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适应 参与 评价 收获:高等院校学生发展质量评价研究

适应 参与 评价 收获:高等院校学生发展质量评价研究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作者: 苏林琴 著
  • 出版日期: 2018-11-01
  • 商品条码: 978701019770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94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4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采用追踪研究方法,运用SPSS22.0统计软件和分层线性模型,建构学生发展的个体和群体变化趋势,并对大学教育的影响因素作出了分析。研究发现,学生整体在大学期间知识、能力、价值观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其中专业知识的增值很大,价值观的增值收获很少。学生发展的影响因素,既依赖于校园环境的支持度和学业挑战度,又取决于学生对校园环境的感知和态度,以及学生自身愿意投入到有效的学习活动中的时间和精力。在此基础上,本书从院校层面、教师层面、学生层面对改进高等院校质量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作者简介
苏林琴,女,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师从有名教育学者劳凯声教授。现为北京工业大学高教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北京市教育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战略委员会理事等。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原理、教育政策与法规、学生发展研究。出版专著1部,合著及参著6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省部级课题6项,参与多项重量重大课题,并多次获奖,2011年入选北京市属高校“中青年骨干人才”。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大学生学习与发展的相关研究
三、核心概念界定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二章 学习适应:学生发展的前提
第一节 问题提出
第二节 大学生学习适应研究的理论工具选择
一、学习适应理论及其历史发展脉络
二、马格达的“调适一吸收一整合”自我主导理论
第三节 大一新生学习适应现状与问题研究
一、大一新生学习适应测量指标的提炼与设计
二、大一新生学习适应的现状与成因
第四节 大一新生学习适应要素分析
一、大一新生学习适应的要素结构
二、大一新生学习适应各要素的差异分析
第五节 基于自我主导的大一新生学习适应策略研究
一、营造主动学习氛围,帮助新生“调适”
二、强化自我调控,提高“吸收”水平
三、突出主导地位,增强“整合”能力
第三章 学业参与:学生发展的关键
第一节 问题提出
第二节 大学生学业参与的理论基础
一、学生参与理论概述
二、基于学业参与的类型学研究
三、大学生学业参与行为的指标提炼
第三节 大学生学业参与方式及类型研究
一、研究对象及分析方法
二、基于学业参与行为的学生类型及特征
第四节 学业参与行为对学习收获的影响研究
一、学习收获指标提炼
二、初始模型及研究假设
三、学业参与行为对学习收获的影响路径分析
第五节 大学生学业参与行为提升策略
一、以课上学习为主导,拓展多种学业参与渠道
二、倡导学术良性互动,营造学习型院校氛围
三、合理设置课业任务,重视学习收获各维度的相互作用
四、重视学生类型差异,引导积极性学业参与行为
第四章 学业评价:学生发展的重要引导因素
第一节 问题提出
第二节 大学生学业评价的理论概述
一、学业评价理论的发展历程
二、大学生学业评价理论与模型
三、基于学习收获视角研究学业评价的必要性
第三节 大学生学业评价的现状与问题
一、研究设计
二、大学生感知的学业评价现状
三、大学生学业评价的年级与学科差异分析
第四节 学业评价对学习收获的影响研究
一、大学生学业评价对学习收获的整体影响
二、学业评价对学习收获具体指标的影响
三、学业评价各要素对学习收获的影响
第五节 基于学生发展的学业评价改革建议
一、评价理念: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一弱化功利性评价目的
二、评价内容:以理解运用为主,识记内容为辅
三、评价方式:运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弱化单一卷面评价
四、评价结果:强调和认识评价反馈的发展性功能
五、评价实施:考虑年级与学科的差异性
第五章 学习收获:学生发展的核心衡量指标
第一节 问题提出
第二节 大学生发展的理论与测量学研究
一、大学生发展理论的发展历史及类型
二、学生发展的测量学研究
第三节 基于学习收获的大学生发展趋势与问题研究
一、研究与分析工具
二、基于学习收获的学生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三、大学生发展总体趋势的模型建构
四、大学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 大学生发展的影响因素模型建构
一、学生背景特征对学习收获的影响模型
二、学生投入各项指标对学习收获的影响模型
三、院校投入各项指标对学习收获的影响模型
四、大学生发展影响因素的全模型
第五节 大学生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设置合理的学业挑战度,创设支持性的校园环境
二、建立师生良性互动,倡导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三、提供丰富的教育经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