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巫山麦沱墓地
字数: 930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09-01
商品条码: 9787030587336
版次: 1
开本: A4
页数: 472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
¥480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重庆市巫山县麦沱墓地1997-2002年先后四次发掘的全部资料。共设五章,分别为导论、墓葬资料、墓葬形制、随葬器物以及汉墓综述等内容。本书将麦沱汉墓分为六期,各期年代分别相当于西汉早期、西汉中期、西汉晚期、新莽至东汉初期、东汉中期和东汉晚期。六期文化面貌一脉相承,几无缺环,为三峡地区汉墓分期研究提供了标尺。另外,本书还就麦沱汉墓特征、墓地结构、丧葬制度、与中原汉墓的比较以及汉文化在麦沱墓地的形成等方面展开了分析和讨论。
目录
第一章导论(1)
第一节地理位置及白然环境(1)
第二节文化背景及建置沿革(1)
第三节墓地概况(3)
第四节考古工作(5)
一、19971998年考古工作(6)
二、1999年考古工作(9)
三、2001年考古工作(12)
四、2002年考古工作(16)
第五节报告编写(19)
第二章墓葬资料(22)
第一节墓葬概述(22)
一、墓葬分布(22)
二、墓葬分类(23)
三、墓砖特征(26)
第二节19971998年发掘墓葬(27)
一、1997WMM4-(27)
二、1997WMM7-(32)
三、1997WMM8(33)
四、1997WMMIO(39)
五、1997WMMIl(41)
六、1997WMM15(44)
七、1997WMM16(50)
八、1997WMM22(51)
九、1997WMM29(58)
一O、1998WMM31(77)
一一、1998WMM32(82)
一二、1998WMM33(86)
一二、1998WMM34(93)
一四、1998WMM35(93)
一五、1998WMM38(99)
一六、1998WMM39(108)
一七、1998WMM40(113)
一八、1998WMM41(136)
一九、1998WMM42(137)
第三节1999年发掘墓葬(138)
一、1999WMM43(138)
二、1999WMM44(141)
三、1999WMM45(143)
四、1999WMM46(144)
五、1999WMM47(151)
六、1999WMM48(185)
七、1999WMM49(189)
八、1999WMM50(196)
九、1999WMM51(196)
一O、1999WMM52(199)
一一、1999WMM53(200)
一二、1999WMM54(203)
一三、1999WMM55(203)
第四节2001年发掘墓葬(206)
一、200IWMM56(206)
二、200IWMM57(206)
三、200IWMM58(210)
四、200IWMM59(212)
五、200IWMM60(216)
六、200IWMM61(220)
七、200IWMM62(220)
八、200IWMM63(225)
九、200IWMM64(225)
一O、200IWMM65(226)
一一、200IWMM66(231)
一二、200IWMM67(237)
一三、200IWMM68(240)
一四、200IWMM69(244)
一五、200IWMM70(246)
一六、200IWMM71(250)
一七、200IWMM72(252)
一八、200IWMM73(256)
一九、200IWMM74(258)
二O、200IWMM75(259)
二一、200IWMM76(260)
第五节2002年发掘墓葬(262)
一、2002WMM77(262)
二、2002WMM78(266)
三、2002WMM79(266)
四、2002WMM80(269)
五、2002WMM81(270)
六、2002WMM82(281)
七、2002WMM83(287)
八、2002WMM84(289)
九、2002WMM85(291)
一O、2002WMM86(295)
一一、2002WMM87(297)
