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翻译过程的语言学视角

翻译过程的语言学视角

  • 字数: 331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社
  • 作者: 徐莉娜
  • 出版日期: 2018-08-01
  • 商品条码: 978752031465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56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翻译过程的语言学视角》从语言学角度审视了翻译过程。
《翻译过程的语言学视角》由三大部分组成。首部分涉及翻译性质以及与翻译活动相关的基本问题。第二部探索了跨文化交际语符切换的路径,从语言学角度阐述了翻译方法和技巧的运用问题,阐明了技巧的实施起点、化解难点的方法及译文的接受效果。第三部分选择了隐喻、借代和委婉语三种非常常见、意义和载体关系较为复杂的辞格,从内容、效果及结构方式的角度分析了语言文化差异对这三种辞格在翻译中的形义取舍的影响。
《翻译过程的语言学视角》是笔者30年来对翻译实践与研究的部分成果,也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翻译失语症”阶段性研究成果。
《翻译过程的语言学视角》借助语言学视角,解释意义和形式的关系,揭示翻译的普遍规律。
《翻译过程的语言学视角》强调技巧的使用规律,说明技巧操作的前提、方法和步骤,突出技巧的工具性和针对性。
《翻译过程的语言学视角》跨语言、跨文化视角,解释辞格翻译中内容、结构、效果三者间的关系。
作者简介
张传泉,山东泰安人。2009—2012年,在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习,获法学硕士学位;2012—2016年,在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习,获法学博士学位;2016年至今,在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任教,讲师,硕士生导师,入选北京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扬帆资助计划”,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近年来,在《国外理论动态》《德国研究》《思想研究》《红旗文稿》《人民论坛》《理论月刊》《青海社会科学》《重庆社会科学》《重庆大学学报》《辽宁大学学报》《黑龙江高教研究》等各类核心刊物发表论文20多篇,主编著作1部,参编著作1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其他省部级项目4项。
目录
前言
第一章翻译中的基本问题
第一节翻译的形象思维过程
第二节翻译中内容与载体的关系
第三节理据、约定和翻译的关系
第四节主体间性与和谐翻译
第五节翻译单位的动态性
第六节翻译分析与批评的依据
第二章引申译法
第一节引申的焦点、视点与视域
第二节视点转移与换说引申法
第三节词义引申与语义价值对等
第三章显化与增词
第一节增词的语义一句法路径
第二节屈折词素与显化性增词
第三节逻辑因素与文化因素的显化
第四节结构性增词
第四章内化与减词
第一节翻译中语言冗余与经济现象
第二节翻译中的内化现象
第三节删减关系词
第五章翻译中的衔接与连贯
第一节重复译法的衔接功能
第二节翻译中重复译法的应用
第三节衔接与连贯:以OurPursuitofHappiness为例
第六章句子结构的转换
第一节英译汉中词类与句子结构的关系
第二节主题句和主谓句的比较与翻译
第三节主题取向的翻译模式
第四节主题句取向的语用视点
第七章隐喻的翻译
第一节隐喻语的特征与分类
第二节跨文化交际中隐喻翻译的审美取向
第三节隐喻语的翻译
第八章借代与委婉语的翻译
第一节隐喻、拟人、借代的辨析
第二节常用关系在借代翻译中的应用
第三节委婉语的特征与解读策略
第四节委婉语翻译的语用和语篇策略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