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磁共振弥散加权及融合图像:在肿瘤诊治中的应用

磁共振弥散加权及融合图像:在肿瘤诊治中的应用

47个病种,80个病例,802副影像图片,佐证了融合图像在肿瘤诊治中的优势。
  • 字数: 20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 作者: 李忠海, 陈燕萍, 杜端明主编 著
  • 出版日期: 2018-09-01
  • 商品条码: 9787519243937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205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22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47个病种,80个病例,802副影像图片,佐证了融合图像在肿瘤诊治中的优势。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共分6章, 首章介绍MRI-DWI类PET技术的原理, 其余5章则按肿瘤部位依次为头颈部、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骨骼及软组织, 且以临床病例为主线进行撰写, 每一病例, 又细分为初发、复发肿瘤的诊断、治疗以及随访 (治疗后观察); 内容包括病史及主要临床表现、影像学所见、病理学图像以及治疗分析与讨论, 图文并茂, 便于阅读理解。
作者简介
李忠海,副主任医师;复大肿瘤医院,放射科主任。毕业于内蒙古医学院。从事医学影像诊断工作21年,有较丰富的影像学诊断基础。 1998-1999年进修于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影像科;2000-2001进修于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影像科。擅长呼吸、消化、生殖系统、乳腺疾病各类造影检查及肿瘤的影像学诊断;对磁共振弥散加权-类PET检查肿瘤术前术后活性残留有较深入的研究。在靠前核心期刊《中国放射实践杂志》《中国误诊学杂志》《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等发表论文多篇。陈燕萍,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博士,教授。
目录
1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融合图像简介1.1 弥散加权成像的基本原理1.2 弥散加权成像在肿瘤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作用 1.3 弥散加权成像扫描方法及其参数1.4 ADC值测量及DWI融合图像后处理方法2 头颈部2.1鼻咽癌2.1.1 鼻咽癌2.1.2 鼻咽癌治疗后疗效观察 2.2上颌窦癌2.3鼻窦淋巴上皮癌术后复发2.4口底癌2.4.1 口底癌2.4.2 口底癌治疗后复发 2.5舌癌 2.6扁桃体淋巴瘤2.7下咽癌(梨状窝癌)2.8喉癌放疗后复发2.9腮腺混合瘤 2.10腮腺及颈部淋巴结转移性鳞癌 2.11腮腺黏液表皮样癌治疗后复发2.12腮腺淋巴上皮癌2.13颅面骨多发淋巴瘤3 呼吸系统3.1 肺癌并肾上腺转移3.2 肺癌治疗后4 消化系统4.1食道癌 4.2 胃底贲门癌 4.3 直肠癌4.3.1直肠癌4.3.2 直肠癌化疗后 4.4 肛管癌 4.5 肛周恶性肿瘤治疗后复发4.6间质瘤4.6.1胃肠道间质瘤 4.6.2腹腔间质瘤 4.7 原发性肝细胞癌4.7.1原发性肝细胞癌,结节型 4.7.2原发性肝细胞癌,巨块型4.7.3肝癌肝移植术后肝内转移4.7.4肝细胞癌治疗后4.8肝胆管细胞癌4.8.1肝胆管细胞癌4.8.2胆管癌治疗后复发 4.9 肝转移瘤4.10肝脓肿 4.11 胰腺癌4.11.1胰腺癌并肝转移4.11.2胰腺癌4.11.3 胰腺癌治疗后4.12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治疗后4.13胰腺神经内分泌瘤治疗后4.14腹腔脂肪肉瘤4.15腹腔及腹膜后脂肪肉瘤复发 4.16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4.17腹膜后促纤维细胞增生小圆细胞恶性肿瘤 4.18腹膜后淋巴瘤治疗后5 泌尿生殖系统5.1 肾细胞癌 5.2肾盂癌5.3膀胱癌5.4 前列腺癌5.4.1 前列腺癌5.4.2 前列腺癌术后复发5.5宫颈癌5.5.1宫颈癌5.5.2宫颈癌治疗后复发5.6卵巢癌5.6.1卵巢癌5.6.2卵巢癌治疗后复发5.7乳腺癌5.7.1乳腺癌 5.7.2乳腺癌治疗后6 骨骼及软组织6.1 骨肉瘤综合治疗后6.2 软骨肉瘤综合治疗后6.3 脊索瘤术后复发 6.4 滑膜肉瘤综合治疗后6.5 脂肪肉瘤术后复发6.6 硬纤维瘤术后复发6.7 横纹肌肉瘤
摘要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是通过无创地检测活体组织中水分子弥散运动受限的方向及其程度,从而反映病变组织功能、代谢情况的一种成像序列,属于分子影像学范畴。近年来,DWI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在DWI图像上,脂肪、肌肉和血管等组织均呈低信号,而淋巴结、肿瘤等病变呈明显高信号,因此也称背景抑制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或类PET成像。目前DWI已广泛应用于肿瘤的临床诊断与分期、疗效评估以及监测肿瘤复发。恶性肿瘤细胞繁殖旺盛,水分子扩散明显受限,ADC值降低,DWI 呈高信号;细胞繁殖越旺盛使得细胞密度越高,ADC 值降低越明显,因此,DWI有助于良恶性肿瘤的鉴别。DWI对转移性淋巴结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均高于常规MRI,为肿瘤分期及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帮助;此外,DWI在肿瘤疗效评估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可以监测疗效有助于及时完善或更改治疗方案。将背景信号明显抑制的DWI图像与MR结构图像融合,形成的融合图像,既可以敏感地显示病灶,又可提供一定的解剖定位信息,能为临床医师提供直观的显示肿瘤的图像。DWI 及融合图像具有价格低廉、无电离辐射、无需注射对比剂,快速全身扫描等多种优势, 故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本书内容共分六章,第一章简介了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及融合成像的原理、成像方法以及在肿瘤诊断与疗效评估中的作用;第二~六章分别从头颈部、呼吸、消化、泌尿生殖、骨肌系统阐述了弥散加权成像及融合成像在各系统肿瘤的诊断与疗效观察中的应用。撰写内容以病例为主线,涉及46个病种,71个病例, 801 幅图像。大部分手术病例还配了相应的病理图。本书收集的基本上都是肿瘤病例,且部分为肿瘤晚期病例,病情复杂,在编写过程中,存在的疏漏和不足,恳请广大读者指正,以便再版时完善。目前,有关DWI及融合图像在肿瘤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方面,尚未见有类似的专著发表,希望此书的出版,对广大从事影像及相关科别的临床医师了解DWI及融合图像在肿瘤诊断与治疗中的作用有所助益。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