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政府应该多大为好

政府应该多大为好

  • 字数: 172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发展出版社
  • 作者: (美)乔恩·巴基哲 等
  • 出版日期: 2018-10-01
  • 商品条码: 978751770765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08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5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政府规模大小是美国政治中最核心的分歧。自杰斐逊时代以来,这一议题在美国政治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是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之后80年间美国政坛的核心焦点。不论当下对政府债务、福利改革和税收政策的争论如何收场,在可预见的未来,“政府应该多大为好”这一问题的重要性都不会减弱分毫。 多数当代美国右派以及许多名义上中立的赤字鹰派人士都坚持认为,美国的政府规模过大。他们希望缩小政府规模。美国国民也本能地会觉着“小政府永远比大政府好”。但这一判断并非基于事实,而是意识形态和政治思维的投射。作者真正想揭示的是,国家不应被那些出于政治考量而政府规模的武断观念所牵绊,而无法做到其笃信必须完成的事情。现代资本主义的历史提供了清晰的证据:更有作为的政府能够提供更高的安全保证、更多的机遇以及更公平的国民财富分配。 在关于“政府规模大小”的公共讨论中,可资使用的信息少之又少,这本《政府应该多大为好》正是为此而生。作者希望将这一领域很优秀的研究成果呈现给公众,以使国民更全面地认识“政府应该多大为好”。
内容简介
本书共四章,作者分别从美国政府的社会福利项目是否有利于经济增长,美国政府能否有所作为,更大的政府是否会伤害经济,以及明智地思考政府的规模四个方面渐次展示相关证据,以此影响公共政策讨论,并能改变美国民众的看法。
目录
第一章政府能否有所作为1
莱恩·肯沃斯杰夫·马德里克
美国自由放任的神话4
基础设施13
经济保障14
机会均等20
公平地共享繁荣26
我们能负担得起吗31
“大政府”究竟意味着什么32
更大的政府是否会有损经济34
第二章政府的社会福利项目不利于经济增长吗37
彼得·林德特
免费午餐之谜42
何以至此49
2007年以来部分欧洲国家的危机又如何解释呢57
阴云密布59
结论67
第三章更大的政府会伤害经济吗69
乔恩·巴基哲
征税的成本与收益:概念性框架72
关于经济繁荣与税赋和政府支出关系的跨国证据77
税收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108
对富人减税是否会激励其谋取更多税前收入121
结论132
第四章明智地思考政府的规模133
莱恩·肯沃斯
四大缺陷135
政府有能力发挥作用136
政府在社会福利项目和基础设施上的更多支出不会伤害经济138
前路通何方141
参考文献142
索引174
摘要
    序 言 在2008年当选美国总统后不久,奥巴马就建议成立一个两党共治的财政赤字委员会,以提出一系列政策建议来帮助恢复国家的“财政责任”。当时,10%的财政赤字已触目惊心,平衡预算成为一项国家目标。减少赤字自此成为美国政治生活的一个重要议题,但关注于此的民众对这一议题有不少误解。 事实上,政府支出变动并不是美国财政赤字的主因,由2008年经济衰退所导致的国民收入锐减才是罪魁祸首。如果赤字源于税收减少,那么相应的解决之道就是恢复国民经济增长的活力。不过,这样的逻辑并不能形成公共讨论的热点。甚至连奥巴马总统在公开场合都承认政府支出是财政赤字的主因,因此对上述观点有所质疑的讨论寥若晨星。民众的激愤和恐慌聚焦于削减联邦支出,这一诉求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不断升温,最终在危机后达到了沸点。奥巴马的国家财政责任和改革委员会(National Commission on Fiscal Responsibility and Reform),也将工作重心集中在大幅削减政府短期和长期开支上。 在关于“政府规模大小”的公共讨论中,可资使用的信息少之又少,本书正是为此而生。作为作者,我们希望将这一领域很优秀的研究成果呈现给公众,以使国民更全面地认识“政府应该多大为好”。 奥巴马的国家财政责任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奥巴马委员会”),建议把联邦政府支出减少至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1%,这是带有明显误导性的药方。在此次大衰退最水深火热的那段时期,联邦财政支出飙升至GDP的25%上下,而联邦税收跌至GDP的15%左右。该委员会所提出21%占比的财政支出天花板,并不是建立在深入可靠的经济分析或历史研究基础上。委员会的两位主席都没有接受过经济学的系统训练:厄斯金·鲍尔斯(Erskine Bowles )是民主党人,曾担任克林顿总统的幕僚长;另一位艾伦·辛普森(Alan Simpson )则是保守的共和党人,早在1997年就从参议院退休。委员会的18位成员几乎是清一色的国会议员。 鲍尔斯和辛普森给出“21%上限”的依据是,自1970年以来这一直就是联邦政府支出占GDP 比重的平均水平。然而设定这种条件无异于刻舟求剑。在未来的岁月里,美国公民的年龄结构会慢慢老化,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支出必将水涨船高;政府已经采纳了针对老年人的药物计划;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正日益高涨;建立一个面向所有孩子的学前教育体系渐成共识;此外,国家在国土安全上的开支也花费不菲。有鉴于此,政府支出不得不进一步增长,以满足上述需求和国家的其他基本需要。 可以肯定的是,存在着一些更冷静且更明智的分析。前参议院多数党领袖创建的“新两党政策中心”发起成立了该领域第二个委员会。这一委员会提出了一个更高的支出上限,并建议提高奥巴马委员会所设定的税收目标。但该委员会的政策建议也有一定的政治局限性。由美国国家科学院发起成立的第三个委员会,提出了基于更可靠依据的建议,但仍对政府支出做出了未经严谨研究论证的条件。 国民本能地会觉着“小政府永远比大政府好”。但这一判断并非基于事实,而是意识形态和政治思维的投射。自奥巴马委员会成立以来的这些年,对所谓“大政府政策”的反对之声不绝于耳。随着经济的增长,联邦政府的赤字从10%减少到3%,然而削减政府支出的呼声仍未减分毫。在那些竭力恐吓美国减少政府支出的机构中,“负责任的联邦预算委员会”(The Committee for a Responsible Federal Budget)可能是最危言耸听的一个。时至今日,它仍然警告美国要削减社会项目,尤其是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宣扬“小政府”成为大多数2016年共和党党内总统候选者竞选活动的重头戏。 美国人对政府的怀疑深植于其国民性。然而,读者在下文中会发现,美国的历史恰恰可以消解“政府会变得过大”这一杞人之忧。联邦政府在整个美国历史中不断增加着一些职能,但政府规模变大并未对经济产生多少负面影响。在政府征收累进税、工资税以及销售税的同时,美国经济仍以19世纪后期以来的同等速度延续繁荣,只是会偶尔被商业周期打断。 维护社会公平和维持经济繁荣,需要政府更有作为,这一点在今时今日愈发明显。如今,低收入美国人比过往任何时候都更依赖于政府的社会项目。从教育、基础设施、技术与研发,到金融、安全监管和就业创造,未来这些领域全都需要政府给予更多投资。同时,夫妇们需要政府提供相关帮助,以使他们能在抚养孩子的同时继续工作。而高贫困率,尤其是儿童贫困,则是美国政府不作为的一大污点。 奥巴马委员会制定的是一份政治文件,而非经济文件。自从奥巴马上台以后,政治候选人都唯其马首是瞻。“紧缩”成为国家政策的基调。但是,美国不应作茧自缚于伪装成经济真相的政治主张,而应能够满足其公民的需求。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