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医诊断学(新世纪第4版)

中医诊断学(新世纪第4版)

  • 字数: 351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07-01
  • 商品条码: 9787513234009
  • 版次: 4
  • 开本: 16开
  • 页数: 213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47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中医诊断学(新世纪第4版)/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是在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历版教材成功经验编写而成。在编写过程中,根据“十三五”规划教材提出的“坚持正本清源,突出中医特色”编写思路,进一步确立了“夯实中医理论基础,强化中医临床思维,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指导原则,重新修订教学大纲,着重在“传承、规范、准确”等方面体现《中医诊断学(新世纪第4版)/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的特色。继续强调整体观念对四诊的指导,进一步理顺辨证与辨病、不同辨证方法、不同证之间的逻辑关系。修订的内容主要有:对“中医诊断思维与应用”的内容进行重新梳理和补充,增加“经络辨证”等内容,纠正某些字、词的错漏。
目录
绪论
一、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
二、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一)诊法
(二)诊病
(三)辨证
(四)病历
三、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
(一)司外揣内
(二)见微知著
(三)以常衡变
(四)因发知受
四、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一)整体审察
(二)四诊合参
(三)病证结合
(四)动静统一
五、学习中医诊断学的方法
(一)注意中医诊断基础理论的学习
(二)注重中医临床思维的培养
(三)强化临床实践与技能训练

上篇诊法
第一章望诊
第一节全身望诊
一、望神
(一)神的概念
(二)望神的原理及意义
(三)望神的主要内容
(四)望神的注意事项
二、望色
(一)望色的原理及意义
(二)常色
(三)病色
(四)望色十法
(五)望色的注意事项
三、望形
(一)望形的原理及意义
(二)望形的内容
四、望态
(一)望态的原理及意义
(二)望态的内容
第二节局部望诊
一、望头面
(一)望头
(二)望发
(三)望面
二、望五官
(一)望目
(二)望耳
(三)望鼻
(四)望口与唇
(五)望齿与龈
(六)望咽喉
三、望颈项
四、望躯体
(一)望胸胁
(二)望腹部
(三)望腰背部
五、望四肢
(一)外形
(二)动态
……
六、望二阴
七、望皮肤
第三节舌诊
一、舌的形体结构
二、舌诊原理
三、舌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四、舌诊的内容和正常舌象
五、望舌质
六、望舌苔
七、望舌下络脉
八、舌象分析要点及舌诊的临床意义
附危重舌象的诊法
第四节望小儿食指络脉
一、望小儿食指络脉的原理及意义
二、望小儿食指络脉的方法
三、小儿食指正常络脉
四、小儿食指病理络脉
第五节望排出物
一、望痰
二、望涕
三、望涎唾
四、望呕吐物
第二章闻诊
第一节听声音
一、正常声音
二、病变声音
第二节嗅气味
一、病体之气
二、病室之气
第三章问诊
第一节问诊的意义及方法
一、问诊的意义
二、问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二节问诊的内容
一、一般情况
二、主诉
三、现病史
四、既往史
五、个人生活史
六、家族史
第三节问现在症
一、问寒热
二、问汗
三、问疼痛
四、问头身胸腹不适
五、问耳目
六、问睡眠
七、问饮食口味
八、问二便
九、问经带
十、问小儿
第四章切诊
第一节脉诊
一、脉诊的原理
二、诊脉的部位
三、诊脉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四、正常脉象
五、病理脉象
六、妇人脉和小儿脉
七、脉诊的临床意义及临床运用
第二节按诊
一、按诊的意义
二、按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按诊的内容
第五章八纲辨证
第一节八纲基本证
一、表里辨证
二、寒热辨证
三、虚实辨证
四、阴阳辨证
第二节八纲证之间的关系
一、证的相兼
二、证的错杂
三、证的转化
第六章病性辨证
第一节六淫辨证
一、风淫证
二、寒淫证
三、暑淫证
四、湿淫证
五、燥淫证
六、火淫证
第二节阴阳虚损辨证
一、阳虚证
二、阴虚证
三、亡阳证
四、亡阴证
第三节气血辨证
一、气病辨证
二、血病辨证
三、气血同病辨证
第四节津液辨证
一、津液亏虚证
二、痰证
三、饮证
四、水停证
第七章病位辨证
第一节脏腑辨证
一、心与小肠病辨证
二、肺与大肠病辨证
三、脾与胃病辨证
四、肝与胆病辨证
五、肾与膀胱病辨证
六、脏腑兼病辨证
第二节六经辨证
一、辨六经病证
二、六经病证的传变
第三节卫气营血辨证
一、辨卫气营血证
二、卫气营血证的传变
第四节三焦辨证
一、辨三焦病证
二、三焦病证的传变
第五节经络辨证
一、辨十二经脉病证
二、辨奇经八脉病证
下篇诊断综合运用
第八章中医诊断思维与应用
第一节中医诊断思维方法
一、中医诊断基本思维方法
二、中医诊断的思维过程
第二节中医诊断思维的应用
一、辨症
二、辨证
三、辨病
四、辨人
五、辨机
第九章中医医案与病历书写
第一节中医医案
一、中医医案的特点
二、中医医案的内容
三、中医医案示例
第二节中医病历书写
一、中医病历书写的基本要求
二、中医病历书写的重点内容
三、中医病历书写的格式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