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鱼骨(彩插版)/少年中国人文阅读书系

鱼骨(彩插版)/少年中国人文阅读书系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作者: 迟子建著
  • 出版日期: 2018-10-01
  • 商品条码: 9787565227608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人文阅读书系》立足中国文学的高度,以名家名作为重要牵引,挑选出适合青少年阅读的篇章单独成册,引导青少年从经典中品读、感悟人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人文素养。《鱼骨(彩插版)》精选作家迟子建《鱼骨》《日落碗窑》等小说,及《寒夜生花》《会唱歌的火炉》等散文,文前有非常不错评论学者对选文进行导读,提升青少年阅读素养。
作者简介
迟子建,1964年元宵节出生于黑龙江漠河北极村,1984年毕业于大兴安岭师范学校,1987年入北京师范大学与鲁迅文学院联办的研究生班学习,现为黑龙江省作协主席。1983年开始写作,已发表以小说为主的文学作品六百余万字,出版有八十余部单行本。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伪满洲国》《额尔古纳河右岸》《白雪乌鸦》《群山之巅》等,小说集《北极村童话》《白雪的墓园》等,散文随笔集《我的世界下雪了》等。曾获鲁迅文学奖(三次)、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第六届庄重文文学奖、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等多项文学大奖。作品有英、法、目、意、韩、荷兰文等海外译本。
目录
?小说?
鱼骨
日落碗窑
白雪的墓园
七十年代的四季歌
?散文?
哑巴与春天
动物们
农具的眼睛
带笤帚的小鸟
寒夜生花
会唱歌的火炉
是谁扼杀了哀愁
两个人的电影
撕日历的日子
水银花开的夜晚
最苍凉的海岸
光明于低头的一瞬
摘要
    鱼骨
     他们说这条江在几十年前是用麻绳捕鱼的。他们说这话的时候,眼睛里闪烁着陶醉的光辉。
     漠那小镇的人们一到冬天就谈论起关于这条江的故事。风雪像铠甲一样包围了镇子的时候,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去望大地,都给人一种白茫茫的感觉。而逼人的寒冷也像瘟疫一样弥漫了整个小镇。
     也记不得是哪了,总之是有那么,漠那小镇很敏感的女人旗旗大婶忽然向全镇的人宣告了一条重要的消息:
     镇长成山家门前晃着一堆鱼骨。其中有一根鱼脊骨像大拇指那般粗。它们是鲜鱼的鱼骨,鱼骨上缠着带着红色腥味的血丝。
     于是,镇子上男女老少就像去赶着看一场露天电影似的,纷纷走出自家的门院带着惊喜和疑惑去看那一堆鱼骨。
     那真的是一堆鱼骨,旗旗大婶没有说错。它们很生动地躺在一片白雪地上,极北的太阳很冷清地照出它们象牙般的肤色。
     “嗬呀,这么漂亮的鱼骨,一定是条二三十斤的大鱼!”旗旗大婶在人群中感慨着,然后把目光投在我的身上说,“外乡人,你没有见过这样的鱼骨吧?”
     “这么粗的我见过,但这么漂亮的没见过。”
     “就是,你们看,这鱼骨是没有下过锅的。”旗旗大婶像一头母熊似的笨拙地挤出人群,蹲在那一堆鱼骨旁,把那块很粗的拣在手中,嗬呀呀地大叫着,好像是意外拾到一块狗头金似的,潮红的双颊不由得微微抖动起来:
     “是用刀剔下来的,这条小细纹就是刀痕。这么的嫩,我的天哪,多少年没有见过这么好的鱼骨了!我说,我们这条江开了怀了!”
     “是啊,这条江开了怀了!”有人跟着说。
     漠那小镇的人们把这条江看得跟女人一样亲切。这条江在几十年前,可以很随意地用麻绳系起一张网,撒在江中,然后鱼就像爬满了篱笆的葫芦似的钻了一网。起网时鱼尾翻卷,鳞光闪烁,那真是让人百思不厌的美好时光。
     可是几十年后,这条江就像女人过了青春期,再也生不出来孩子来了。江水不似往昔那般喧嚣,它平静而沉稳,就像个行将入土的人。而漠那小镇的人们,一到漫漫长冬的时刻,就热切地思恋起她的过去。
     人们议论了一番,兴致就蓬勃起来了。大家纷纷回家,准备着捕鱼的工具。旗旗大婶很慷慨地把那块很精彩的鱼骨送给我了。那么鲜嫩,那么凉爽,那么美丽的一块鱼骨。
     傍晚,天气骤然冷起来。白蒙蒙的江面上弥漫着无边的寒气。旗旗大婶凿好了靠前口冰眼,将一张插三的大网甩进江底。
     平素寂静的江面霎时活跃起来了。远远近近的都是人影。近处的人影像被风摇摆的黑橡树,而远处的人影则模模糊糊的像夜空中的云彩。
     旗旗大婶的鬓角出了许多汗,蒙蒙的湿气很快把她露在围巾外的头发裹上一层白霜。她还没吃晚饭,她已经打算让旗旗回镇子给她取点吃的。
     旗旗是个十岁的女孩,是旗旗大婶在三十五岁还不能生孩子时抱养的。她聪颖而又美丽,一双乌溜溜的眼睛总是像星星一样闪个不休。旗旗大婶常常说旗旗的眼睛晃得她直头晕。
     旗旗在生火盆。她已经把小碎?子架在里面,再往缝隙间塞桦树皮。她穿着一件枣红色的棉袄,圆鼓隆咚的,更显出她的可爱来。
     旗旗大婶走上前划着了火柴,火盆像触了电似的猛地抖动了一下,接着,红红的火苗就蹿了起来。旗旗伸出手去烤火,整个脸被映得通红。
     “妈妈。你看开花袄爷爷。”
     旗旗指着十几米外的人影说。
     “外乡人,你看看,人一来了精神,病也就没了,那老开花袄病了两三年,不也出来了吗?”
     我一到漠那小镇就听说过“开花袄”这个人物。如今旗旗大婶又提起他来,倒有一种非见他不可的欲望了。
     “你别去看他,他这人一辈子见着两种东西眼睛要放绿光:一种是鱼,一种是女人!”
     旗旗大婶刚一说完,旗旗就嘻嘻地笑了。我问旗旗为什么笑,旗旗趴在我的肩头说:
     “开花袄爷爷爱睡女人,一辈子睡了好几大炕。”
     “旗旗,你在跟人家说什么?”
     “我在向她要那块鱼骨呢。”旗旗冲我乖巧地映了映眼睛。
     “你马上就要有一块更漂亮的鱼骨了,你怎么还要?”
     “那块鱼骨好像是透明的。”旗旗又说。
     “你马上也会有一块更透明的!”旗旗大婶从手腕上解下钥匙,把它挂到旗旗的脖子上,“去回镇子拿点吃的来。”旗旗大婶在旗旗的耳朵边吩咐了一会,旗旗点点头,就走了。
     天色越来越昏暗,寒冷越发像刀子一样地逼人了。江面上到处是青凛凛的冰堆,冰眼上用于拴网的木杆子黑黝黝地探入江中,只露出一米左右的端头。P3-6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