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顾氏外科顾乃强临证经验集
字数: 164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8-09-01
商品条码: 9787030582850
版次: 1
开本: B5
页数: 160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
¥60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顾氏外科是现代中医外科的奠基者,顾氏外科已被上海市授予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一代一代的百年传承过程中,顾氏外科形成了融顾氏特色理论、顾氏特色诊治,顾氏特色外治法、顾氏特色方药等于一体的完整的理论和学术体系。顾氏外科采用辨病与辩证相结合,内外合治的方法,在乳腺疾病,疮疡疾病、甲状腺疾病、皮肤疾病等方面获得了良好的疗效。本书简述了流派的历史渊源,介绍了顾氏历代传人及学术经验,也完整体现了顾氏外科的学术思想,还有诸多疾病的医案验方体现在医案医话篇中,以及顾氏经验的一些临床研究及进展。顾乃强移居美国后同样致力于祖国的中医事业,把中医知识传授给国外的留学生。本书是顾氏理论和临床经验的完整体现,也体现了海派特色。
目录
序
医家传略
传承篇
顾筱岩先生的学术成就3
我和祖父顾筱岩的情和缘6
忆爷爷顾伯华9
《顾伯华》前言12
顾氏外科越过重洋发扬光大再创辉煌13
我的老师顾乃强14
医话篇
乳痈论治经验谈19
带状疱疹治疗心得21
疔疮论治经验谈22
一例晚期乳腺癌中西结合成功治愈记实24
前列腺疾病中医诊治心得25
去菀陈荃话肠痈27
外科仙方活命饮第一方28
民国名医夏应堂对联一副欣赏29
顾氏“疔疮虫”的神奇30
尖锐湿疣中药治疗31
顾伯华验案赏析32
乳头溢血的诊治心得33
乳痛症患者在月经来临前乳房最疼痛的原因34
谈鹿角消散乳房肿块的医理35
论山楂、麦芽回乳的机制35
论科学断奶36
论产后乳汁少的中药治疗36
辅助减轻小叶增生的药膳和食物38
急性乳腺炎的预防38
乳房疾病的冬令进补39
论乳癌肿块卫星结节40
论炎性乳腺癌和免疫的相关性40
论炎性乳腺癌的手术效果41
论炎症样乳腺癌的中医中药治疗41
论炎症样乳腺癌的针灸治疗42
论双侧乳腺癌42
论遗传对乳腺癌(双侧)的影响43
乳腺癌是否可以和其他部位恶性肿瘤并存43
论前哨淋巴结44
医论篇
从脏腑辨证,注重外病内治47
冲住病之本,注重调摄冲任47
乳癖的治疗经验48
乳癌的治疗经验49
22例乳腺导管扩张症的临床分析51
禀赋不足气阴虚阴损及阳脏54
顾伯华治疗外吹乳痈的经验58
顾乃强诊治乳癌经验谈62
顾氏外科传人——擅治乳腺增生病的顾乃强63
略论陈实功外治十法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65
内外合治多发性乳房脓肿的临床观察70
乳溢症分型论治经验73
外科和营十法应用举隅75
外科名医顾筱岩医案选80
有名老中医顾伯华治疗急性阑尾炎变证的经验83
中药配合耳穴贴压治疗乳腺增生163例临床观察86
乳癖灵配合耳穴治疗冲任失调型乳腺增生病的临床方案研究90
医案篇
湿疹101
红斑性肢痛症102
Behcet综合征103
带状疱疹103
乳腺癌104
白癜风107
神经性皮炎111
阴囊鞘膜积液112
阑尾脓肿113
颧面疔114
迎香疔114
人中疔115
嘴角疔116
红丝疔117
蛇头疔118
疗疮走黄119
乳溢症120
下唇血瘤123
乳癖伴功能性不孕124
流痰127
流注129
银屑病130
过敏性紫癜132
溃疡性结肠炎133
红斑狼疮133
痤疮135
花斑癣136
疥疮137
斑秃138
痛风140
急性乳腺炎141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42
玫瑰糠疹144
单纯性甲状腺肿145
酒渣鼻146
摘要
传承篇
顾筱岩先生的学术成就
顾筱岩(1892~1968年),上海浦东人,世代业医,操持疡科,先祖云岩公、伯父筱云公均以疡科誉满桑梓。顾筱岩秉承家学,幼承庭训,继承家业,从师于父兄,他才思尤丰,深得真传,勤学深研,专攻岐黄,基础功力深厚。他以医本仁术为宗旨,出自慈爱天性,怜悯贫病疾苦,从不计较诊金多少,甚至施诊给药,他救世济贫的崇高医德,得到社会大众的称颂。
