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赵毅衡形式理论文选

赵毅衡形式理论文选

  • 字数: 498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作者: 赵毅衡
  • 出版日期: 2018-12-01
  • 商品条码: 978730129811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57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内容简介
《中国符号学名家文库》其中一本。赵毅衡教授半个世纪以来专心从事形式论(符号学-叙述学-诗学与意义理论)研究,本书将收入他的中英文代表性成果,分别选自他的重要著作,如《The Uneasy Narrator》1995;《Towards a Modern Zen Theatre》2001;《远游的诗神》1983;《新批评》1984;《文学符号学》1990,《苦恼的叙述者》1991;《当说者被说的时候》1994;《礼教下延之后》2001;《对岸的诱惑》2003;《意不尽言》2009,《符号学:原理与推演》2011,《赵毅衡文集》2013,《广义叙述学》2013,《趣味符号学》2015,《哲学符号学:意义世界的形成》2017。尤其选自他从未收入集子的若干中英文近作。
作者简介
赵毅衡,四川大学符号学-叙述学教授,主攻形式论,意义理论。南京大学本科(1968);中国社会科学院硕士(1981);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博士(1988)。长期执教于伦敦大学,现执教于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任符号学-传媒学研究所所长,主编双语半年刊《符号与传媒》(Signs & Media)。
目录
部分符号学、符号现象学
章重新定义符号与符号学
一、什么是符号?
二、什么是符号学?
三、象征是一种特殊的符号
四、意义理论、符号现象学、哲学符号学
第二章形式直观:符号现象学的出发点
一、何为“形式直观”?
二、获义对象是事物还是符号?
三、形式还原
第三章身份与文本身份、自我与符号自我
一、自我与身份
二、文本身份
三、普遍隐含作者
四、符号自我的纵向与横向位移
第四章论共现以及意义的“大力度优惠形式完整要求”
一、从呈现到共现
二、经验性与先验性
三、四种共现
四、共现作为符号过程
第五章认知差:意义活动的基本动力
一、认知与认知差
二、种认知差:意识面对事物
三、第二种认知差:意识面对文本
四、第三种认知差:意识面对他人的认知
五、认知差强度与认知差势能
六、认知差的客观衡量
第六章文化:社会符号表意活动的总集合
一、文化、符号、意义
二、文化与文明的区别
三、文化与文明的四个重大区别
第七章双义合解的四种方式:取舍、协同、反讽、漩涡
一、解释取舍
二、协同解释
三、比喻作为双义协同
四、反讽解释
五、解释漩涡
第八章指示性是符号的性
一、指示符号之谜
二、指示符号的发生史
三、语言中的指示词
四、指示符号的统觉共现本质
五、指示性与自我意识
六、指示性是第二性吗?
第二部分叙述学、叙述哲学
第九章重新定义叙述
一、为什么要重新定义叙述?
二、叙述的定义
三、叙述是否必须卷入人物?
四、叙述与人的生存意义
第十章广义叙述分类的一个尝试
一、广义叙述学的必要性
二、符号叙述学
三、叙述分类及其说明
第十一章叙述者的框架——人格二象
一、叙述者之谜
二、叙述源头
三、纪实性叙述与拟纪实性叙述:叙述者与作者合一
四、记录性虚构叙述:叙述者与作者分裂
五、演示性虚构叙述:框架叙述者
六、梦叙述:叙述者接近隐身于框架
七、互动式叙述:接收者参与叙述
结语
第十二章论虚构叙述的“双区隔”原则
一、问题的边界
二、从风格形态识别虚构叙述与纪实叙述?
三、用“指称性”区分纪实与虚构?
四、虚构/纪实叙述文本与“经验事实”的区隔
五、虚构叙述的“二度区隔”
六、虚构在什么意义上是真实的?
第十三章文本内真实性:叙述交流的出发点
一、意义活动的底线真实性、替代真实性
二、文本内融贯性
三、全文本
四、全文本内的真实性
五、虚构文本的真实性
第十四章两种叙述不可靠:全局与局部不可靠及其纠正
一、符号文本
二、再现者
三、普遍隐含作者
四、不可靠性
五、全局不可靠及其辨别方式
六、局部不可靠及其“纠正方式”
第十五章新闻不可能是“不可靠叙述”
一、叙述不可靠性的定义
二、如何确定叙述者与隐含作者?
三、事实性叙述能够“不可靠”吗?
四、局部不可靠
第三部分艺术学、艺术风格学
第十六章从符号学定义艺术:重返功能主义
一、为什么要定义艺术?
二、“美学”与“艺术哲学”
三、“不可定义”立场
四、程序主义的兴起
五、回到功能主义
六、各种曾经的功能说
七、从符号学给艺术下个定义
八、崇高说
九、超脱说第十七章论艺术中的不协调
一、艺术学的协调说
二、现当代艺术中的不协调
三、不协调艺术是“形式主义”,还是“反形式主义”?
四、不协调艺术是无意识的?
五、不协调艺术到底有无意义?
第十八章符码分层:风格与艺术风格
一、风格学与修辞学的区别
二、各种风格与实指不一致的意义活动
三、艺术的风格符号学
第十九章风格、文体、情感、修辞:用符号学解开几个纠缠
一、风格学
二、体裁研究与情感研究
三、修辞学
第二十章泛艺术化:当代文化的必由之路
一、问题的由来
二、现代性是“泛艺术化”的开端
三、什么是“日常生活”?
四、商品附加艺术
五、公共场所艺术
六、取自日常物的先锋艺术
七、生活方式艺术化
八、数字艺术
九、关于“泛艺术化”的辩论
十、泛艺术化是人类文化的前行方向
第二十一章艺术“虚而非伪”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