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童年(新课标)

童年(新课标)

  • 字数: 191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作者: [苏] 马克西姆·高尔基著,姜希颖 傅霞译
  • 出版日期: 2018-11-01
  • 商品条码: 9787567581999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312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2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 真实而苦难的童年往事 写尽人间深处的伤感与悲凉 19世纪俄国下层劳动人民的正直善良
内容简介
《童年》是高尔基中期创作的代表作,作者以冷峻、清醒、现实的笔触,用儿童纯真无邪的眼光,通过思考和感悟,抒发童年的欢乐和初涉人生的艰难苦楚。小说再现了19世纪沙俄统治时期俄国人民生活的社会环境,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
作者简介
马克西姆·高尔基(1868-1936)20世纪俄语文学的杰出代表,有名的作家、诗人、评论家、政论家和学者。1892年用笔名“马克西姆·高尔基”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马卡尔·楚德拉》,后专心从事写作。他广泛接触社会,积累了丰富的素材,终于成为世界知名的大作家。姜希颖,浙江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硕士,浙江外国语学院英语教师,主要从事美国文学特别是美国现代主义诗歌的研究。傅霞,博士研究生,浙江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诗歌及小说。已出版译著两部,编著教材两部,获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三等奖,主持各级课题多项。
目录
目录章 / 001第二章 / 017第三章 / 037第四章 / 064第五章 / 083第六章 / 105第七章 / 118第八章 / 136第九章 / 160第十章 / 185第十一章 / 216第十二章 / 244第十三章 / 274
摘要
    昏暗狭小的屋子里,父亲静静地躺在临窗的地板上。他穿着白衣裳,身子显得特别长;一双手交叉搁在胸口,手指无力地弯曲着;他光着脚,脚趾头异样地岔得很开。
     父亲那双笑盈盈的眼睛被压在两块黑黑的铜币下面(苏联旧俗,在死者眼皮上盖上铜币能令他死后瞑目);慈祥的面孔变成了铅灰色;紧咬的牙关让我一看就直打冷战。
     母亲跪在他身边,身上只穿了一件贴身的红衫子,她拿着那把我当作锯子来切西瓜的黑色梳子,正在为父亲梳理他柔软的头发。
     母亲一直在轻声说着什么,声音低沉嘶哑;灰色的双眼已被泪水浸泡得又红又肿。
     外祖母穿着一身黑衣,她拉着我的手,也在哭,不过哭得有些特别,像是在给母亲伴奏。外祖母胖乎乎的,大大的脑袋,大大的眼睛,肉鼓鼓的鼻子特别滑稽。她颤抖着,一个劲儿把我往父亲身边推,可我很害怕,惴惴地不敢过去,于是躲到了她的身后。
     我从没见过大人哭,也不明白外祖母不停地在我耳边重复的话:“去和你父亲告个别吧。你再也见不到他了。他死了,亲爱的,他还没到那个年纪,没到那个时候……”
     我生过一场大病,还清楚地记得父亲在那时候如何照顾我,逗我开心。可突然间,父亲再也不来了,接替他的是一个我从没见过的怪女人,她是我的外祖母。
     “你要走很长很长的路才能到这里吗?”我问她。
     “我可不是走来的,是坐船来的,从尼日尼(即伏尔加河上游的诺夫哥罗德城,今高尔基市),河上头,水上是不能走路的,小鬼!”她答道。
     这太可笑了,简直是胡说八道:我家楼上住着几个喜欢涂脂抹粉的大胡子波斯人;地下室里还住着一个黄皮肤的卡尔梅克(居住在俄国高加索东北部和中国新疆北部的蒙古族人,苏联民族之一,从事农牧业和渔业)老头儿,靠卖羊皮为生。顺着楼梯的扶栏就可以滑到地下室,顶多从扶栏上摔下来,翻几个跟头也就到了――这我很熟悉了。哪里有什么水呢?她一定是在骗我。
     “为啥叫我小鬼啊?”
     “因为你人小鬼大!”她笑着说。
     她说起话来和蔼可亲、令人愉悦。从见她的第起,我们便成了很要好的朋友,而现在我真希望她能带我一起离开这个屋子。
     母亲的样子令我心神不定。她的号哭带给我一种靠前的不安,因为在我的印象中,母亲一直是严厉而寡言少语的。
     母亲身材高大,身板硬朗,双手有力,总是打扮得整齐干练。 而现在,由于悲伤,她整个人都显得浮肿颓废。她衣衫凌乱,蓬乱的头发遮住了眼睛,一半披散在裸露的肩上,另一半梳成辫子的头发时而拂扫着父亲熟睡的脸颊。以前她总是把头发盘在头顶,像顶漂亮的大帽子。
     我在屋子里站了很久了,可她连看都没看我一眼,只是一个劲儿地流眼泪,一遍一遍地为父亲梳头。
     门外,几个黝黑的庄稼汉探头探脑的,站岗的士兵也开始向屋内张望。
     “动作快点!”士兵不耐烦地喊道。
     一块黑色的披肩挡在窗户上,被风吹得像船帆一样鼓得满满的。
     我想起那次父亲带我去乘帆船冲浪,突然天空一记响雷。
     父亲却哈哈大笑起来,他用膝盖夹住我,大声喊道:“没事的,儿子,别怕!”
     正想着,母亲突然费力地站起身来,一个踉跄(liàn?qiàn?,走路不稳,跌跌撞撞),又仰面跌倒在地上,她脸色铁青,也像父亲一样紧紧咬着牙关。
     “锁上门,把阿列克谢带走!”她终于发出了一种可怕的声音。
     外祖母一把推开我,奔到门边。“别害怕,乡亲们!”她喊道,“别打扰她!看在耶稣的分上,请大家走吧!不是霍乱(指急性肠道传染病,病原体是霍乱弧菌。症状是腹泻、呕吐等),是快生啦!发发慈悲吧,乡亲们!”
     我躲在黑暗角落里的一个大箱子后面,在那儿我可以清楚地看到母亲在地上打滚,痛苦地呻吟,牙齿咬得咯咯响;外祖母绕着她在地上爬来爬去,喜悦地轻声叫着:“以圣父圣子的名义!挺住,瓦留莎!圣母啊,保佑她……”
     我被吓坏了!她们一直在父亲身边爬来滚去,呻吟着,叫喊着,而父亲躺在那里,一动不动,似乎还在嘲笑她们!
     她们就这样折腾了很久。母亲有好几次想挣扎着站起来,却都倒了下去;外祖母像一个巨大的黑皮球,在房间里滚进滚出。突然,黑暗中传来了婴儿的啼哭声!
     “谢天谢地,”外祖母舒了口气,“是个男孩!”
     她点亮了蜡烛。
     后来的事我记不得了,我想我是蜷在角落里睡着了。
     接下来的记忆便是在荒凉的坟场上。天空下着雨,我站在打滑的土墩上,望着父亲的棺材被缓缓放入墓坑。
     墓坑里有很多积水,还有几只青蛙,其中有两只已经跳到了黄色的棺盖上。 在场的只有我、外祖母、两个手持铁锹满脸怨气的庄稼汉,还有浑身湿透的当班哨兵。细密的雨点不断地洒落在每个人的身上。
     “快盖土吧!”哨兵发完话便走开了。
     外祖母又哭了,她用披肩的一角捂住脸。
     两个庄稼汉立刻俯身开始往坑里铲土。
     坑底的水溅了起来,青蛙们企图从坑壁往上跳,可是土块又把它们砸了下去。
     P1-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