顾筱岩高尚医德和精湛的医技,流传四方,诊务不断发展,就诊者日益增多,数以百计,他细致入微,审证用药,殚心竭虑,待患者和蔼可亲,从不厌怠。在业务上他精益求精,不但善取先辈圣贤的经验,广征博采各家之所长,更可贵的是不耻下问,甚至患者所供之验方也在所不遗,一一吸收,临床实践,化裁提高。他深研经典理论,重视临床实践,以先贤孙思邈“行欲方而智欲圆,心欲小而胆欲大”为行医指南,师古而不泥古,学今而能化裁,独具胆识,不断创新,形成了自己的学术思想,创研了不少行之有效的验方和颇为独到的外治疗法,逐步形成和奠基了顾氏外科流派。
顾筱岩医学为人仰慕,历年来求留门下者甚众,他广收门人和培植顾氏后辈,传授他的很好医技,学生门人达十余人之多,遍布沪上各大医院,继承和发杨顾氏外科的特色。
顾筱岩治学严谨,培养学生高度负责,他要求学生练习书法,指导学生摊膏药、捻药线、研药粉等各种基本功。他要求学生在临诊中分析病案,学有所长,还要求学生熟读古书经典、外科专著,以明代陈实功所著《外科正宗》为基础,其他外科名著如《外科心法》《疡科心得集》《外科全生集》等也需参明融化,门人后辈虽己在中医学府结业,他认为学无止境,不能固步自封,还专门聘请黄文东老师为门人子弟授课,温故知新,使他们在理论上有更高的造诣。
顾筱岩声名虽高,但他十分注意自我精神修养,家传“涵养草庐”的横匾,对他有很深的影响,他以“涵养”作为自我修养的座右铭,无论多么繁忙,闲暇之余酷爱养鸟、栽花、欣赏字画古玩,以此为乐。“涵养”二字恰如其分地反映了他平易近人、谦逊和蔼的高尚情操,为后辈起了模范师表的作用。
顾筱岩以擅长疡科而闻名于世,尤以治疗疔疮而负盛名。疔疮素有“疮中”的冠称,历来外科有“谈疔色变”之说,疔疮症情凶险,善行数变,有“朝发夕死,随发随死”之说,他在疡医生涯中,独具胆识,很多重危的疗疮走黄患者,在他的高超医术下起死回生,数不胜数。因此沪上有患疔疮重症者,无不求治于他。社会上给予他“疔疮专家”的美誉。他在论治疗疮上的成功绝非偶然,在疔疮外治法上的不断创新和进取,足以揭示出他成功的奥秘。他以苍耳子虫和咬头膏相结合,即用苍耳子虫浸于银珠、蓖麻油中,取名“疔疮虫”,其提脓拔毒更有奇效,屡试屡验,从此以“疔疮虫”外治面部疔疮,顾氏“疔疮虫”盛传一时,家喻户晓,“疔疮虫”治疗疔疮有良好的功效。
在疔疮内治方药中,他吸取古方“七星剑”“五味消毒饮”“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等有效方药,衍化提高,并从民间有效验方中汲取精华,相得益彰。他善于总结,不断提高,创研治疗验方“芩连消毒饮”,发挥丁治疗疔疮的独到功效。
在学术理论上,他提出“外之症实根于内”的立论,指出阴疽流痰,症发于外,其由气血脾胃先衰于里,脑疽疔疮虽见于外,受病之源在于脏腑蕴毒。他说:“疡医务必精内,疮疡大证其形于表而根于内,治外而不治其内,舍本求末,何焉得廖厥疾。”他在论治中,以“外之症必根于内”立论,从整体观念出发,治病求本。
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气血又是化毒之本。他在疮疡论治中十分重视脾胃和饮食的调摄。他对东垣脾胃学说颇有心得,脾胃和气血盛衰与疮疡的顺逆转化休戚相关。在七恶的辨证中十分注重脾胃是否衰败,虽患大症,倘若脾胃未败,是谓“得谷者昌”,尚有转机之望,如脾胃己败,百药难施,是谓“绝谷者亡”,症多凶险难治,他对《外科正宗》所说“诸疮全赖脾土,调理必须端详”有深切的体会。
他在治疗痈疽发背内陷症时,凡见脓水稀少干涸,精神萎顿,呕恶频作、滴药不入等症时,他主张扶助胃气是当务之急,嘱患者每日服食小公鸡一只,以血肉有情之品,食疗扶正托毒,每使己入险境的垂危者,脓水得多,肿势高聚,胃口渐馨,精神也回。他不循忌口之陈规,而能独具胆识,食疗代药,扶助胃气,发前任之未发,实是渊源于脾胃学说,是从“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气皿是疮疡化毒之本”的立论出发,无论阳证、阴证都重视脾胃,时以食疗和药物相结合,每每取效,而起着相得益彰的作用。
他对“以消为贵,贵乎早治”的观点,尤多心得。他曾说:“治疡之要,贵乎早治,未成者必求其消,治之于早,虽有大证,也可消散于无形。”他在消法的使用上颇有创见发扬,如外吹乳痈的专方-《外科正宗》中的瓜蒌牛蒡汤。他认为该方之配伍,疏散之品不足,清热之品有余,因此他得其意而勿泥其迹,宗其法而不拘其药。以鹿角霜代鹿角,存其散热行血消肿之能,去其温补助邪之弊,并创研红灵丹,内外合治,多获消散。对阴证流痰,温经散寒化痰以消之;对瘿瘤,采用软坚化痰散结;对乳癖、乳中结核,采用调摄冲任,疏肝理气。不论阴证、阳证,他主张力求其消,以消为贵,贵乎早治的观点,实有防微杜渐之功,不失先知未乱之训。
