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金融上市公司强制执行公允价值会计的表现及后果研究

金融上市公司强制执行公允价值会计的表现及后果研究

  • 字数: 25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作者: 张金若
  • 出版日期: 2018-11-01
  • 商品条码: 9787030560698
  • 版次: 1
  • 开本: B5
  • 页数: 264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11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首次比较系统地研究了我国金融行业上市公司强制执行公允价值会计的表现及后果。总体上,我国金融行业上市公司执行公允价值会计的表现较好,没有明显证据表明上市公司操控了公允价值会计的表内信息;公允价值会计没有造成明显的负面经济后果。但是,表外信息披露、银行监管指标对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的利用等方面仍存在不足。除了得益于制度环境改善,公允价值会计的良好表现,还应归因于我国上市公司持有的金融工具仍然是以公允价值比较容易可靠获取的基本金融工具为主。未来,随着衍生金融市场的发展,公允价值会计的执行将更复杂、影响程度将更高,现阶段迫切需要在会计准则建设、证券市场监管、银行监管等方面构筑更健全的执行土壤。
目录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选题原因与选题意义1
第二节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6
第二章会计准则与实证研究视角的公允价值会计文献评述8
第一节会计准则视角的公允价值会计发展的简要回顾8
第二节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历史及现状简介13
第三节公允价值会计实证研究成果文献述评25
第三章中国上市公司公允价值会计应用现状及制度背景分析39
第一节中国上市公司执行公允价值会计的总体情况分析39
第二节公允价值会计有效执行的制度背景分析50
第四章公允价值会计对金融类上市公司盈余波动、盈余管理及银行资本监管的影响研究69
第一节公允价值会计对金融类上市公司盈余波动影响的研究分析69
第二节公允价值会计对中国银行上市公司收益波动、资本监管的影响研究79
第三节金融行业上市公司公允价值会计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103
第四节原则或规则导向会计准则对中国上市公司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会计的影响研究115
第五章金融行业上市公司公允价值会计对股票市场及高管薪酬的影响研究136
第一节公允价值会计对股票报酬与股票价格表现的影响研究136
第二节三个层级公允价值会计信息对股票价格与股票报酬的影响研究148
第三节公允价值会计对金融行业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的影响研究170
第六章案例研究184
第一节公允价值会计信息披露的主要规定184
第二节20072013年公允价值会计对中信证券影响的案例分析186
第三节中国人寿案例研究195
第四节中国银行案例研究201
第五节案例研究总结208
第七章研究结论、政策建议、研究局限性与未来展望217
第一节研究结论217
第二节政策建议224
第三节研究局限性与未来展望232
参考文献236
摘要
    靠前章绪论
    靠前节选题原因与选题意义
    根据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完善金融监管,推进金融创新,提高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竞争力,维护金融稳定”的目标,结合《201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指南》(管理学)中的“会计准则体系、公允价值与风险防范机制研究”,鉴于公允价值会计在金融监管与稳定中的作用受到争论和热议,如2009年伦敦峰会和匹兹堡峰会的峰会公告中,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theU.S.SecuritiesandExchangeCommission,SEC)对《2008年紧急经济稳定法案》33节的回应(AllenandCarletti,2008;刘玉廷,2010;Badertschereta1.2012),研究公允价值会计在金融监管与金融稳定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同时,只有理解金融行业执行公允价值会计的表现及经济后果,才能辩证认识公允价值会计与金融监管、金融稳定的关系。在我国,由于金融行业上市公司在上市公司中占据重要地位,公允价值会计对金融行业的影响也很大,其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并不普遍或影响较小。长期以来,上市公司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绝大多数都集中在金融行业。从市值看,根据国泰安数据库(ChinaStockMarket&AccountingResearchDatabase,CSMAR),截至2015年底,A股金融行业上市公司仅50家,但总流通市值就占全部A股流通市值的20.45%,总市值占17.73%;从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规模看,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2011年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报告》提供的信息为例,金融行业上市公司持有的交易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超过全部上市公司持有规模的97%。执行公允价值会计,对所在国家或地区的市场发展程度、公司治理、投资者法律保护、证券监管力度、审计质量等环境要求较高(BallandShivakumar,2006),
