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黄梅戏起源

黄梅戏起源

  • 字数: 432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中国戏剧出版社
  • 作者: 安庆市黄梅戏剧院
  • 出版日期: 2018-01-01
  • 商品条码: 978710404552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26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1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安徽省安庆市是黄梅戏的发源地与发祥地,经过近两百年的传承,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黄梅戏的高度关注与重点扶持,黄梅戏在安庆已初步形成了人才培养、表演艺术、剧本和音乐创作、戏剧理论研究的完整体系。本书就是安庆市黄梅戏剧院对黄梅戏起源的新考。
作者简介
安庆市黄梅戏剧院成立于1982年,为领导及指导全市(含八县)创作研究的专业学术机构,其工作职责:专业性艺术、学术理论研究交流;剧目挖掘、整理、创作。
目录
   序



绪言

第一章 黄梅戏与安庆戏曲文化

第一节 黄梅戏起源诸说简述

第二节 清代安庆石牌的戏曲文化空间

第三节 徽班与黄梅戏的形成

第四节 安庆民间艺术与黄梅戏的形成

第五节 黄梅戏剧种定名的几点思辩

附录:清末至民国媒体及官方出现有关“黄梅调

“黄梅戏”文字资料选录

第二章 黄梅戏音乐来源推考

第一节 戏曲声腔形成规律与黄梅戏声腔的构成

第二节 黄梅戏花腔小调与安庆民歌小调

第三节 从商南移民民歌看黄梅戏花腔的来源

第四节 黄梅戏主调与安庆民间音乐及前代戏曲

附录一:安庆方言与黄梅戏音乐的关系

附录二:商南民歌与安庆民歌比对举隅

又附:安徽池州青阳腔《目连戏文》大会本下卷

《三殿》之[七言词](又称“三大苦

第三章 黄梅戏传统剧目考源

第一节 黄梅戏传统剧目概述

第二节 黄梅戏传统剧目的声腔及样式类型

第三节 黄梅戏传统剧目的生成路径

第四节 黄梅戏传统剧目的演进举隅

附录:黄梅戏传统剧目的形成来源

第四章 黄梅戏早期班社丛考

第一节 黄梅戏早期班社的孕育与雏形(明代中晚期)

第二节 黄梅戏早期班社的初创与形成(清初至光绪前期)

第三节 黄梅戏早期班社的完善和发展(光绪中期至抗战前后)

附录:安庆地区黄梅戏重点班社简表

第五章 黄梅戏早期艺人综录

第一节 黄梅戏早期艺人概述

第二节 拓宽黄梅戏领地的部分前辈艺人

第三节 为创新黄梅戏艺术贡献突出的部分艺人

第四节 黄梅戏早期的独特艺人

结语

编后寄语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