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关中祭祀系统兴衰与社会互动研究 1368-1949

关中祭祀系统兴衰与社会互动研究 1368-1949

  • 字数: 25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作者: 凌富亚
  • 出版日期: 2018-11-01
  • 商品条码: 9787030589323
  • 版次: 1
  • 开本: B5
  • 页数: 200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在中国古代社会,祭祀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关中是中国祭祀文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区域之一,由周及唐,关中地区作为国都所在,其祭祀对象和祭祀礼仪深受王朝礼制的影响,体现出浓厚的国家意志。明清以降,虽然王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早已东移南迁,但关中作为通达西北,南下巴蜀的战略要地,其祭祀文化依然受到王朝祭祀制度的深厚影响。与此同时,由于远离国家政治中心,也为其民间祭祀文化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二者在漫长的历史长河同发展,构成了明清以来关中祭祀系统的全貌。本书通过对明清以来关中祭祀系统变迁的历史地理学考察,梳理出明清以来关中祭祀系统变迁的时间脉络,并从政局变动、族群和人口变迁、区域信仰流变、区域环境变迁等多维度探讨其影响因素,对于了解明清以来的祭祀文化有很大帮助。
作者简介
凌富亚,1988年生,江苏泰州人,2016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获博士学位。现为淮北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历史地理学、中国近现代史。在《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民族教育研究》《基督教学术》《编辑之友》等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篇。
目录
   绪论1

第一节研究缘起与研究对象1

第二节相关概念与区域界定2

第三节学术史回顾3

一、国家祭祀方面4

二、民间信仰方面5

三、与本书相关的其他研究13

第四节研究思路与篇章结构15

第一章君权神授:明清以来关中官方祭祀系统兴衰18

第一节明代官方祭祀对象与关中祠庙分布18

一、明代官方祭祀制度与官方祭祀对象18

二、明代关中地区官方祭祀祠庙分布22

第二节清代关中官方祭祀对象与祠庙分布47

一、清代官方祭祀对象的调整与增祀47

二、清前中期关中新增官方祭祀祠庙48

三、晚清关中地区官方祭祀祠庙的嬗变65

第二章神迹在民:明清以来关中民间祭祀系统兴衰72

第一节明代关中民间祭祀概况及其特征72

一、明代关中民间祭祀祠庙统计72

二、明代关中民间祭祀特征81

第二节清前中期关中民间祭祀系统的变动与调整91

一、清前中期关中民间祭祀发展及其祠庙分布92

二、清前中期关中民间祭祀特征98

第三节晚清关中战乱与民间祭祀系统变迁105

第四节民国时期关中民间祭祀系统变迁112

第三章官民之间:关中祭祀系统的内部互动118

第一节由官及民:以城隍祭祀为例118

一、城隍信仰的历史与明代关中城隍祭祀118

二、清代城隍祭祀的民间化及其表现120

三、官民互动与关中城隍祭祀125

第二节由民入官:以太白祭祀为例128

一、清代以前的太白祭祀概况128

二、清代太白山神入列祀典过程中的官民互动131

三、太白山神入列祀典后的影响136

第三节官方祭祀与民间祭祀相互转化的制约因素138

一、祀典制度调整对官民祭祀身份相互转化的影响138

二、神灵功能对官民祭祀相互转化的影响140

三、地方官员对官民祭祀相互转化的影响142

第四章明清以来关中祭祀系统兴衰:典型个案研究144

第一节明清以来关中关帝祭祀兴衰144

一、刻画战神:明代关中地区关帝祭祀的兴起144

二、权威与民意:清代关中地区关帝祭祀的鼎盛148

三、变革与传承:民国关中地区的关帝祭祀154

第二节清代关中蝗神祭祀兴衰159

一、清代关中蝗神祭祀的类型160

二、清代关中蝗神祠庙的时空分布163

三、清代关中蝗神祭祀兴衰的影响因素166

第五章祭祀系统兴衰与社会互动172

第一节政局之变与祭祀兴衰172

一、明代关中政局与祭祀系统兴衰172

二、清代关中政局与祭祀系统兴衰174

三、民国时期关中政局与祭祀系统兴衰175

第二节族群变动与祭祀兴衰——以回民起义为例176

一、回民起义前关中地区的回民分布176

二、回民起义后的关中族群变迁177

三、族群变迁对关中祭祀的影响178

第三节信仰之变与祭祀兴衰——以清末、民国西安基督教为例180

一、西安基督教的发展历史180

二、西安基督教堂的空间扩展181

三、基督教信仰对传统祭祀的影响185

结语187

参考文献189

后记201
摘要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