    但是,大量的学术研究认为,强制执行IFRS,尤其是公允价值会计,其表现好坏及经济后果优劣依赖于执行国家的制度环境质量的优劣。研究发现,强制执行IFRS能够显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并取得显著的正面经济后果,如资本成本的下降、股票的市场流动性提高、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会计盈余和股票价格信息含量的提高等(Balleta1.,2003;Bartheta1.2008a;Daskeeta1..2008;Armstrongetal.,2010;Hailetal 2010;Li,2010;Defondetal.,2011;Christensenetal.,2013;BovaandPereira,2012;Landsmanetal.,2012),但这些文献大多以欧盟和北美市场的公司为研究样本,且普遍发现强制执行IFRS
    的正面后果仅在执行环境较好的国家出现,其能否移植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受到质疑(Daskeeta1.,2008;Li.2010;Haileta1.,2010;FlorouandPope,2012;Heeta1..2012)。受到质疑的主要原因包括:①IASB制定的IFRS,更多地以欧美力导向,不一定契合新兴市场实践;②IFRS的执行质量依赖于法律、市场发达程度,以及监管力度、审计质量、公司治理等基础性制度,这些因素的重要性不亚于会计准则本身,而新兴市场基础制度普遍较弱,削弱了IFRS的执行效果,高质量会计准则未必能够在新兴市场产生IASB所希望达到的透明、可比性强的高质量会计信息。因此,强制执行IFRS能否产生高质量会计信息及正面经济后果,与准则执行环境有很大关系。Hou等(2013a)根据我国上市公司2003-2010年样本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我国在2007年强制执行与靠前会计准则实质趋同的新会计准则体系之后,会计质量和投资效率都显著下降,并且,不同产权性质和股权结构的企业表现形式和程度并不一致。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表现出投资不足和过度投资,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表现出投资不足,靠前大股东持股比例较高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表现出更严重的投资不足问题,靠前大股东持股比例较低的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表现出较严重的投资不足问题,他们将产生这种结果部分归因于我国法律法规执行较弱及由此产生的对各种代理问题的监管弱化。虽然强制执行IFRS能产生正面影响,但执行IFRS时经常伴随着其他各种制度的强制变化,因此并不清楚产生的正面影响多大程度上归因于IFRS的执行,须予以区分(Christenseneta1.,2013)。
    况且,公允价值会计对执行环境的要求高于其他计量属性,且仅在以下两种情况下能提供比历史成本更好的信息:①具有完美市场流动性,能够取得可观察的市场价格;②能够根据独立可观察的参数准确地估计市场价格(BallandShivakumar,2006)。IASB在2006年建议更多地研究“关于如何更好地解决新兴和发展中国家在执行公允价值会计过程中的需求”,因为如果没有合适条件,公允价值会计要满足提供决策有用信息的基本目标是有风险的,而我国的制度在很多方面与公允价值会计并不相容(Heeta1.2012),我国的经济交易通常是
    在社会与政治关系网络内完成的,总体上对公允价值会计与公司透明度几乎无益处(PiotroskiandWong,2010;Heeta1.,2012)。我国1999年抢先发售引入和2006年重新启用公允价值会计都是为了与靠前趋同,然而,市场发展、公司治理、会计审计职业、监管力度和投资者保护等基础条件经过几年努力虽有改观,但并不足够成熟(PiotroskiandWong,2010;PengandBewley,2010),难以避免对公允价值由盯住市场(marktomarket)滑向盯市模型(marktomarketmodel)的担忧(BallandShivakumar,2006)。中国证监会2011年发布的《2010年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报告》也表现出对公允价值获取方式的担忧。
    本书认为,在我国,公允价值会计未必如部分学者担忧的“几乎无益处”,有证据表明公允价值会计已经成为管理者操控盈余的工具,且它比操控应计盈余风险小、手段简单(Heeta1..2012),应予以谨慎对待。
    一、我国金融行业执行公允价值会计的表现及后果仍缺乏研究
