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读古人书之《孟子》
字数: 300000
装帧: 精装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 邵永海
出版日期: 2018-11-01
商品条码: 9787301299739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424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
¥49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北大中文系教授撰写的《孟子》普及读本 杨逢彬教授、张猛教授真诚推荐。
内容简介
《读古人书》系列选取我国古代对历史文化产生深远影响的典籍,以选本的形式呈现每一种典籍所蕴含的思想智慧,采用原文+注释+译文+解说的新颖结构,由北京大学中文系zi深教授亲自执笔,使读者如同亲临北京大学中文系的经典读书课,真正无障碍读懂古人智慧。靠前本《读古人书之<韩非子>》出版后,广受好评。 《读古人书之<孟子>》是本系列第二本,全书分为八个主题,通过具体生动的故事展示孟子思想的各个侧面,使读者可以无障碍读懂孟子的思想精髓,同时有助于提高古代汉语阅读水平。 作者本人多年的汉语史教学和研究工作经验保证了本书译注的准确和解读的深度。
作者简介
邵永海,山东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和教育部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北京大学优秀教学奖获得者,深受学生爱戴。研究领域为古代汉语、汉语史、出土文献等。
目录
目录 一、人性善与仁爱之心 1种树与养身 2与人为善 3大人和小人 4言与不言 5舜的泰然 6鸡鸣而起 7芸己之田 8关于一名道德楷模的评价 9不忍之心 10求放心 11良贵与人所贵 12距人于千里之外 13自暴自弃 14孰能事亲若曾子? 15五种不孝 16父子之间不责善 17谨慎择业 18人人可以为尧舜 二、仁政的理念与设计 1仁者无di 2仁与不仁 3得民心者得天下 4尽信书不如无书 5五十步笑百步 6保民而王 7君子远庖厨 8不能和不为 9推恩 10缘木求鱼 11仁政的效用 12恒产与恒心 13民弗去 14yinling而望 15一暴十寒 16政客的拖延症 17民可使富 三、民、社稷与君—孟子政治学 1天下国家 2民为贵 3为民父母? 4孟子的微言大义 5王霸之争 6文王的园林和宣王的园林 7谁能救民于水火? 8自作孽不可活 9率土地而食人肉 10糜烂其民的君王 11君正莫不正 12君王的能耐 1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4罪人 15逢君之恶 16惠名昭著的子产 四、致君尧舜上 1厨子伊尹 2视民如伤 3规矩 4王顾左右而言他 5与民同乐 6殷鉴不远 7臣之四品 8齐宣王问卿 9厉民以自养 10率天下而路 11尧舜之治 12相率而为伪 13鲁平公与他的男宠 14学说齐国话 15善不可失 16人性向善 五、反求诸己—修身与为政的统一 1茅塞顿开 2习焉不察 3出尔反尔 4各得其所 5无名之指 6敬人者,人恒敬之 7机变之巧 8思诚 9万物皆备于我 10有错不改 11自求多福 12君王之罪 13虽千万人吾往矣 六、义利之辨与处世哲学 1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2贱丈夫 3曾经沧海难为水 4男女授受不亲 5冯妇搏虎 6闭户 7以邻为壑 8弟子提问,孟子为何不答? 9侮夺人之君 10交友之道 11右师不高兴 12礼与食色 13何必曰利? 14舍生取义 七、人的尊严与士的使命 1独善其身 2无以小害大 3天爵与人爵 4大丈夫 5牛羊茁壮 6声闻过情 7进锐退速 8揠苗助长 9贤士的姿态 10孟子的底气 11君子入仕的前提 12孟子的不臣之论 13君子何养? 14狂狷与乡愿 15齐人之福的背后 16无耻之耻 17豕交兽畜 八、孟子的心声 1圣之清者 2圣之和者 3圣之时者 4孔子之为孔子 5君子三乐 6知人论世 7时雨化育 8不合时宜的孟子 9浩然有归志 10舍我其谁 附录 《十三经注疏·孟子注疏》与本书篇目对照表 参考文献
摘要
