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四川盆地二叠系层序地层格架内的沉积与储层演化

四川盆地二叠系层序地层格架内的沉积与储层演化

  • 字数: 330千字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作者: 田景春 等
  • 出版日期: 2018-09-01
  • 商品条码: 978703051611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10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1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专著在前人众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系统性、整体性、阶段性对四川盆地沉积演化、层序演化、层序古地理演化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在对四川盆地进行清理、对比,并提出相应的地层划分对比方案基础上,对四川盆地进行了系统研究,划分出3个沉积体系组、9类沉积体系。系统讨论了四川盆地不同时期各类沉积体系特征,进而深入研究了不同时期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演化。建立了不同时期、不同沉积体系的沉积模式。
目录
章四川盆地二叠系地层划分与对比
节四川盆地二叠系地层分区
一、地层分区的目的
二、地层分区的依据及意义
三、四川盆地二叠系地层分区
第二节二叠系地层划分
一、二叠系岩石地层划分
二、二叠系生物地层划分
三、二叠系年代地层划分
第三节四川盆地T/P地层分界问题
一、概述
二、四川盆地T/P地层分界依据
第四节四川盆地二叠系地层对比
第二章四川盆地二叠纪构造演化特征
节四川盆地基底性质
第二节四川盆地构造旋回及演化阶段划分
一、四川盆地构造旋回及演化
二、四川盆地构造演化阶段
第三节四川盆地二叠纪构造演化及沉积充填特征
一、四川盆地二叠纪构造运动
二、四川盆地二叠纪演化阶段及沉积充填特征
第三章四川盆地二叠系层序地层特征
节四川盆地二叠系关键界面的物质表现形式
一、古风化壳
二、岩性、岩相转换面
三、火山事件作用面
四、优选海泛面
第二节关键层序界面的“四位一体”表现特征
一、梁山组与下伏地层之间的层序界面
二、茅口组与栖霞组之间的层序界面
三、上中二叠统(吴家坪组/龙潭组与茅口组)之间的界面
四、二、三叠系之间的界面
五、层序界面的时空分布特征
第三节层序界面的成因类型
一、升隆侵蚀层序不整合界面
二、海侵上超层序不整合界面
三、暴露层序不整合界面
四、与火山事件有关的层序界面
第四节四川盆地二叠系层序划分方案
第五节四川盆地二叠系层序地层对比
一、SS1构造层序对比
二、SS2构造层序
第六节四川盆地不同构造分区层序发育特征及差异性
第四章四川盆地二叠系层序地层格架内的沉积演化特征
节沉积相类型划分
一、相标志研究
二、沉积相划分
第二节各类沉积相特征
一、混积潮坪
二、潮坪
三、局限台地
四、开阔台地
五、台地边缘礁滩相
六、斜坡相
七、盆地相
第三节典型沉积模式
一、栖霞-茅口组沉积模式
二、长兴组沉积模式
第五章四川盆地二叠纪海平面变化及层序岩相古地理研究
节古地理编图单元及方法选择
一、古地理研究历史
二、编图单元的确定
三、古地理编图方法
第二节四川盆地二叠系-三叠系海平面变化研究
一、海平面变化的研究方法
二、四川盆地二叠系海平面变化研究
第三节二叠纪构造-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演化
一、早中二叠世层序岩相古地理(SS1构造层序)
二、晚二叠世层序岩相古地理(SS2层序TST体系域)
第六章四川盆地二叠系层序地层格架内储集体类型、特征、发育控制因素
节各类储层特征
一、栖霞组白云岩储层特征
二、茅口组古岩溶储层特征
三、玄武岩储层特征
四、长兴组生物礁储层特征
五、长兴组颗粒滩储层特征
第二节层序格架内碳酸盐岩储集体发育的控制因素
一、三级层序海平面变化及沉积相对储层发育的控制作用
二、层序地层格架内的成岩作用对储层发育的控制作用
三、构造破裂作用对储层具建设性和破坏性双重影响
第三节玄武岩储层发育主控因素研究
一、不同岩性对储层的控制作用
二、成岩作用的控制作用
三、构造断裂作用
四、有机质成熟过程
第七章四川盆地二叠系储层发育规律及油气意义
节层序地层格架中储层发育的位置
第二节储层发育演化的油气地质意义
一、栖霞组白云岩储层与茅口组古岩溶储层发育演化的油气地质意义
二、玄武岩储层发育演化的油气地质意义
三、礁滩储层发育演化的油气地质意义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