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克拉科夫的小号手

克拉科夫的小号手

  • 字数: 12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哈尔滨出版社
  • 作者: [美]埃里克·凯利
  • 出版日期: 2017-09-01
  • 商品条码: 9787548430834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192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2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这套《国际儿童文学奖》系列丛书,精选18本荣获国际大奖的小说。该书全本全译,并保留原版插画,可以让儿童更好地汲取书中的营养。
内容简介
纽伯瑞儿童文学奖金奖,一段关于珍宝、忠诚与诺言的冒险传奇,感受弱小者强大的爱国之心,在13世纪的克拉科夫,有一个小号手,他忠于职守,在国家遭受到侵害的时候,毅然的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当时有一个稀世珍宝就是塔尔努夫水晶球,水晶球如果落入到邪恶之人的手中,必将引发大灾难。到了15世纪,有一位爱国之士冒着巨大的风险,不远万里想要将塔尔努夫水晶球送到国王的手中……
作者简介
埃里克·凯利是美国儿童文学的代表人物,他生长于马萨诸塞州,毕业后即进入报社工作,并在一战时期进入法国实施对波兰难民的救助,这位他了解波兰奠定了基础。他通过接触波兰人而了解波兰文化和习俗,从而在1926年创作出《克拉科夫的小号手》,这部作品影响较广,获得了纽伯瑞儿童文学奖金奖,并在各国广为流传。
目录
第一章不肯卖南瓜的人 第二章克拉科夫 第三章炼金术士 第四章大好人杨·甘地 第五章鸽子巷 第六章吹号手的高塔 第七章炼金术士的阁楼、 第八章纽扣脸彼得 第九章纽扣脸彼得来袭
摘要
    战争时常会让可怜的人们流离失所。在鞑靼军队前方不远处,有一群难民带着全家老小无助地逃亡着,他们在收到鞑靼人侵犯家园的音讯之后,就从早已败落的家里逃离了。恋恋不舍地告别了自己的故乡,这种感觉几乎比失去自己的生命还沉痛。诸多无依无靠的难民赶着马车,带着羊和鹅,艰难地在满是尘土的路上逃亡着。其中不仅有年老多病的老人,哺育孩子的妈妈、患病的妇人,还有自己辛辛苦苦种的庄稼因为战争受损而伤心不已的农民。孩子们抱着自己的宠物,疲惫不堪地跟在大人旁边。假如苍天有眼的话,就该将那些野蛮的鞑靼人和这些难民调换一下,让他们也尝试一番颠沛流离的痛苦。
     克拉科夫在做好防范敌人进攻的同时也向难民打开了城门,城里有权有势的人早就逃得没踪没影了。在难民们大量进入市郊的慈维慈尼耶克修道院后,修道士便着手准备防御工作。难民们进城后便立即满怀感恩地朝南向坐落在高山上的瓦韦尔城堡祈祷。瓦韦尔城堡自古便是波兰国王和王公贵族居住的地方,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战略要地。
     为了防止无谓的牺牲,城外没有进行布防。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难民和城中没有逃离的居民都要在这个城中度过。海威堡旧城门位于圣安德鲁教堂的对面,现在已经封锁。城墙上早已布满了为了保卫城市、守护亲人的民兵,为此,他们已经做好了随时牺牲的准备。
