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新诗评论 2018年 总第22辑

新诗评论 2018年 总第22辑

  • 字数: 23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作者: 谢冕,孙玉石,洪子诚
  • 出版日期: 2018-11-01
  • 商品条码: 978730129929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95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内容简介
在“诗歌、剧场与行动”专题之中,陈思安结合诗歌改编舞台剧的实际经验撰写的专文,以及关于王炜诗剧与相关展览的访谈及评论文章,共同探讨了当代诗与戏剧、展览等不同媒介之间的联动关系。诗人研究专题是《新诗评论》常设栏目。一行、朱钦运和纪梅对孙文波的写作语言、创作风格和风景、自我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青年学者林佩珊对李亚伟诗作的分析,体现出因“不在地”的距离而形成的更具整体感的研究视角。本辑特别收录了三木直大先生与卞之琳先生的珍贵访谈录音,以及三木先生撰写的回忆文章,使读者能更全面地了解80年代初期老诗人对于诗歌及自身创作的所思所想。柯雷教授考察《我的诗篇》及同名影片的研究论文兼具“书评”与“影评”的价值,旨在通过对此一主题的讨论,挖掘出“工人诗歌”美学与社会价值之外的文化主体性的本质与定位。刘奎、吴丹鸿围绕两岸诗研究的文章虽选题不同,但都立足文本,从修辞学、意识形态面向考察诗歌在不同历史语境中的应对与变化,恰好形成呼应。
作者简介
 
目录
【诗、剧场与行动】
面向诗歌的剧场与面向剧场的诗歌——《随黄公望游富春山》札记(陈思安)
“我们的才能和无能的故事”——从“各种未来”到《诗剧三种》(王炜、冯俊华)
关于“实践论”和“诗剧三种”——答雅昌记者问(2016年1月)(冯俊华)
王炜的诗剧:在政治和地缘之间(王年军)
【孙文波研究专辑】
认同之诗,或经验主义的四重根——读孙文波长诗《长途汽车上的笔记》(一行)
远游风景的叙事之维——孙文波与新诗的山水纪游传统(朱钦运)
“在风景中成为风景”:旅途中的自我身份认同——以孙文波《长途汽车上的笔记》为例(纪梅)
【问题与事件】
铁做的月亮——《我的诗篇》英文版和同名纪录片的书评兼影评(柯雷[Maghiel van Crevel];张雅秋译)
【两岸诗的视野】
翻译的政治:冷战初期台湾和香港对现代诗的译介及其差异(刘奎)
80年代后两岸政治诗中的暴力修辞(吴丹鸿)
【当代诗研究】
界内/界外:论李亚伟诗作中的历史狂想与地理移动(林佩珊)
一种古老的成熟——论现代汉诗的句法(赵飞)
【访谈】
八个问题的回答及其他:卞之琳访谈
我记忆中的卞之琳先生(三木直大)
本辑作者/译者简介
编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