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8) 2018版

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8) 2018版

  • 字数: 338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作者: 主编/王俊秀
  • 出版日期: 2018-10-01
  • 商品条码: 978752013635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88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1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社会认知、社会情绪、社会价值观与社会认同、空间与社会流动和社会心态及培育五大部分。在社会认知部分,本书描述了民众获得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了自我类别化对公平感的影响。结果显示民众对“安全的生活环境”、“社会安定有序”、“法制”当前获得感不错,且未来获得预期及项目重要性也较高。民众对“民主”、“公平”、“满意的收入”当前获得和未来获得预期水平都相对较低,对“满意的收入”、“公平”、“稳定的工作”以及“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的综合评价很差。自我类别化会产生系统性偏差,当民众自我类别化为弱势地位群体时其公平感程度显著低于自我类别化为优势地位群体。在社会情绪部分,本书关注了不同职业阶层情绪体验和医患社会情绪。结果显示,当下中国人的医患社会情绪总体上较为积极和正面,医患社会情绪整体呈现混合型情绪的特征。较之于患方,医方群体的整体情绪体验更为消极。在社会价值观与社会认同部分,本书考察了社会价值取向和后物质主义价值观两个方面。结果表明,90后青年个体和现实层面社会价值观并不对等,他们自身普遍认可集体主义、人文关怀和权利平等的价值,但认为现实社会的价值取向欠缺人文关怀和权利平等。六成以上民众偏物质主义价值取向,1/3以上民众偏后物质主义取向,90后群体、新一线城市的后物质主义价值观更高。职业层级越高、个人收入越高、教育程度越高、主观社会阶层评价越高的个体,倾向于秉持后物质主义价值观。民众认为国家发展目标的选择重点是发展经济、维持秩序的物质主义目标,而建设人性化的社会、政府决策中的话语权等后物质主义目标逐渐受到民众的重视。在空间与社会流动部分,本书探讨了主观流动感知、关系流动性和迁移者生活满意度。本书结果显示,民众的主观流动感知以短距离、向上流动为主,主观流动感知为向上流动、流动幅度越大时,民众体验到更高的民生获得感,生活质量评价更好,也表现出更积极的社会心态。迁移者人群生活满意度受益于荣誉价值认同,追求和实现荣誉对于日益流动化社会来说是一个促进生活满意度的良好路径。城市网民性格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这对于建立城市网络治理体系和提高网络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社会心态及其培育部分,本书考察了港澳社会心态并对如何建构社会心理服务提供实践经验。本书结果表明,香港市民对“社会安全”维度的期望要高于“个人发展”维度,社会地位主观认知越高的群体对“社会安全”期望更高,香港市民的压力感优选,安全感次之,幸福感和公平感处于中等水平。香港市民的“自由市场主义”倾向明显高于“中国道路”倾向,“中国道路”倾向越高的群体对中国人身份认同更强烈,中靠前地现状与香港市民的理想期待和基本要求存在较大差异,加强内地与港澳的交流接触能够有效促进内地居民对香港和澳门的评价。
作者简介
   王俊秀,男,内蒙古呼和浩特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发展社会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室主任,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社会心理建设:社会治理的心理学路径》(项目批准号16ZDA231)首席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治理智库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副会长,环境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应用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大数据网络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学会犯罪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目录
   Ⅰ总报告

B.1民众安全感、获得感与幸福感的提升路径

Ⅱ社会认知

B.2民众获得感现状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B.3主客观社会地位对民众获得感的影响

B.4自我类别化对公平感的影响

Ⅲ社会情绪

B.5不同职业阶层的工作情绪与居家情绪体验报告

B.6中国人的医患社会情绪体验及其影响因素

Ⅳ社会价值观与社会认同

B.7“90后”青年的社会价值取向分析

B.8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及对国家认同与社会参与的影响

Ⅴ空间与社会流动

B.9主观流动感知的现状分析及其社会心理影响

B.10荣誉价值观与迁移者生活满意度调查报告

B.11社会道德行为的城乡差异:关系流动性的影响

B.12中国城市网民性格及其在线名片的大数据分析

Ⅵ社会心态及培育

B.13香港市民社会心态调查报告

B.14内地居民对港澳心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B.152018年上半年社会心态报告

B.16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之“赣州模式”的实践探索

Abstract

Contents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