一二、2002WMM88(298)
一三、2002WMM89(300)
一四、2002WMM90(303)
一五、2002WMM91(306)
一六、2002WMM92(310)
一七、2002WMMIOI.(312)
一八.2002WMM102.(318)
一九、2002WMM103.(320)
第三章墓葬形制(323)
第一节汉墓形制(323)
一、土坑墓(323)
二、砖(石)室墓(326)
第二节南朝墓形制(329)
第三节宋墓形制(330)
一、土坑墓(330)
二、砖室墓(330)
第四章随葬器物(331)
第一节汉墓随葬器物(331)
一、陶器(331)
二、釉陶器(356)
三、铜器(362)
四、铁器(372)
五、石器(374)
六、漆器及金银器(375)
七、钱币(375)
第二节南朝及宋墓随葬器物(377)
一、南朝墓随葬器物(377)
二、宋墓随葬器物(377)
第五章汉墓综述(383)
第一节器物组合(383)
第二节分期与年代(388)
一、汉墓分期(388)
二、年代推断(394)
第三节墓地结构(398)
一、墓地形成(398)
二、墓地结构(399)
第四节丧葬制度(401)
一、埋葬方式(401)
二、墓葬方向(402)
三、棺椁使用(403)
四、葬式及头向(404)
五、墓主及随葬品摆放(404)
第五节相关问题(405)
一、墓葬基本特征(405)
二、与中原汉墓比较(407)
三、汉文化的形成(408)
四、M47的发掘意义(410)
附表(412)
附表一采集墓砖标本登记表(412)
附表二19971998年发掘墓葬登记表(416)
附表三1999年发掘墓葬登记表(418)
附表四2001年发掘墓葬登记表(420)
附表五2002年发掘墓葬登记表(422)
附表六汉墓随葬器物统计表(424)
附表七典型汉墓随葬器物型式登记表(一)(430)
附表八典型汉墓随葬器物型式登记表(二)(433)
Abstract(434)
后记(436)
摘要
靠前章 导论
靠前节 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
巫山县位于重庆市很东端,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素有“渝东门户”之称。县境跨长江巫峡两岸,东邻湖北巴东县,南抵湖北建始县,西与奉节县毗邻,北与巫溪县及神农架林区接壤。地理坐标为东经1090 33’- 110011’,北纬300 45’- 23028’。县境东西很大距离61.2千米,南北很大距离80.3千米,总面积2958平方千米。境内山地占96%,丘陵平地只占4%。总人口61万。巫山县城位于长江北岸,处于大宁河与长江交汇处,水路交通十分便利,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图一)。
巫山县域正好处于大巴山弧形构造、川东褶皱带及川鄂湘黔隆褶皱带三大构造体系结合处。长江横贯东西,大宁河等支流呈南北向强烈下切,地貌呈现出深谷和中低山相间的形态。地形起伏大,坡度陡,谷底海拔300米左右,坡顶多在1000米以上。区内出露地层多为沉积岩地层,自寒武系至侏罗系均有出露,第四系也有零星分布。岩层软硬相间,次级褶皱及断裂构造十分发育,地质构造背景较为复杂。境内主要山脉有大巴山、巫山、七曜山等。
巫山县属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立体气候特征明显。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均温度
18.4 0C,年均降水量1041亳米。
巫山县资源丰富。矿产资源有煤、铁、硫铁矿、石灰岩、硫等,而且储量都较丰富。珍稀动物有金丝猴、鬣羚、牛羚、白唇鹿、鸳鸯、大鲵、红腹角雉、白尾椎红雉、绿尾红雉、猕猴、穿山甲、水獭、大灵猫、小灵猫、猞猁、獐、马鹿、斑羚、白冠长毛雉、金鸡等,另外还有豺、狼、熊、野猪、鹿等各种兽类50余种。珍稀植物有猕猴桃、野生大豆、三叶、金橘、桑、辛夷、香樟、重阳木、银杏、红豆、珙桐、三尖杉、市十仲等。
此外,巫山县境内有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幽深秀丽的小i峡和景色宜人的神女峰等有名景点。
第二节 文化背景及建置沿革