顾筱岩在疮疡辨证中首重阴阳,贵在详审。他曾说:“疡科之症,百千万态,首重辨别阴阳,阴阳无误,治必中病。”他在疮疡辨证中,分清阴阳属性。阳证者,多因火毒而生,其毒浅而来势急,发于六腑。阴证者,多因寒痰瘀凝,其根深而来势缓,起于五脏。既要分清阴阳之所常,又要辨别阴阳之所变,在临床上阴阳错综复杂转化,有阴从阳化,有阳从阴化,有属阳似阴,也有属阴似阳,因此必须详审,明察秋毫。在治疗上必须随着阴阳辖化而灵活变化,他曾说:“方不在多,心契则灵,症不在难,意会则明,阴阳分清,药证合应。”他谆谆告诫,对阴阳错杂的病症不能刻舟求剑、胶柱鼓瑟,不然阴阳有误,势必吉凶反掌,当警醒之。他善辨阴阳虚实,掌握阴阳转化规律,不为成法所拘,灵活应变,发前人之所未发,足为后学之楷模。
20世纪50年代初,他移居香港,设诊所于九龙,在香港享有很高的声望,香港同胞仰慕其高明医术,凡患疡症多来求治,踵趾相接,居住香港生活虽属优越,但他赤子之心仍时时思念着内地,当1956年政府和向海外发出号召,指出革命不分先后,希望海外同胞为祖国统一做出贡献,他毅然放弃香港的优越条件,结束诊所,阖家反沪定居,此举在当时是靠前的。他的行动在香港中医界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在他离港回沪前,好几位旅居在港的知名中医同道,闻悉赶来,恳言相劝他继续留港,但他决心回内地,毫不动摇。回内地后他受到政府和领导的接待和鼓励,并受聘于上海市中医文献研究馆,不考虑名誉地位,而以祖国利益和中医界前途为重,晚年虽多病时卧床榻,仍置书于榻旁,孜孜不倦,勤奋学习,同道来探望,互相切磋畅谈医学,引以为乐,在文献馆工作期间,他抱病参加著述,合作编著《外科外敖选方歌括》,并将数十年临床上擅长的疔疮走黄、乳房疾病、委中毒、骨槽风等疾病,以医案、医话发表于中医杂志及文献馆丛刊中,以期传于后人,服务于群众。
20世纪60年代上海中医学院编著全国统一外科教材时,他支持子侄门人,毫无保留地将顾氏验方秘方编于教材中,为教材增辉添色,将顾氏流派方术,与各家融化成一炉,让后学取各家之所长,更好地服务于民,他豁然大度的崇高思想境界,得到了全国同道的赞许。
他在世时,由于忙于诊务,无暇著述,方笺大多由门人学生代笔。杏林挚友,顾氏门下,饮水思源,由于对他的无限敬仰和怀念,咸欲得其墨迹,引为幸事。兹幸其开门弟子沈楚翘先生,随师学习多年,珍惜其方笺真迹,珍藏先祖六十余年前的方笺真迹一百余帧,既作珍贵纪念,又为实用教材,在动乱年代,仍珍藏不弃,保留至今,实属难能可贵,这是一份十分宝贵的祖国医学遗产,他早年手书方笺,仅是其学术经验一鳞半爪,但仅此己足能显示出他论理之清晰、用药之精当。他论治立法,次第有序,条理井然,表现了他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特点。
他虽长辞于世,但其崇高的医德情操、精辟的学术思想、丰富的临床经验、卓效的验方秘方,将流传千古,历代称颂,他的学术成就将随同整个中医事业继承发扬,永放光芒。
(顾乃强)
我和祖父顾筱岩的情和缘
我是祖父顾筱岩的嫡孙,顾伯华的长子,作为顾氏外科第四代传人,延续顾氏外科的发展责无旁贷。辖眼我也是祖父辈,早己跨入古稀之年,光阴似箭,岁月如流,我从事中医外科也有五十多个春秋,回顾我的医涯历程,有形无形的在先祖顾筱岩的导航下乘风破浪不断前进,值此我的临证经验一书即将付梓,更使我怀念祖父和我的情和缘。
祖父共有第三代孙辈21人,我不是他的长子长孙,但自幼得到他的宠爱。我出生在上海福明邮,自从出生后就一直和祖父母住在一起。1948年我又随祖父一起移居我国台湾地区地区。1949年祖父又从台湾地区地区移居香港地区,我们兄弟姐妹5人也由母亲带领去了香港,但弟妹4人和母亲仅在香港逗留不到10日就返回上海,唯独我继续留在香港和祖父母生活在一起。在香港时,祖父母是我的监护人。学校和家庭的联系手册,每日要他过目盖章,除了在学业上,在生活上也处处得到祖父母的照料关心,由于祖母经常返回上海,因此在香港经常只有我和祖父及一个佣工在一起。记得我在香港时,一次急性鼻窦发炎,时流鼻血,祖父很不放心,虽然他诊务繁忙但仍亲自送我去香港很大的玛丽医院检查和治疗。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