    目前,对金融行业公允价值会计信息表现及经济后果也有广泛争议。反对者指责公允价值会计导致顺周期和传染效应,金融机构间的传染会降低银行资本金.银行不得不减少贷款和低价清算资产,进一步扩大了危机(AllenandCarletti,2008);同时,担忧估计模型获取的公允价值,具有估计误差波动性、固有波动性和混合计量波动性,会加剧财务报表的波动性,导致过度且人为的波动(Barth,2004),使包括靠前层级在内的公允价值不能反映资产或负债未来真实价值(AmericanBankersAssociation,2008;Badertschereta1.,2012)。迫于压力,金融危机爆发以来,FASB和IASB发布了一些公告来完善公允价值计量或披露,并做出了一些妥协。支持者认为公允价值会计为金融机构提供了真实且相关的资产负债表价值信息,有利于投资者和企业决策者更好地评估风险,采取更及时的市场行为。公允价值会计只是金融危机期间商业银行糟糕表现的替罪羊,它本身不足以导致顺周期和传染效应(Badertschereta1.2012),公允价值会计不应对严重的金融危机承担主要责任,也不应对金融危机期间银行面临的困难问题承担主要责任,此外,回归历史成本也不能解决这些问题(LauxandLeuz,2009,2010)。
    本书赞成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2003)的观点,认为公允价值会计不应承担金融危机的主要责任,但仍需承担部分责任。执行土壤,如欧美,对公允价值会计的信息表现及经济后果是否正面仍存在争议,我国金融衍生品虽不发达,复杂金融产品对财务报表的影响仍较小,但应该具有Ball和Shivakumar(2006)的眼光,未雨绸缪地思考公允价值会计对我国金融业未来可能带来的冲击及对策;同时,公允价值会计对金融行业影响的争议也使会计监管不可能忽视金融监管需要。
    然而,我国仍然缺乏针对金融行业执行公允价值会计的具体表现及经济后果的研究。到目前为止,我国公允价值会计的实证文献主要是有关权益市场和薪酬契约。对权益市场的研究颇丰,如罗婷等(2008)、朱凯等(2008)、薛爽等(2009)、王建新(2010)、刘永泽和孙翯(2011)、叶康涛和成颖利(2011)、胡奕明和刘奕均(2012)等分别从价值相关性、股票定价、信息含量、市场波动等视角肯定了公允价值会计对新会计准则、会计信息价值提高的积极作用,但对金融危机期间公允价值信息是否具有价值相关性仍有争议(王建新,2010;刘永泽和孙翯,2011)。也有研究发现公允价值会计对市场具有不利影响,如谭洪涛等(2011)发现公允价值会计导致股市过度反应;谢成博等(2012)从公允价值会计加剧大型上市公司股价同质化波动视角呼吁重视和监管公允价值计量与披露。靠前对公允价值会计与薪酬契约关系的研究较少,国外也是如此(Livneeta1.,2011)。徐经长和曾雪云(2010)发现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激励机制对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重奖轻罚”;步丹璐和张晨宇(2012)发现高管薪酬与风险业绩(通过“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衡量)存在明显的黏性特征,其中,地方控股企业明显高于中央控股企业,而民营企业的黏性特征较不明显。由此可见,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机制不健全,不能正确对待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综上,我国关于公允价值会计的实证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肯定了公允价值会计产生的一些正面后果,但担忧亦逐渐增强,增加了综合评估公允价值会计的难度。但是,这些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研究对象上,文献普遍对A股上市公司展开大样本研究,通常剔除或缺乏运用公允价值会计很普遍的金融行业,难以准确把握公允价值会计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在研究方法上,鉴于金融行业上市公司普遍规模大且影响广泛,实证研究的样本处理可能会舍弃一些重要研究内容,应该结合案例等研究方法展开研究;在研究设计上,根据Christensen等(2013)的观点,研究需要着重区分公允价值会计、会计准则变化,以及其他制度变化的不同作用;在研究变量上,相当一部分研究直接采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混淆了公允价值变动与转回的差异,可能不恰当地解读了公允价值波动的信息价值。
    三、研究我国金融行业公允价值表现及后果的重要性
    基于目前的研究现状,本书着重研究了我国金融行业上市公司强制执行公允价值会计的具体表现及经济后果,并据此提出防范风险对策。研究我国金融行业公允价值表现及后果的重要性如下所述。靠前,有助于充分理解公允价值会计的强制执行在我国金融行业的具体表现及各种视角的经济后果,是辩证认识公允价值会计在金融监管和金融稳定过程中的作用及提出风险防范对策的前提和重要基础;第二,有助于深入认识新兴和发展中国家强制执行IFRS和公允价值会计的影响,理解会计准则执行土壤(包括公司治理、外部监管与市场发展等因素)在会计准则趋同过程中的作用,为我国与IFRS双向趋同目标提供理论基础和经验
    证据;第三,有助于积累我国金融行业执行公允价值会计的表现及经济后果的知识,深化我国金融产品会计准则研究,为我国公允价值会计的完善和推广提供参考。
    第二节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本书分为七章。
    靠前章,绪论。该章内容包括选题原因与选题意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会计准则与实证研究视角的公允价值会计文献评述。该章重点回顾并简要评论IASB、FASB和我国公允价值会计及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建设方面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并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对公允价值会计实证研究文献进行回顾与评价。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