中国儿童文学很好的领军和核心人物。
他曾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曾任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市作家协会第四届至第六届理事、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20世纪40年代开始写作,至今出版各种专集百余种,共500多万字。其中,一些作品被编入课文,一些作品被译成各种文字出版,并在国内外多次获奖。
2011年9月25日,由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题写馆名的“洪汛涛纪念馆”,在浦江落成开放。
2014年4月11日,由社会各界人士组成的“洪汛涛研究中心”成立。
目录
阅读准备
神笔马良正传
仙华山神话
神笔牛良
红皮鞋
神秘马良和铁臂阿童木
红春树
草鞋井
八哥鸟
泥菩萨
白鹿桥
西流水
神号
美丽的小孔雀
阅读总结
摘要
    神笔马良正传
     名师导读
     小朋友,你知道有一个拥有神笔叫马良的孩子吗?他用神笔画的画会变成真的。他专门为穷人画画,惩治坏人,是一个非常善良、正直的孩子。关于神笔马良的故事有很多版本,现在我们来读读《神笔马良正传》。
     这是一个古老的普通的但不平凡的华夏少年的梦。
     开头
     在《三国志》的《蜀志》里,有《马良传》。这马良可是个名人,和这《神笔马良正传》里的马良,一无干系。虽然同名同姓,纯属巧合。我想,给马良起名的人,未推荐阅读过《三国志》。《三国志》是历史书,就是说,三国时代,真有一个叫马良的人。
     我们说的马良,是个山乡里的野孩子,既贫且贱;所以,什么“史”,什么“记”,都没有这个马良的份儿。
     其实,在山乡里,我们说的马良,似乎大大超过三国时代的那个马良。在山乡里,谁知道三国时代的马良?却有许多许多人知道这个马良,许多许多人会讲神笔马良的故事。
     许多地方,许多人,一说起马良,都说马良还在,有的人还有名有姓地说出谁谁谁见到过马良。马良,活着,活在人们的心目中,活在人们的故事里。山乡里的父老兄弟们,非常崇敬他。
     有人问,马良是哪朝哪代人?我曾经考证过,也说不清楚了。因为人们在说起马良的故事时,总是这样开头:“很早很早以前。”或者索性说:“谁知道是哪一朝哪一代。”总之,是从前的人吧!
     有人问,马良是哪个地方的人?我曾经考证过,也说不清楚了。因为人们在说起马良的故事时,都是这样肯定:“就在俺这山区里。”或者索性说:“我们老家那块地方。”好像,马良和谁都是同乡似的。
     余生虽晚,可亦是山乡之人,从小就听说过马良的故事,十分喜爱,稍稍识字,就广为搜集、记录。
     抗战时期,家乡沦陷,我流落于后方,和各色人等都有接触,我搜集、记录了许多许多故事,包括神笔马良的故事。
     我曾认识一位卖笔的手艺人。他说,他原是一处制笔作坊的工人,因为战火南烧,作坊倒闭,他失业了,老板发给他许多笔,他一路卖,一路回家。
     他头戴斗笠,背着一个蓝布大包袱,和我同行。
     他告诉我,他一路过来,被“中央军”扣住过,也被“和平军”扣住过。“中央军”说他是“和平军”的间谍,“和平军”说他是“中央军”的探子。他什么也不是,一点也不害怕。我问他是怎么逃出来的。他呵呵一笑,回答说:“我有笔啊!”笔,怎么能帮助他逃出来呢?他没有说。
     他的笔故事,和他包袱里的笔一样多。我们一路走,他一路卖,一路说。他卖不完笔,说不完笔故事。有时,一支笔上掉下来一根笔毛,他也能说出一个长长的故事来。当时,我还真想过,这人会不会就是马良呢? 那天,我们一起宿在山下的一个小客店里。我清晨醒来的时候,不见他了,只发现在我的行箧里,多了一支笔,这是他送给我的。从此,再也没有见过他。那支笔,虽然不是“神笔”,可我仍把它当成是马良送给我的神笔,一直好好珍藏着。
     我知道他有念过书,故事也都是听来的。因为七传八传,讹误也不少。有的明明不是马良的故事,譬如江郎的故事、张良的故事、王冕的故事、吴道子的故事,他也弄到马良的头上来。自然,许多笔故事,是没名没姓的。
     大概,马良算是个“作科犯上”的人。那时候,说他的故事,是会惹祸的,所以变的变,改的改,用什么名字的都有,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也很难弄清楚了。
     确实,以前,每朝每代,都有人不喜欢马良的故事。因为很是奇怪,这些故事,元朝的人听起来好像故事发生在元朝,明朝的人听起来好像故事发生在明朝,清朝的人听起来好像故事发生在清朝。
     据传,每朝每代的小民百姓,却都非常喜欢马良的故事,常常给他们的儿子、孙子们讲。不讲,好像比什么还难受。讲了,孩子们记住了,似乎了却一大心愿。所以,神笔马良的故事,得以一直一直传下来。
     许多父老兄弟,一次次给我讲述神笔马良的故事。我给许多少年朋友,一次次讲述神笔马良的故事。
     现在,我已年长,也学得了一些编织文字的基本功夫,就将这许多搜集、整理来的故事,区别真伪,去芜存菁,加以梳理,略作点染,一以贯之,用当年那位制笔手艺人赠我之笔,写成这部《神笔马良正传》,把这位山野问少年人的前朝旧事,一一介绍给今日少年朋友们。
     诸位,且让我慢慢从头叙来――
     P3-6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