     在某个夜里,鞑靼人在烧毁克拉科夫外围的村庄后,紧接着洗劫了圣罗里安、圣约翰以及圣十字等教区,随后就攻向了克拉科夫城。在这个不寻常的夜里,让人愤怒又恐惧的声音一阵接着一阵,大街小巷都充斥着人们的怒骂声、大火燃烧的噼啪声,以及那些强盗找到财宝后的欢呼声。清晨,瓦韦尔城堡上的民兵在眺望市区后发现,城中已经是一片狼藉,陷入了一片火海,仅有三座教堂幸免于难。三座教堂分别是挨着贸易市场的圣母玛利亚教堂、圣安德鲁教堂和圣艾德伯特教堂。这一夜,坚守的犹太人全部遇害,没来得及进入教堂的难民也全部遭到屠杀。
     在不幸的人们中,只有圣母玛利亚教堂的吹号手活了下来。曾经,他立下过誓言,无论白天黑夜,无论发生什么事情,他都会每隔一小时在教堂的小阳台上吹响小号。当清晨的第一束阳光照射在维斯瓦河的河面上时,黑黢黢的河面开始金光闪闪,像镀上一层层金子,他便登上阳台准备吹奏《海那圣歌》――一首向圣母玛利亚表示敬意的曲子。其实过去的每一个吹号手都会遵守一个约定,那就是每隔一个小时就要吹奏一次《海那圣歌》,直到死神将其带走。当前夜的黑暗过去,阳光再次降临时,一种油然而生的喜悦就像生命重新降临一样。
     在这个年轻的吹号手的脚下,一帮体型矮小的鞑靼人此时在凶巴巴地注视着他。眼前的形势不忍直视,城中的火势还没有平息,滚滚浓烟伴随着猛蹿的火焰不断喷出,许多民宅在大火中被烧成黑炭。这支残暴的强盗军团凶恶地对峙着勇敢且孤立无援的吹号手。原本在鞑靼人到来的几天前,这个年轻的吹号手是有机会逃离到修道院寻求庇护的,然而,为了立下的誓言,直到鞑靼人攻入城门,他仍然没有离开。就算现在他想逃走也来不及了。
     这个吹号手大约十九岁,上身穿着长款的深色布衣,下身穿着到膝盖的深色厚袜,外面穿着齐腰短外套,还系着一条皮带,他的头上裹着一块皮质头巾,头巾将他的头全部包住,垂在肩膀上,只露出了脸和几缕头发。
     他的内心很是平静,他想:我最亲爱的妈妈和妹妹现在一定是和摩拉维亚的亲戚们在一起,她们已经离开十多天了,应该是安全了。
     在这一刻,这个年轻的吹号手瞬间感到生命是那么的美好。维斯瓦河将太阳光反射到瓦韦尔大教堂的窗户上,散发出的光芒金闪闪的。此时,修士们已经做好祷告了。城门上站满了民兵,在阳光的照耀下他们的铠甲锃锃发亮。此时。吊在城门上空的白鹰图案的旗帜在风中摇摆着。
     波兰不会灭亡,在他的心中油然升起一股坚定的信念。像他这样的年轻人原本应该与残暴的敌人决一死战,因为波兰人向来是十分勇敢的。在此之前,他仅仅听说过战争的残忍,但是并没有像现在这样亲眼目睹过。如今,为了信守承诺,为了不负教堂和祖国,他不得不直面死亡。
     他在心里对自己说:“我必须遵守我的誓言,这对我来说比生命还要重要,所以我会为此不惜一切代价。”这时候如果有画家能够捕捉到他的神情,在画纸上将会呈现出一张似乎能感受到上帝召唤的、异常平静的脸庞。没有害怕,没有犹豫,也没有痛苦,只是因为他没有考虑任务完成后自己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就在这个时候,沙漏里的沙子示意,到吹号的时间了。在将小号举到嘴边的同时,他郑重地宣告:“此时,我将为波兰,为圣母玛利亚吹响《海那圣歌》。”
     圣歌起初柔和动听,之后变得高亢激昂,就好像是为了庆祝胜利的到来。此时的吹号手内心几近狂喜,他了解,哪怕自己孤独地死去,哪怕他的牺牲会被后人讥笑为死板和愚昧,他也要将这种精神传下去,让它成为后世的每一个吹号手的精神支柱和勇气之源。
     就在这个时候,一名单膝跪地的鞑靼人突然拉开弓,弓弦嗖嗖直响,深色的箭杆就像一只反应迅速的老鹰,嗖地飞向年轻的吹号手,正中其胸口,他的身体颤抖了一下,音乐也紧跟着停止了。吹号手没有放下手中的小号,在倒下的那一刻,他尽力吹出了最后一个音符,洪亮又带着颤抖的音符伴随着他的生命戛然而止。同时,鞑靼人点燃了木质教堂。伴随着熊熊燃烧的火焰,这首圣歌的休止符连同年轻的吹号手的灵魂一起升人了天堂。
     ……
     P4-6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