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康熙教子为学
字数: 170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其他
作者: 方木鱼
出版日期: 2019-01-01
商品条码: 9787807701255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224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
¥30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这将是目前所见的《康熙庭训格言》版本中很好、很全、很丰富的!!! 1.很好! 本书为“康熙庭训格言”释读丛书的第四册,全书分为“为圣篇”“读书篇”“书法篇”“论诗篇”“学艺篇”“博学篇”六个章节,高屋建瓴、旁征博引,讲述了《康熙庭训格言》为学的优选目标——为圣! 2.很全! 本丛书共五册,囊括了“康熙庭训格言”的全部训言246条,并对所有训言都进行了梳理与翻译、解读与点评。 3.很丰富! 每一篇庭训格言,除了有对应的注释、译文之外,还有“延伸阅读”和“以史为鉴”两部分内容,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政治、哲学、文学、养生等知识。阅读此书,不仅可以全面了解康熙,还可以更加深入体会古代的各种文化!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为圣篇”“读书篇”“书法篇”“论诗篇”“学艺篇”“博学篇”六个章节,高屋建瓴、旁征博引,讲述了《康熙庭训格言》为学的优选目标——为圣,读书的方法,为学的态度、为学的内容(书法、论诗、学艺),以及为学的领域(博学类),并在注释、翻译原文的基础上,辅以“延伸阅读”“以史为鉴”,诠释了为学的方方面面。
作者简介
方木鱼,原名王刚,畅销书作家,讲师,书评人,《新青年》《文苑》杂志签约作家。已出版图书包括《曾国藩家书·精选点评版》《长物志》《随园食单》《琴史》(2017年)、《文房四谱》等。另在《人民日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香港《大公报》、《演讲与口才》《文史博览》《文史月刊》《读书文摘》《中外文摘》《决策探索》等报刊发表文章千余篇。
目录
一、为圣篇 001 志学乃作圣之第一义 ............................................002 圣人之学,须能日进 ............................................006 天理常存,物欲尽去 ............................................010 体认世务,据理审事 ............................................014 包六合之大,尽千古之远 ....................................019 四圣之书,不可不学 ............................................023 朱子有功于圣人经书 ............................................030 二、读书篇 035 读书以明理为要 ...................................................036 看书不为书所愚 ...................................................039 读书须究其本而得于心 .......................................044 读书须到不舍处 ...................................................047 读书不问贵贱老少 ...............................................051 多识前言往行要在读书 .......................................054 时常看书,知古人事 ...........................................058 看古人书,须念作者苦心 ...................................062 不知古而不知今,不知今亦无从复古 ...............069 三、书法篇 075 少年好学,尤耽笔墨 ...........................................076 字乃天地至宝,字纸不得作践 ...........................081 心正笔正,得心应手 ...........................................085 四、论诗篇 091 有志于学,学诗为要 ...........................................092 古人作诗,吟咏情性 ...........................................097 近代诗工外露,终乏唐人之气 ...........................101 五、学艺篇 107 一粒之艺,于身有益 ...........................................108 勤习一事,身增一艺 ...........................................112 应须早学,勿失机会 ...........................................116 初学贵有决定不移之志 .......................................121 学艺必始于易,心志不可急遽 ...........................125 教子必自幼严饬 ...................................................129 教授子弟,经史为要 ...........................................135 一字未明,必加寻绎 ...........................................138 不自以为知而不访于人 .......................................141 心虚则所学进,盈则所学退 ...............................144 审其大义,一以贯之 ...........................................147 半途而废者惜 .......................................................151 用一日之力便有一日之效 ...................................156 勇猛精进,日新不已 ...........................................160 存诸心,体诸身,得于己 ...................................165 六、博学篇 169 己不知,焉能断人之是非 ...................................170 凡物各遂其性 .......................................................177 声音之道,以和为本 ...........................................181 漆之为物,宜潮不宜燥 .......................................187 奇门遁甲不能准确 ...............................................192 《河图》顺转相生,《洛书》逆转相克 ...........196 清字不可遗漏 .......................................................200 《康熙字典》垂示较为 .......................................206
摘要
[注释]
[1]语出《论语?为政》。
[2]希贤希圣:指希望达到圣贤的境界。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在《通
书?志学》中提出:“圣希天,贤希圣,士希贤。”即圣人希望学习
真正的天道,贤人希望学习圣人的德行,普通士人希望学习贤人的
智慧。[译文]
训教说:孔子说:“我15岁时就立志于学习。”“立志于学习”这句话贯穿于圣人的一生。另外,在实际学习中能真正做到学而不厌,这就是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的原因。自古以来圣贤和我们同样是人,我们为什么要甘于自暴自弃而不好好学习呢?如果真有志于学习,希求达到圣贤的境界,又有谁能够阻挡得了呢?因此,立志于学习是成为圣人的要义。(延伸阅读]
孔子在《论语?为政》中有一段经典自述:“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说:“我15岁开始立志于学习,30岁能自立于世,40岁遇事不再迷惑,50岁知道什么是天命,60岁能听进不同的意见,到70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不会逾越规矩。” 南怀瑾在《论语别裁》里说,这是孔子的自我总结,孔子72岁逝世,他用简单几句话,回顾自岂的一生。孔子15岁的时候,立志做学问,再经过15年,30岁而立身、立业、立家。到了40岁,才不再怀疑做人做事处世的道理。再过10年,才“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好话坏话尽管人家去说,自己都听得进去而毫不动心、毫不生气。70岁方可“从心所欲”,自由却“不逾矩”。
具体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是说把做学问当作一种志业、一种理想。孔子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一个人要想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中取得成绩,的确需要付出艰辛努力,但首要工作却是“立志”。[以史为鉴]
康熙说,圣人和我们一样是人,为什么圣人能做大学问,而我们却坚持不下来、一事无成呢?康熙认为,立志做学问是成为圣人的步。曾国藩也认为读书应该先立志:“盖士人读书,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曾国藩家书?与诸弟书》)如果人真的可以立志,什么事办不成呢?
从古至今,有的人天赋出众,如“(祖)莹八岁,能咏诗;(李)泌七岁,能赋棋”(《三字经》),又如“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吟咏”(《三字经》)。如果不立志于学,即便天赋出众也多像方仲永一样泯然众人。作为常人,我们什么时候立志也不算晚,《宋史?苏洵传》载苏洵“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三字经》也说:“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所谓大器晚成,能够历尽人世间的艰辛,就越发知道读书明理的可贵。
问题的关键则在于,年轻人和儿童往往因社会阅历、社会实践不够丰富,吃的亏或者受的挫折少,不知道知识对于人生的重要性,导致在学习时常感到枯燥,从而产生抵触情绪。而知识的系统性往往让人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等真正悔悟过来时,已有心无力。这是大部分没能在学业上取得成就的人,一开始就掉队而后面想补也补不上去的原因。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上升的路和下降的路是同一条路。”到底是选择奋发有为、积极向上的上升之路,还是选择不思进取、纵情享乐的下降之路,往往只在一念之间。所谓“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周语下》),很好的办法莫过于让自己在生活中体验到知识对于人生的重要性,体验到知识贫乏所带来的不利。这样,才会从内心深处树立要好好学习知识的决心和志气。
所以,一个人在他人生中很美好的时光,不应浪费宝贵的时间,闲暇时多读书,到需要使用平目里的知识储备时就会受益不尽;舒适安逸之时,也不忘充实自己,只有这样,在面对工作时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P3-5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