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生活史话

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生活史话

  • 字数: 139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 作者: 邹韬奋
  • 出版日期: 2017-01-01
  • 商品条码: 9787807682080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55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4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 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的文章,很初发表于1939年—1940年间的生活书店自办的内部刊物《店务通讯》上。本书体现了邹韬奋在管理、经营、服务诸方面的理念与精神,这些经验和体会也可供社会上其他机关以及一般服务社会的青年参考。 ★ 本书由四部分组成,民主与集中、干部与待遇偏于事业管理,服务的态度、工作与学习偏于职业修养,共辑录文章47篇。其中,关于民主集中制原则的研究和阐释,以及创造性地运用于生活书店的管理之中,是韬奋在其事业管理中特别值得重视的亮点。 ★ 《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中另外一条值得关注的亮点是韬奋关于事业性与商业性的论述,也可说是职业修养部分的核心要义。韬奋认为,“事业性和商业性是要兼顾而不应该是对立的”,倡导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兼顾和统一,是今天出版人的共识,而韬奋先生在近八十年前已经有上述深刻的理解和清晰的阐释,不能不让我们对这位出版前辈的睿见卓识心生敬佩。 ★ 如果说《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偏重于理念阐释和经验总结的话,作为附录的《生活史话》则可说是韬奋办刊办报做出版的历史叙事。 ★ 精选韬奋先生生前编订的别集,辑为这套文丛,希望既能反映韬奋先生文字生涯的基本面貌、韬奋思想的主要脉络,又适合普通读者购藏阅读。为呈现韬奋原作的完整面貌,按照文丛的体例设计,保留当年的语言特色和韬奋的书写风格,同时参校以《韬奋文集》和《韬奋全集》,有所变通处理。“韬奋著译文丛”增加了《写在前面》作为每册图书的导读,后面增加《韬奋生平与著述简表》。
内容简介
《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 生活史话》是韬奋先生围绕事业管理和职业修养所写的一系列文章的汇编。本书由四部分组成,分别讨论了民主与集中、干部与待遇、服务的态度、工作与学习等问题,共辑录文章五十篇。其中,有三篇是以“附录”形式。《生活史话》,因它有关生活书店在十五年中艰苦奋斗的经过,与本书中所讨论到的原则,可供参证,所以把它辑入附录。附录中《为生活书店辟谣敬告海内外读者及朋友们书》,也有着同样的效用。此外还有一篇附录介绍殉职职工情况。书前有韬奋先生的亲笔“牟言”,后有“增订本后记”。
作者简介
邹韬奋(1895—1944),中国现代有名的新闻记者、出版家和翻译家。 原名邹恩润,祖籍江西余江。1921年毕业于圣约翰大学。1926年10月接办《生活》周刊,七年间周刊成为行销超过15万份的极有影响刊物。1932年7月,创立生活书店,由《生活》周刊“书报代办处”,发展到遍布全国五十余家分店。后又创办《大众生活》、《全民抗战》和《生活日报》等刊物。邹韬奋一生六次流亡,一次入狱,1936年因参与救国会与沈均儒、章乃器等被国民党政府逮捕,是为“七君子”之一。著作有《萍踪寄语》《萍踪忆语》《经历 患难余生记》等,他的新闻性散文堪称典范之作。翻译作品有《韬奋译述爱情小说三种》等。
目录
弁言/ 001 关于民主与集中 一 对民主集中的正确了解/ 003 二 关于领导机构的几个要点/ 007 三 管理上的改革/ 012 四 民主的纪律/ 016 五 民主的主要程序/ 020 六 民主的构成分子/ 025 七 热烈欢迎同人自治会小组干事会/ 029 八 我们的言论机关/ 032 九 意见的沟通/ 036 十 当面和背后/ 040 十一 对于同人意见的处理/ 044 十二 店务会议的效用与权限/ 047 十三 会议中的听话和说话/ 051 关于干部与待遇 一 主持事业最主要的基本态度/ 057 二 爱护干部与维持纪律/ 061 三 慰问散处各地的本店同人/ 065 四 干部间的互相爱护/ 069 五 中坚干部的重要/ 073 六 中坚干部应有的几个共同点/ 077 七 各部门中的中坚干部/ 082 八 对于奖励劳动英雄的正确的认识/ 086 九 关于工作报酬的几个要点/ 091 十 在过渡社会中的薪水与津贴/ 095 十一 同人福利普遍性的研究/ 100 十二 关于调整薪水与津贴的办法/ 105 十三 奖励与处分的意义/ 110 十四 痛悼子桂同事/ 114 关于服务的态度 一 加强认识我们服务的广大对象/ 121 二 本店同人的做人问题/ 123 三 我们对外应有的态度/ 127 四 旁观的态度与参加的态度/ 131 五 事业性与商业性的问题/ 