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当代药用植物典(1)(第2版)

当代药用植物典(1)(第2版)

  • 字数: 120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 作者: 赵中振,肖培根主编
  • 出版日期: 2018-09-01
  • 商品条码: 9787519245375
  • 版次: 2
  • 开本: 16开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6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内容具有广泛的世界性,对推动中医药文化"走出去"具有重要意义。(2)研究成果为目前中国乃至世界独有,填补行业研究空白。(3)体现近期新科技成果,学术价值高,具有优选的科学性。
内容简介
本书以长年海内外原植物调查为基础,通过深入药材产区与生长地所获得的第一手珍贵数据,对来自亚洲和欧洲的草药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本书第一版获得了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并得到国际科学界的一致认可--内文被多所学校收录为教材,获得了相关学科许多专家的褒奖,还促进了欧洲草药师和传统中医从业者,以及生药学、植物化学和药理学专家们之间宝贵的交流。第一版自出版以来,所记载的药用植物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第二版即对第一版的内容进行了更新,对近年来药用植物的近期新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补充,使其内容保持在目前乃至今后几年科学知识的最前沿。本书共分四册,收录了800多种天然药用草本植物,第一二册专门写中国和东亚的草药,第三册致力于欧洲草药,第四册着重研究中国南部和南亚周边地区的草药。本书作为实用性极强的工具书,既有草本植物的图谱,又有关于草本植物的药理学及临床应用研究,同时还有对草本植物化学成分、化学结构的分析,收集的资料信息量极大,每册还编制有各种索引,方便读者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检索查阅。本书用西方的科学方法来研究中药,做到了真正的中西合璧,更有利于中草药市场的国际化,亦将促进中西医的互相了解和沟通。
作者简介
赵中振:东京药科大学药学博士,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副院长、讲座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所生药研究中心主任。现兼任香港中医中药发展委员会委员、中国药典委员会委员、美国药典委员会草药纲要东亚专家组成员、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传统医药顾问等职。赵教授曾在日本留学工作十年,积累了大批可展示药用植物宏观与微观世界的植物照片和显微鉴别第一手资料,参加了众多中日生药学的交流工作。萧培根: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中国药用植物及中药研究的主要奠基人和学术带头人,也是国际上有名的传统药物学家,曾作为新中国卫生界第一位技术顾问被聘请至WHO总部负责编写《世界常用药用植物》,先后应邀赴世界五大洲46个国家进行药用植物和传统药物的考察及学术交流,熟知国际上天然药物的研究历史及现状。编委会:以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一批学贯中西、中英文熟练、年富力强的专家为主,众位专家经验丰富,出版过多部中医药方面的英文专著,在国际上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目录