早在距今200万年前出现的“巫山直立人”,在探讨亚洲人类起源问题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旧石器时代中、晚期以来,三峡地区一直有人类在此生存、繁衍,发展至新石器时代的大溪文化,更是研究长江流域文明起源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文化。经过商周时期青铜时代的发展演变,大约在春秋战国之际,巴国接近统治了包括巫山在内的i峡地区东部。战国中期,楚的势力曾一度占据整个三峡地区。秦灭巴蜀后,白起拔郢,三峡便落人秦属地。西汉之初,三峡承秦制,在西汉中期前后,中央集权下的汉制在三峡地区得以确立。自此以后,三峡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呈现出靠前的繁荣,大量汉代古城和大型墓地的出现就足以说明这个问题,而麦沱墓地就是其中一处。
麦沱墓地与巫山老县城相距很近,虽然墓地无史料记载,但巫山县城历史沿革对墓地研究还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①。
据《巫山县志 沿革志》,巫山历唐、虞及三代,悉以巫称。
唐尧时,巫山以巫咸得名。《艺林伐山》卷四引郭璞《巫咸山赋》:“巫咸以鸿术为帝尧医师,生为上公,死为贵神,封于是山,因以为名。”
虞,《舜典》“肇十有二州”,巫山属荆梁之区。
夏,《禹贡》分九州,巫山仍在荆梁二州之域。
商,《商颂》“九有九围”,注皆九州,巫山所属,与夏无殊。
周,巫为庸国地,《牧誓》所谓庸,蜀者是。
春秋时巫为夔子国地,僖公三(应作二)十六年,楚人灭夔,地共人楚,巫乃属焉。《左传》“楚败郧师于蒲骚”,注“蒲骚在峡州巫山”。《寰宇记》“夔之巫山县,楚子熊挚所治,多熊姓”。
战国楚有巫郡,《国策》苏秦说楚威王日“南(应作西)有巫郡”。《括地志》“郡在夔东百里,后为南郡邑”。
秦昭襄王三十年(前277),改置巫县。《史记 秦本纪》“昭襄王三十年取楚巫郡”。《一统志》“巫郡改为巫县,属南郡”。
两汉因秦旧,仍名巫县,属南郡。
东汉建安十五年( 210),析巫县置北井县。蜀汉章武二年(222),县境属吴国宜都郡。吴孙休永安三年( 260),分宜都郡置建平郡,治巫县。
西晋泰始四年( 268),以巫县为吴蜀之界,置建平都尉治,又量北井县。后又改都尉为建平郡,又置南陵县。宋、齐、梁皆因之。后周巫县属建平郡,又置江阴县。
隋开皇三年( 583),罢郡改县,巫县更名为巫山县,属巴东郡。
唐、五代属夔州。
宋属夔州路。
元仍旧。
明属夔州府。
清因之。康熙几年( 1670),裁去大昌县并入巫山县。
第三节 墓地概况
麦沱墓地位于重庆市巫山县巫峡镇高塘村。墓地坐落在长江北岸,紧濒长江,东距巫山
县城直线距离约1千米,海拔150 - 250米。墓地范围大致为东起四道桥白然冲沟,西至原巫山淀粉厂(川东淀粉厂)西侧,北以通往新县城的环山公路为界(其上为上西坪),南及长江岸边的采砂路。经过多年考古工作,我们基本探明了墓地的大致范同及面积。墓地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约250米,面积约10万平方米(图二)。
墓地山势陡峻,坡度较大,中部有一条南北向的自然冲沟自上而下穿过,并将墓地分隔成东、西两部分。墓地多处可见裸露的基岩,地表多风化页岩和粉砂岩,土壤贫瘠,土层较薄,可耕种面积少。植被稀少,多为旱地作物及经济果林。
墓地范围内的建筑及道路较多,除巫山淀粉厂占据墓地西部大片区域外,还有一条东西向的公路从墓地南部横穿而过,而且公路南、北两侧还有密集分布的民房。这些建筑都是直接建在墓葬分布区内,对墓葬破坏极大。相对而言,墓地东部建筑物较比两部要少些,该区域内的墓葬保存也相对要好些。
麦沱墓地被盗或被毁严重。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人为盗掘;二是基建损毁。据村民反映,1994 - 1997年盗墓之风很为盛行,绝大多数被盗墓葬都是在此期间被盗的。现今仍保留在地表上的盗洞随处可见,粗略统计有上百个,好在有些盗洞并未盗入墓葬。不过,经考古人员逐一确认且位置清楚的被盗墓葬也有50余座。另外,早年修建的淀粉厂、民房、道路及其他建筑物对墓地造成了极大的损毁。据查,仅1984年淀粉厂的修建就损毁了30余座墓葬,由此可知,麦沱墓地因基建而损毁的墓葬当不在少数。