出尔反尔 原文 邹与鲁哄。①穆公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②而民莫之死也。③诛之,则不可胜诛;④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⑤如之何则可也?”⑥孟子对曰:“凶年饥岁,⑦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⑧壮者散而之四方者,⑨几千人矣;⑩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孟子·梁惠王下》) 注释 ①邹:诸侯国名,在今山东省西南,都城为邹(今邹县)。鲁:诸侯国名,在今山东省西南部,都城为曲阜。哄(hòng):争斗,冲突。②有司:官吏。古代设立官职,各有专司,所以称“有司”。司是主管的意思。③莫:没有谁。之死:死之,为之死,为这场战事拼命。④诛:诛罚,包括对有罪过者实施杀戮。胜(shēng):尽。⑤疾:痛恨。长(zhǎng)上:官长,上司。救:援助。⑥如之何:对这事怎么处理。⑦凶年:荒年。按:年指年成,五谷熟叫做年。凶年指庄稼没有收成。饥岁:也是指荒年,庄稼没有收成。⑧老弱:指年老的人和年幼的人。转:流亡。乎:于。转乎沟壑(hè):指在流亡中死去。按:沟壑常用以指野死之处,“填沟壑”是死的委婉语。⑨壮者:壮年人。散(sàn):分散,逃亡。之:到……去。⑩几(jī):几乎。仓廪(lǐn):贮藏米谷的仓库。实:充实,满。府库:指国家贮藏财物、兵甲的处所。充:满,充满。以告:以之告,把这种情况报告(给君主)。是:这。慢:怠慢,不认真对待。残:残害,伤害。曾子:曾参,字子舆,孔子弟子。戒:警惕,当心。尔:你。出乎尔者:从你发出的事情,即你做了什么事情。反:返回。这个意义后来写成“返”。夫(fú):那。今而后:自今以后。得:可以,可能。无:通“毋”,不要。尤:责怪,归咎。焉:于此,在这方面。斯:连词,则,那么。亲:亲近,亲爱。死其长(zhǎng):为他们的官长而死。 译文 邹国与鲁国发生了冲突。邹穆公问孟子:“我的官员们死掉的有三十三人,可民众没有一个为长官卖命的。要诛罚他们吧,人数太多也无法全都诛罚;不加诛罚吧,我又痛恨他们眼看着自己的长官死掉却不去援助。这事怎么处理才好呢?”孟子回答说:“当发生大饥荒的年头,君主的百姓,年老的、幼弱的在流亡中死去,壮年人四散逃亡到各地,几乎达上千人。可君主的粮仓里粮食满满的,库房里堆满了财物,官吏没有谁把这些情况报告给君主。这是在上位者怠慢而残害下民呀。曾子说:‘要当心呀,你做出了什么,会有相应的做法返回到你自身。’百姓从今以后便可能把他们所遭受的返还给施加者了,对此君主也别责怪百姓。如果君主施行仁政,那么百姓就会亲近他们的长官,愿为长官牺牲了。” 解说 对于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孔子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事情,就不要施加到别人身上);孟子主张“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做事情得不到希望的结果,就返回来从自身寻找原因)。同样,上下之间、政府与民众之间也是如此。在邹穆公看来,当邹国与鲁国发生冲突,百姓眼看着官员们纷纷战死,却没有人挺身而出,这简直是罪不可恕。孟子则认为,平时官吏们对百姓作威作福,根本不关心百姓的疾苦;甚至当发生了大饥荒,百姓挣扎在死亡线上,官吏们也不放在心上。上慢,是说在上位者不把自己的职责放在心上,尸位素餐不作为,却利用手中的权力营私舞弊,中饱私囊;残下,是说欺压祸害百姓,搜刮民脂民膏,使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既然如此,国君又有什么资格要求百姓为国家的危难而勇于献身呢? 孟子讲的仁政,首先是君主及其官僚机器能够认识到,百姓是国家的主体,要真心爱护百姓,让百姓安心从事生产从而获得充分的生活保障,只有民富才能国强。孟子深刻地意识到,官民矛盾和对立的根源,在于君主及其官僚阶层仅仅是把百姓当做生产工具和奴役对象,因而毫无忌惮地疯狂聚敛社会财富,以至于上则仓廪府库盈溢,君主和官吏肆意挥霍;下则百姓艰难生存,苟延残喘。孟子引用曾子的话,阐明“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的道理,这意味着是把君主和百姓放在对等的位置上看待。在两千多年前能够有这样的思想,可以说极为难能可贵。只是后来的成语“出尔反尔”,不再表示你怎样对待别人,对方也将怎样对待你;而是表示言行前后自相矛盾,反复无常。这样的语义流变,有些类似于孟子宝贵的民本思想在后世的遭遇。 学说齐国话 原文 孟子谓戴不胜曰:①“子欲子之王之善与?