艾 2八角莲 6巴豆 9菝葜 13白花前胡 17白及 22白芥 26白蔹 29白茅 32白头翁 35白薇 40白鲜 43白芷 47白术 51百合 55半边莲 59半夏 63半枝莲 67北乌头 71北细辛 75北枳椇 79蓖麻 84蝙蝠葛 88扁豆 93滨蒿 96薄荷 100补骨脂 104苍耳 108草麻黄 112草珊瑚 116侧柏 119柴胡 124常山 128朝鲜当归 131车前 135赤芝 141重齿毛当归 146川贝母 149川赤芍 153川楝 157川木香 161川牛膝 165川芎 169川续断 174垂盆草 178刺儿菜 182刺五加 185大戟 191 195丹参 199淡竹叶 203当归 206党参 210地肤 214地瓜儿苗 218地黄 222地榆 226冬虫夏草 230独角莲 235独行菜 238独一味 243杜仲 247多被银莲花 252多序岩黄芪 255翻白草 259防风 263粉防己 267佛手 273茯苓 277甘草 282甘遂 288高山红景天 292藁本 297枸骨 300构树 304栝楼 308鬼针草 313孩儿参 317海带 321海金沙 326合欢 329何首乌 334黑三棱 340厚朴 344胡芦巴 348胡桃 352槲蕨 356虎杖 360花椒 365华东覆盆子 370槐 374黄檗 379黄独 383黄花蒿 387黄精 391黄连 396黄皮树 401黄芩 405茴香 411鸡冠花 416鸡矢藤 420蒺藜 424蕺菜 428蓟 432姜 436接骨木 441桔梗 444金钗石斛 449金钱松 453金樱子 458荆芥 463韭菜 467菊 470菊苣 474橘 478卷柏 482决明 486苦枥白蜡树 490苦参 494款冬 500阔叶十大功劳 504老鹳草 509鳢肠 513连翘 517莲 521
摘要
    艾Ai CP, KHPArtemisia argyi Lévl. et Vant.Argy Wormwood概述菊科 (Asteraceae) 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évl. et Vant.,其干燥叶入药。中药名:艾叶。蒿属 (Artemisia) 植物全世界约有300 种,主要分布于亚洲、欧洲及北美洲的温带、寒温带及亚热带地区。中国约有190 种,遍布各地,以西北、华北、东北及西南地区最多。本属现供药用者有约23 种。本种除干旱和高寒地区外,在中国各地均有分布,蒙古、朝鲜半岛、俄罗斯远东地区也有。“ 艾” 药用之名,始载于《五十二病方》,《名医别录》开始正式记载,列为中品。历代本草中多有著录。《中国药典》(2015 年版)收载本种为中药艾叶的法定原植物来源种。现今商品艾叶的原植物除本种以外,尚有同属植物的叶作为艾叶使用或混用。主产于中国安徽、山东;以安徽明光市产量大,同时用作艾叶油之原料。艾主要含挥发油、黄酮类和萜类成分。《中国药典》采用气相色谱法进行测定,规定艾叶药材含桉油精不得少于0.050%,以控制药材质量。药理研究表明,艾具有凝血止血、平喘止咳、抗菌等作用。中医理论认为艾叶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祛湿止痒等功效。化学成分艾叶中主要含有挥发油,其中含量较高的成分有萜品烯-4-醇 (terpinen-4-ol)、桉油精 (1,8-cineole)、樟脑(camphor)、龙脑 (borneol)、蒿醇 (artemisia alcohol)、芳樟醇 (linalool)、柠檬烯 (limonene)、乙酸龙脑酯 (bornylacetate)[1-2]、石竹烯 (caryophyllene)、α-香柠檬烯 (α-bergamotene)、薄荷醇 (piperitol)[3]等;黄酮类化合物:异泽兰黄素 (eupatilin)、金合欢素 (jaceosidin)、芹菜素 (apigenin)、甲氧基木犀草素 (chrysoeriol)[4]、5-hydroxy-3’,4’,6,7, -tetramethoxyflavone、5,6-dihydroxy-3’,4’,7,-trimethoxyflavone、4’, 5, 6, -trihydroxy-3’,7-dimethoxyflavone、3’,5,7, - trihydroxy-4’,5’,6-trimethoxyflavone、ladanein、高车前素 (hispidulin)[5]、槲皮素 (quercetin) 和柚皮素(naringenin) 等[6];萜类化合物:arteminolides A、B、C、D[7]、artemisolide[8]、11,13-dihydroarteglasin A[9]、moxartenolide[10]、木栓酮 (friedelin)[6]等。药理作用1. 凝血止血生艾叶水提取物灌胃能缩短小鼠的凝血时间,醋艾叶炭、艾叶炭、煅艾叶炭水提取物灌胃均能缩短小鼠断尾的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11-12]。2. 平喘、止咳、祛痰艾叶油及其单萜类、倍半萜类均有平喘作用,其中α-萜品烯醇作用尤强。艾叶油灌胃或者气雾吸入能延长组胺和乙酰胆碱所致豚鼠哮喘潜伏期,松弛静息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并能抑制枸橼酸引起的豚鼠咳嗽,促进小鼠气道酚红排泄,具有扩张支气管、镇咳和祛痰作用。其机制与抗过敏作用有关[13-1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