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火车记 散文卷

火车记 散文卷

  • 字数: 200千字
  • 装帧: 软精装
  • 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 作者: 于坚
  • 出版日期: 2018-04-01
  • 商品条码: 978722216774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64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书稿 《火车记》(散文卷)是于坚精心创作的一部散文集,文集以深度的语言批判来呈现人的存在等形而上的问题,将思考的笔触直达散文的创作源头,不断开拓着当代散文的各种可能性。于坚在散文领域的不俗实力是众所周知的,伴随着那些异常精彩的文字,极具于坚个人特色的散文世界将缓缓展现在读者面前。
作者简介
于坚,男,1954年8月8日,出生于昆明。20世纪83年代成名,为“第三代诗歌”的代表性人物,强调口语写作的重要性。现为云南师范大学特聘教授。
目录
游泳池记
开会记
装修记
治病记
住房记
翠湖记
火车记
看画记
绳子记
一日记
城市记
运动记
足球记
摘要
    开会恐怕是逃不掉的,你甚至可以逃掉婚姻。
     就是一个接近与开会毫无关系的人,也逃不掉开会。我外祖母是文盲,出嫁之后就与社会没有什么关系了,家庭妇女,从来没有填过任何表。但后来,居民委员会成立,她还是要被叫去开会,自己带着小凳子,一边听居民委员会的主委老太太念文件,一边舂瞌睡,有许多像我外祖母这样的与会者,一生也开了不少会,从来不明白那些会议是为了什么,会上说的靠前靠前的大好形势与她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形势大好,她散会回家要去煮饭,形势不好,她散会回家还是要煮饭,除非人家堵上门来,把锅灶给砸了。但开会这种形式倒是使每个人都感觉到组织的温暖,使这个国家几乎没有什么政治孤儿。我曾经去云南很偏远的乡村,那里除了村长因为是部队复员军人可以阅读文件以外,全村都不识字。但他们还是通过开会进行了从土改到“”一系列的政治运动。在中国,一生中从来没有开过会的人恐怕不多。“”时期,开会很好频繁,可能是中国历目前优选峰的时期,就是日后,我估计也不可能开那么多的会议了。官员、知识分子要经常开会是不必说,工人、农民都要开会。我记得我当年在工厂里的时候,一年有一半的时间是在开会,另一半时间才是生产。在工厂的时候开会主要是在车间里,当年那些新闻照片的标题,所谓“车床旁,工人们正在学习著作”说的就是这种会,用工具柜围出一块地,中间放些铁皮和角钢制作的长椅子和桌子,坐在上面屁股冰凉,要垫报纸、纸板什么的。每个星期五下午五点到六点,全体工人都要坐下来,念文件或者读报纸。作为工人我们从来不开学习技术的会,总是开学习社论文件的会,与其他单位,医院、学校、部队开的是一样的会,学习一样的文件,在这一点上,倒是没有知识分子、工农兵的分工不同,所以无论你千什么工作,思想内容都是一样的。一个月至少要开七八次会。小组每星期一次的政治学习是雷打不动。间或,还要开车间大会、全厂大会、系统大会(例如煤炭系统)、全市大会。规模很大的是全国大会,全国在同一个时间一起进入会场,那可是古往今来很大的会议了。那一年,逝世,追悼大会是全中国同时举行,昆明除了每个单位、村庄、居民委员会、学校、幼儿园、家庭都有分会场以外,还有一个主会场布置在市中心的广场上,城市里的许多建筑物都被用巨大的布匹包裹成黑白两色(后来,1995年7月6日,美国有个包装艺术家克里斯托包裹德国国会大厦,那算什么啊。我们早就玩过了)。那,中国成千上万的大街都是黑色的。大条的黑纱在城市的空隙里飘扬着,整个城市响彻外国作曲家创作的哀乐。一个悲哀的国家,除了山河百兽飞鸟虫鱼星星月亮继续亘古的庸俗外,什么都披麻戴孝,搞得人整日里鼻子酸酸的,就是上厕所也会哭出来。大会开始的时候,北京那边,一个人对着话筒说,默哀,全中国的高音喇叭就响起来,几亿颗头一起低下去,那场景我相信就是上帝在天上见了也要鼻子发酸。当时我是在昆明主会场参加的追悼会,我所在的工厂因为是全市很重要的企业之一,所以在广场上有一千多个站位,每个站位就是一块石板,那广场上有三万多块石板。我们工厂在追悼会开始之前一星期就停工,全厂扎白花,做黑袖套什么的。并且注意着不能笑,上面在大会上郑重宣布这是政治任务,对全国追悼大会的态度是否严肃认真,对是否忠诚,全看你这几天的表现。很显而易见的表现就是表情了,我的车间有一个大姐,焊工,平常干活就有边干边哼歌的习惯,扎白花的时候,一甩大辫子,情不自又边扎边哼起来,及时被另一位大姐制止了,幸好没有传到爱“报告”的人耳朵里(那时代的一个习惯是,任何事情只要稍微不对,都有人去告,目久夭长,没有被告过的人几乎没有,没有告过别人的人凤毛麟角。恐吓一个人,也是说,我要去告了。而且全国人民都知道什么是不对的,因为在会议上都传达了,所以,如果坏人出现在任何场合,都是逃不掉的)。大姐担心管不住自己,就戴了一个口罩,这样扎花的时候,呼吸不畅,就唱不起来了。到了追悼那天,全厂早晨六点钟就集合乘着大卡车出发,开进市中心的会场,一个个坐在石板上等着天亮。广场上什么都是巨大的,巨大的画像、巨大的黑布、巨大的白布、巨大的喇叭,坐在广场上,感觉像是坐在巨大的幕布底下。广场上没有厕所,临时搭了几个草棚,里面一片狼藉,无法插脚,只好踮着脚尖小便。那天天气很热,灿烂的太阳,有不少人会议中途就昏厥,被抬了出去。但多年后我回忆,却总是觉得那是一个阴天,黑的,白的,酸的。
     P23-26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