②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③则使齐人傅诸?④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⑤虽日挞而求其齐也,⑥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⑦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谓薛居州善士也,⑧使之居于王所。⑨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⑩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孟子·滕文公下》) 注释 ①戴不胜:人名,宋国大夫。②子:您。善:变善。按“之善”的“之”字,跟下文“欲其子之齐语”里的“之”字一样,都是用在主谓结构中间,其作用是使主谓结构不再陈述一件事情,而是指称一个事实。③齐语:说齐国话。④傅:辅导,教导。诸:“之乎”的合音形式。⑤咻(xiū):吵,喧扰。⑥虽:即使。日:每天。挞(tà):(用鞭子或棍子)打。求其齐:求子之齐语,要求孩子学说齐国话。⑦引:带领。置:安置。庄岳:齐国都城临淄的街道名称。⑧谓:称说。薛居州:人名,是宋国一位道德修养很高的士人。善士:有德之士。⑨王所:王宫。⑩长幼卑尊:指年长的人、年幼的人、地位低下的人和地位尊贵的人。薛居州:指像薛居州一样的有德之人。谁与:与谁,跟谁一起。不善:指不好的事情。独:独自。如……何:拿……怎样。 译文 孟子告诉戴不胜说:“您想要您的君王向善吧?我明白地告诉您。假如有个楚国大夫在这里,想要他的孩子学齐国话,那么让齐国人教他呢?还是让楚国人教他呢?”戴不胜说:“让齐国人教他。”孟子说:“假如一个齐国人教他,很多楚国人喧扰他,那么,即使每天拿鞭子抽打着逼他学说齐国话,也是不可能学会的。假如把他带到齐国都城的街市上住上几年,那么即使天天拿鞭子抽打着要求他说楚国话,也是不可能的。您说薛居州是个有德之士,让他住在宋王宫中。如果在王宫里的人,不论年龄大小、地位高低,都是薛居州那样的人,宋王跟谁一起做坏事呢?如果在王宫里的人,不论年龄大小、地位高低,都不是薛居州那样的人,宋王又能同谁一起做好事呢?仅仅一个薛居州,又能对宋王起什么作用呢?” 解说 一个人的生活环境,对他的德性养成和善恶走向有很大影响。当时古人常引谚语“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来说明这个道理。戴不胜也明白这一点,所以让宋国有名的有德之士薛居州住在王宫里,希望他能言传身教,影响宋王。 孟子指出,环境因素很复杂,宋王地位特殊,会接触各方面形形色色的人。这些人品性高下不一,因此,仅凭薛居州一人之力,很难影响到宋王的善恶趋向。文献中触目都是“亲贤者”“远小人”的谆谆教诲,然而翻阅史书,君王们却往往反其道而行之。可见善恶的道德选择对人性是很大的考验。对拥有巨大的权力和社会资源的君王来说,要经受住这样的考验,弃恶从善,实在不是容易的事情。 君王虽然有能力选择身边的人,但是,他依据什么样的标准对人作出道德评判,然后加以选择呢?更何况,君王所拥有的资源是人们所觊觎的,为了从君王手中获取更多的东西,人们会迎合君王的喜好,努力伪装自己。这就让君王的选择难度大大增强了。 西汉刘向《列女传》记述:“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孟子自己的成长经历使他认识到,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大的社会环境和具体的生活环境都是非常重要的。可是他对于如何营造向善的社会环境,只是强调“君仁,莫不仁”;那么,如何实现“君仁”的目标呢?本章他又提出应该为君王建设向善的环境,却没有提出具体的措施。这很明显陷入了循环论证。所以到韩非,就抛弃了道德论,提出了用法术驾驭臣下的主张,同时又试图通过神化君王,让君王干脆不受一切人的影响。 孟子为论证环境的重要性而举出的楚人学齐语的故事,不仅说明学习语言,师资很重要,语言环境更重要,而且这也成为汉语目前一份的宝贵资料。这个故事说明,当时各诸侯国之间的方言不同,齐语和楚语的差异比较大,以至于孟子曾斥责楚人许行是“南蛮鴃舌之人”。因此,各国之间的交流沟通,就需要使用类似于今日普通话的雅言,《论语·述而》里记载,孔子在诵读《诗》《书》和行礼的时候,都是用雅言的。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