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心经.坛经

心经.坛经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漓江出版社
  • 作者: 作者:(唐)玄奘慧能著主编:张楚
  • 出版日期: 2017-02-01
  • 商品条码: 978754078474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48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心经》即《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的简称。《心经》是般若经系列中一部言简义丰、博大精深、提纲挈领、极为重要的经典,为大乘佛教出家及在家佛教徒日常背诵的佛经。此《心经》即为最流行的唐代玄奘译本。《心经》在佛教三藏中的地位殊胜,就相当于释迦牟尼佛的心脏一样。心指心脏,含有精要、心髓等意。本经系将内容庞大之般若经浓缩,成为表现“般若皆空”精神之简洁经典。全经举出五蕴、三科、十二因缘、四谛等法以总述诸法皆空之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语,即是出自本经。《坛经》即《六祖坛经》,是六祖惠能说、弟子法海集录的一部经典,它记载了惠能一生得法传法的事迹及启导门徒的言教,内容丰富,文字通俗,是研究禅宗思想渊源的重要依据。《坛经》的精髓是“见性成佛”或“即心即佛”的佛性论,“顿悟见性”的修行观。性,指众生本具之成佛可能性,即“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及“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坛经》还主张唯心净土思想。惠能反对离开世间空谈佛法,主张“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指出“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东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恶”。《坛经》中强调在世间求解脱的主张引发了传统佛教的人间化、生活化,并将世间法和佛法相结合、相统一。中国文化艺术即中国古代诗、书、画特别注重“意境”“气韵”,就是深受《坛经》注重“顿悟”的思维方式之影响。
作者简介
玄奘(602~664),唐代有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法名“玄奘”,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玄奘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前后十七年学遍了当时的大小乘各种学说,带回佛舍利、佛像和经论多部,并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玄奘及其弟子译出佛典多部。玄奘的译典著作有《大般若经》《心经》《解深密经》等。玄奘被世界人民誉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其爱国及护持佛法的精神和巨大贡献,被誉为“中华民族的脊梁”,世界和平使者。他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相,不畏生死的精神,西行取佛经,体现了大乘佛法菩萨,度化众生的真实事迹。他的足迹遍布印度,影响远至日本、韩国以至全世界。玄奘的思想与精神如今已是中国、亚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惠能(638~713),被尊为禅宗六祖的曹溪惠能大师,对中国佛教以及禅宗的弘化具有深刻和坚实的意义。惠能得到五祖弘忍传授衣钵,继承了东山法脉并建立了南宗,弘扬“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教法门。他弘化于岭南,对边区以及海外文化,也具有一定的启迪和影响,王维《能禅师碑铭》谓其“实助皇王之化”;同时也引起了中原皇室的尊重和供养,皇室屡次迎请惠能进宫,并为其建寺造塔。在滑台大云寺的无遮大会之后,通过对南北是非的辩论,奠定了曹溪禅在禅宗的地位。在惠能入灭一百年后,禅者已非曹溪不足以谈禅。柳宗元撰《赐谥大鉴禅师碑》说: “凡言禅,皆本曹溪。” 武宗灭法之后,曹溪禅即位居中国佛教的主流地位。
目录
心经
经文
释题篇
五蕴皆空篇
色空相即篇
诸法空相篇
了无所得篇
离弃正觉篇
无上菩提篇
坛经
行由品第一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般若品第二







疑问品第三




定慧品第四



坐禅品第五


忏悔品第六








机缘品第七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顿渐品第八





护法品第九




付嘱品第十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