135 六 本店参加义卖的影响/ 139 七 热烈响应政府五十万封慰劳信的号召/ 142 八 对十万封慰劳信的再接再厉/ 145 九 作风问题与本店的个性/ 148 十 艰苦困难中奋斗/ 152 十一 沉痛中的检讨/ 155 关于工作与学习 一 我们的工作原则/ 161 二 工作实践中的学习/ 164 三 工作与学习的问题/ 168 四 尊重技术/ 172 五 友谊与职权/ 176 六 工作的检讨/ 180 七 检讨一年来的工作/ 183 八 发现困难与克服困难/ 187 九 节约和我们的事业/ 191 附录一 生活史话 一 生活书店的前身/ 197 二 空手起家的《生活》周刊/ 199 三 光杆编辑/ 201 四 四毛钱一千字的特约撰述/ 203 五 光杆编辑兼光杆书记/ 205 六 生活与服务/ 207 七 《生活》周刊的发展/ 209 八 第一批同事的增加/ 211 九 怎样扩充起来/ 213 十 拉洋广告/ 215 十一 大拉广告与自力更生/ 217 十二 广告的广大联系/ 219 十三 赚钱干什么?/ 221 十四 第二批的老同事/ 223 十五 请不起三十元一月的总务主任/ 225 十六 人才主义的用人政策/ 227 十七 第一件轰动的事情/ 229 十八 第二件轰动的事情/ 231 十九 第三件轰动的事情/ 233 二十 少不了的会计师/ 235 二十一 长足的发展/ 237 二十二 惊风骇浪中迈进/ 239 附录二 为生活书店辟谣——敬告海内外读者及朋友们书 附录三 殉职四战士简历 增订本后记/ 253
摘要
    九 关于工作报酬的几个要点 关于这个问题,我现在在这篇短文里,在比较原则的方面,提出几个要点来商榷一下。 靠前,本店关于工作报酬的考虑,只有“整个经济的健全”和“同人待遇的改善”两者之间兼筹并顾、加以斟酌的问题,而丝毫没有“老板要顾到个人利润”的问题夹在里面:这可以说是本店的一个很大特色。这个特色的根据很简单,就是本店全体同人都是工资劳动者,都是在靠自己的工作得工作报酬。关于这一点,同人都知道,我在这里用不着多说。但是在这一点却可以引申出另一个很重要的要点,那就是本店同人工作报酬的提高,不是原则的问题,而是办法的问题。换句话说,在我们里面没有任何人认为工作报酬的提高是不应该的,没有人反对同人待遇是应改善的,所要考虑的只是整个支出的增加要和整个收入的增加联系起来考虑。同人生活太苦要影响到工作情绪,这对于整个事业是很大的损失,所以应该努力顾到。整个收入顾不到整个支出,或整个支出妨碍到事业上资金的运用,对于整个事业也是莫大的损失,这两方面所以要兼筹并顾,加以斟酌,都是以本店整个生存和事业发展为前提。说得再简单些,也就是要顾到整个店的利益。本店自创始到现在,因为发展得快,整个资金的缺少成为经常的现象,于是分配调度,是一件艰苦的工作,但是从很初到现在,在勉强顾到整个店的利益的原则下,个人的待遇,在事实上是逐渐向上提高的。这是参加本店工作较久的同事所知道,为节省篇幅计,我在这里不想多举烦屑的事实。这种倾向是应该的,正确的,但是我们当然不能满意,我们仍希望在顾到整个店的利益的原则下,还有更多的进展。 第二,我们向来的态度是尽可能先顾到工作报酬比较大力度优惠水准的部分,这也有种种事实上的表现。很近的例子是三十元以下薪水的同事不必参加储金办法,以及本届加薪以先顾到三十元以下者为原则等等,这当然是应该的,正确的。我们以后还要根据这个原则,在顾到整个店的利益的原则下,及营业收入的许可范围内,尽可能把大力度优惠水准逐渐提高。但我们一方面要尽可能把大力度优惠水准逐渐提高,一方面却不可误会,认为比较高的薪水是不应该的。即使在社会主义已实现的国家里,他们所废除的只是生产手段的私有,而对于工作报酬的差异还是有的;不但有,而且在积极努力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还被认为是必要的。工作的性质和责任特别重要的、服务期间较久的,工作报酬较多,我们从店的事业方面看,认为是应该的。在我们这个机关里工作报酬较多的,比别的机关并不算多,我们同事中有人宁愿不干月薪四五百元的教务长或教授的事情,而来本店担任月薪一百余元的编审工作,我们只有敬重感激心情。我在上面用“先顾到”三字,颇有意思。我认为从我们的整个事业着想,我们也应该在可能范围内相当顾到工作责任较重要、服务期间较长久者的需要,尤其不可误会他们是不应得到他们所应得到的工作报酬。 第三,我们是一群努力于文化工作者,我们是有着共同努力的事业,一切都以有益于这事业为前提,对于待遇的考虑,也要和这一点联系起来,并不是单纯地顾到个人的需要。假定有甲乙两位同事,他们同样地在生活上有着迫切加薪的需要(例如家累特重等等),但甲在本店的工作是特别重要或特别得力,我们的事业少不了他。乙在本店的工作是比较不重要或不甚得力,他因须厚薪而另作高就,而我们只得割爱。在这种情形下,我们当然要“先顾到”甲,不能因有同等的迫切需要而作同样的考虑。 很近因物价增高,各地同人在生活上受到了很大影响。关于这一点,本店人事委员会已给予严重的注意。目前很感困难的是因为本店很近在营业上受了意外打击,在暂时有“力不从心”之苦,可是我们已在严密地注意着这件事,一俟营业较为好转,整个经济能减轻一些困难,仍须积极努力补救的。 我很后还要提起:工作报酬的改善,或同人待遇的改善,在本店不是原则的问题,而只是办法的问题。重要负责人当时时加以密切的注意,同人如有卓见,也希望随时提出,以供参考。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