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青年马克思是怎样炼成的?

青年马克思是怎样炼成的?

  • 字数: 12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作者: 夏莹 著
  • 出版日期: 2018-11-01
  • 商品条码: 978701019769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22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新形势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活泼生动的方式阐述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
内容简介
该书稿以相对通俗易懂的方式重新书写马克思思想的整个发展序列:1.结合马克思的人生经历,讲述他在不同时期里不同的哲学故事。2.以专题的形式表述马克思思想的不同侧面,力图做到点结合,深浅得当,以较为鲜活的方式重述马克思哲学思想史。3.用尽量通俗的语言做标题,每篇大约3000字左右,引述马克思经典原著中的文字表述,进行富有一定深度的文本阐释。4.力图让读者发现马克思原始文献的思想魅力。应当说,该书很大的特点在于:将专业性与趣味性较好地结合在一起了。
作者简介
夏莹,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哲学、当代国马克思主义,当代激进左派思潮。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常务理事,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理事。曾受聘于复旦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任兼职研究员。法国法巴黎索邦大学访问学者。在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各分类期刊转载30余篇。
目录
?引子 多余的话,总要说在前面 第一章 “古罗马城”中诞生的“德国人” ?第二章 马克思为什么独爱伊壁鸠鲁?——马克思的《博士论文》(一) ?第三章 一个唯物主义者是怎样炼成的? ——马克思的《博士论文》(二) ?第四章 如果这部手稿没丢,究竟会说些什么? ?第五章 记者马克思的第一个哲学发现:拜物教 ?第六章 听马克思给我们聊聊“什么是哲学?” ?第七章 无神论,怎么突然变得那么流行了? ?第八章 马克思论“国王的两个身体” ?第九章 “小”市民的“大”胜利 ?第十章 不谈“自由”,谈“解放” ?第十一章 穿越时空,成为革命者 ?第十二章 无产阶级“横空出世” ?第十三章 迟来的传奇《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 ?第十四章 谁在抽象思考?——《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二) ?第十五章 劳动,为什么不能致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三) ?第十六章 孤独的人是可耻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四) ?第十七章 共产主义,究竟长什么样?——《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五) ?后 记 为什么马克思是有趣的?
摘要
    在斯多葛学派的主张中,我想很为触动当时的马克思的,一定是它对抗柏拉图之二元论的一元论主张。斯多葛学派主张宇宙秩序的完美,而人也是一个小宇宙,并且是大宇宙的一部分,与大宇宙有着天然一致性,因此看似不同的两个世界,宇宙与人,其实是一回事。此时的马克思,刚刚发现这样一个实事:即康德的应然世界与实然世界之间的分裂,其实所表现出的不过是一种哲学的无能以及哲学不能触及现实的无奈。当时他一定在努力地探寻一种可能的新路径,将这两个世界合二为一。因此在读了黑格尔只言片语之后,马克思就借着这个古希腊斯多葛主义者开启了哲学的起点。这个起点一定包含着原初的统一,以及这种统一当中人与自然、“科学与艺术”,以及所有矛盾的存在之间原本具有的统一性。这种探索大约应该从两个方面展开:其一,通过回顾克莱安泰斯的基本主张,来彰显一元论哲学大约应该长成的样子;其二,开始马克思自己基于原初统一而展开的思想之旅,从一种统一性的观念(或者概念)出发,来统合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现象”。那些属于自然科学与历史等多个部门领域的考察的确是繁杂而累人的。但这并不是问题的关键,问题的关键在于,如果我们略作思考,就会发现,实际上这样的工作,黑格尔早于马克思很多年,都已经完成了,想一想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里对于人类历史开端(主奴辩证法)和发展以及各个阶段(如对启蒙与法国大革命)的分析,以及黑格尔那部牵强附会的《自然哲学》,更不用说他的《美学》和《历史哲学》等等,其实都在用很大部头的书来讲了一个统一的精神如何在自然科学、艺术和历史中的游历和贯通。马克思读了只言片语的黑格尔,但因为与黑格尔有了共同的问题意识,所以就迫不及待地开始自己的一元论理论构造。结果,这个工作很终导致的,不过是将他“诱入敌人的怀抱”。
     这里的敌人是谁呢?我想应该有两个:其一,是他这个时候并不喜欢的黑格尔,他绕来绕去,却发现,这部对话做到很后大约不过又是一个黑格尔哲学的低配版,所以聪明绝顶的马克思一定感到极为沮丧;其二,更为糟糕的,这个努力的很终结果所呈现出的不过是他此刻已经开始厌恶的纯粹概念哲学,一个与现实无关的哲学形而上学,或许更接近康德。于是,这部有关哲学起点的著作就成为了他刚刚抛弃的法的形而上学的另一个版本。换言之,这次尝试是很失败的。原本要逃离的世界,转了一圈又回来了,可想而知,此刻的马克思有多么烦恼,所以我们自然可以理解,他为什么会去河边乱跑,会去和房东一起打猎,或许这是他逃离抽象体系的专享方式。
     的确,回到现实生活本身是触及现实的很为直接的方式,去拥抱每一个遇见的人,也的确是会让马克思瞬间感到一种真实,但显然,这种触及现实的方式是拙劣的,这就如同让一个经济学家去摆地摊一般,它所证明的只能是理论的乏力,以及驾驭理论之人的无能。
     金牛座的马克思,一定不能容忍这种不完美的理论表现力,所以我认为,他一定是有意将这一手稿丢掉了。所谓研究,就是一种不断地探险,并没有什么探险一定包含着令人惊奇的结果,其实大部分时间里,我们都不得不忍受平庸、乏味以及失败。马克思用这部丢弃的手稿再一次证明:黑格尔式的哲学通向现实之路,是走不通的。
     如果这条路走不通,马克思又不想放弃这条通往现实之路,那么他所做的,只能是另辟蹊径了。而这一柳暗花明之时,却要等到1842年以后:作为新闻记者的马克思,他才靠前次发现了一条可行的道路。但不可忽视的一点在于,1837年的马克思,在这一丢失的手稿中已经为自己敞开了触及现实的理论问题域。
     P44-47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