根据1 997年和200 1年两次较大规模的勘探情况,结合墓地地形及山坡走势,我们发现该墓地墓葬分布呈现出东、西两块较为集中的分布区,二者基本可以墓地中部南北向自然冲沟为界。墓地东部发现的墓葬以竖穴土坑墓居多,且大多集中在东端地势较为平缓的两级台阶上。墓地西部发现的墓葬则以竖穴或洞穴砖(石)室墓葬占有较大比例,主要分布于巫山淀粉厂及其周围区域,尤以厂区东北部分布很为密集。
麦沱墓地经过4次发掘,墓葬编号共计95座(表一)。其中,1997 - 1998年发现的42座墓葬当中,有23座墓葬已被接近盗毁,我们只做了一些简单的记录工作,并未清理发掘。因此,该次发掘墓葬数量实际只有19座。
另外,我们在麦沱墓地发掘的同时,还采集到少量东周时期的陶片,尤其是2002年采取探方发掘墓葬时,在A区少数探方内还发现了明确的东同文化层。虽然文化层堆积较薄,出土遗物也不丰富,但这一发现足以说明麦沱墓地在汉代之前,确实已有人类在此活动了。
第四节 考古工作
为配合三峡工程建设,三峡文物保护工作启动不久,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就主动承担了巫山麦沱墓地的抢救性发掘任务。自1 997年以来,先后签订了四个年度的发掘协议,累计完成勘探面积65 000平方米,发掘面积5000平方米,发掘墓葬72座(表二)。
为了全面掌握麦沱墓地的基本情况,1997 - 1998年靠前次工作重点并不是要发掘多少墓葬,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墓地勘探方面。根据地面踏查、盗洞分布以及村民反映诸多信息综合分析,我们选定了三个重点工作区域:一是墓地西部巫山淀粉厂东北部区域;二是墓地东部地势较为平缓的两级台地上;三是墓地西南部(淀粉厂南部)环山公路以南区域。结果在这三个区域都发现了不少墓葬,尤其是前两个区域墓葬分布还比较密集。随后,我们在这两个区域选择了部分墓葬进行发掘。根据靠前次工作情况,我们发现墓地东部墓葬保存相对好些,因此,1999年第二次发掘时,重点放在墓地东部进行墓葬发掘。2001年第三次考古工作,勘探工作主要在墓地东北部进行,墓葬发掘采用探方发掘,共分五区。其中A、D两区分别选在墓地西部靠前次发掘位置的东部和南部,B、C两区分别选在墓地东部靠前、二次发掘位置的北部和西部,E区位于墓地东北部,相距B区较远。发掘结果以D区发现墓葬很多,其次是C区,A、E区发现墓葬很少。2002年第四次发掘共分八区,除G区未布方发掘外,其他七区均采用探方发掘,布方位置主要是依据2001年第三次发掘结果来确定的。其中,A区紧靠2001午D区西侧,再往西则接近淀粉厂东部围墙了,B、C两区分别布设在2001年C区东北侧和南侧,D、E、F三区位于2001年E区北侧,已属墓地东部很北端了,G区位于墓地西南部,H区位于墓地东部环山公距以南,距2002年C区仅一路相隔。发掘结果以A区发现墓葬很多,其次是H区,C、G区有少量墓葬,其他四个发掘区仅在很北端的E区发现1座墓葬。以上就是历年考古工作区域变动情况(图i)。
下面依发掘年度,简单介绍历年考古工作基本情况及主要收获如下。
一、1997~1998年考古工作
1997年11月至次年3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了麦沱墓地抢先发售考古工作。巫山县文化局、巫山县文物管理所为项目协作单位。历经三个多月,在完成1000平方米的发掘面积的同时,我们还完成了5万平方米的普探面积和近2万平方米的重点勘探面积,远远超出协议要求的工作内容。
通过本次考古工作,我们发现各类墓葬(含存疑墓葬)共计69座。其中,早期盗毁墓葬31座、新发现墓葬38座(其中27座墓葬未发掘,是否有被盗墓葬尚不清楚)。在这69座墓葬当中,经过清理发掘的墓葬有19座、未发掘墓葬50座(图四)。其中,已发掘的19座墓葬当中,有8座墓葬早期祓盗。
在50座未发掘墓葬当中,有23座墓葬早期被盗,另外27座墓葬(编号为TMI - TM27)为新发现墓葬。早期被盗墓葬多数分布于墓地西部,未见土坑墓,除3座存疑洞室墓外,均为砖室墓或石室墓(表三)。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