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白话本国史
装帧: 精装
出版社: 北京日报出版社
作者: 吕思勉
出版日期: 2018-08-01
商品条码: 9787547726297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648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
¥81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该书是吕思勉先生在历年教学讲稿和史学研究的基础上完成的。内容框架由绪论和五个篇章构成,在每一篇里又分若干章节,详细叙述了从远古时代到1922年“华盛顿会议”期间的中国历史,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有名史学家顾颉刚曾高度评价本书说:“以丰富的史识和流畅的笔调来写通史,方为通史写作开一新纪元。”
目录
序例
绪论
第一章 历史的定义
第二章 中国的历史
第三章 现在研究史学的方法
第四章 本书的分期
第一篇 上古史
第一章 汉族的由来
第二章 古史的年代和系统
第三章 三皇五帝
第一节 三皇五帝时代社会进化的状况
第二节 黄帝和蚩尤的战争
第三节 尧舜的禅让
第四节 禹的治水
第四章 三王时代
第一节 羿的代夏和少康中兴
第二节 夏殷的兴亡
第三节 商朝的事实
第四节 商周的兴亡
第五节 西周的事迹
第五章 春秋战国
第一节 春秋
第二节 战国
第六章 汉族以外的诸族
第一节 獯鬻
第二节 东胡
第三节 貉
第四节 氐羌
第五节 粤
第六节 濮
第七章 中国古代的疆域
第八章 古代社会的政治组织
第一节 古代社会的阶级制度
第二节 封建
第三节 官制
第四节 教育和选举
第五节 兵制
第六节 法律
第九章 古代社会的经济组织
第一节 农业
第二节 工商业和货币
第三节 春秋战国时代社会经济的变迁
第十章 古代的宗教和文化
第一节 古代的哲学和宗教
第二节 文字的起源和变迁
第三节 东周以后的学派
第二篇 中古史(上)
第一章 秦始皇帝的政策
第二章 封建政体的反动
第一节 豪杰亡秦
第二节 项羽的分封和楚汉的兴亡
第三节 汉初功臣外戚宗室三系的斗争
第三章 汉初的休养生息
第四章 汉朝的武功
第一节 匈奴
第二节 西域
第三节 朝鲜
第四节 闽粤南越和西南夷
第五章 前汉的衰亡
第一节 汉武帝的内政
第二节 霍光废立和前汉的外戚
第六章 社会革命
第七章 后汉的兴亡
第一节 光武的中兴
第二节 后汉的武功
第三节 后汉的外戚和宦官
第八章 秦汉时代的政治和文化
第一节 官制
第二节 教育和选举
第三节 赋税
第四节 兵制
第五节 法律
第六节 学术
第二篇 中古史(中)
第一章 后汉的灭亡和三国
第一节 后汉的乱源
第二节 汉末的割据和三国的兴亡
第二章 两晋和五胡
第一节 晋初异族的形势
第二节 八王之乱
第三节 西晋的灭亡
第四节 胡羯的兴亡
第五节 鲜卑的侵入
第六节 东晋内外的相持
第七节 苻秦的盛强
第八节 淝水之战和北方分裂
第九节 拓跋氏的兴起
第十节 宋篡东晋和魏并北方
第三章 南北朝
第一节 宋齐的治乱
第二节 北魏的盛衰
第三节 东西魏的纷争和侯景乱梁
第四节 周齐的兴亡和隋的统一
第四章 军阀和异族
第二篇 中古史(下)
第一章 隋朝的内政外交
第一节 隋文帝的内治
第二节 回族的起源和分布
第三节 高车和柔然
第四节 突厥的起源
第五节 突厥的盛强和隋朝与突厥的交涉
第六节 朝鲜半岛三国和中国的关系
第七节 隋唐的兴亡
第二章 唐朝的初盛
第一节 唐太宗灭突厥
第二节 藏族的兴起
第三节 印度阿利安人人藏
第四节 唐朝和朝鲜日本的关系
第五节 从魏晋到唐中国和南洋的关系
第六节 武韦之乱和开元之治
第三章 从魏晋到唐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情形
第一节 官制
第二节 教育和选举
第三节 兵制
第四节 刑制
第五节 赋税制度和民生
第六节 学术和宗教
第七节 门阀的兴废
第三篇 近古史(上)
第一章 近古史和中古史的异点
第二章 唐朝的分裂和灭亡
第一节 安史之乱
第二节 唐中叶后的外患
第三节 肃代到穆宗时候的藩镇
第四节 宦官的专横
第五节 黄巢之乱和唐朝的灭亡
第三章 五代的兴亡和契丹的侵入
第一节 梁唐晋的争夺
第二节 契丹的兴起和侵人中国
第三节 周世宗的强盛和宋朝的统一
第四章 北宋的积弱
第一节 宋初和辽夏的交涉
第二节 宋初的政策和后来腐败的情形
第三节 王荆公的变法
第四节 神宗的武功
第五节 元桔绍圣的纷更和徽宗的衰侈
第五章 北宋辽金的兴亡
第一节 女真和金室的起源
第二节 辽朝的灭亡
第三节 北宋的灭亡
第三篇 近古史(下)
第一章 南宋和金朝的和战
第一节 南宋初期的战事
第二节 和议的成就和军阀的翦除
第三节 海陵的南侵和韩健胄的北伐
第二章 南宋金元的兴亡
第一节 蒙古的由来
第二节 蒙古征服漠南北
第三节 金朝的灭亡
第四节 南宋的灭亡
第三章 蒙古的武功
第一节 大食盛强以后西域的形势
第二节 蒙古的西征
第三节 蒙古和朝鲜日本
第四节 蒙古和南方诸国
第四章 元朝的衰亡
第一节 汗位继承的纷争
第二节 元朝的政治
第三节 元朝的灭亡
第五章 宋辽金元四朝的政治和社会
第一节 官制
第二节 学校选举
第三节 兵制
第四节 刑制
第五节 租税制度(上)
第六节 租税制度(下)
第七节 钞法
第八节 学术风俗
第四篇 近世史(上)
第一章 明朝的对外
第一节 明初的武功
第二节 瓦刺的强盛
第j节 蒙古的再兴
第四节 倭寇和丰臣秀吉
第二章 明朝的内治
第一节 宦官的专权
第二节 权臣和党祸
第三章 清朝的兴起
第一节 清朝的先世
第二节 建州女直的盛衰
第三节 海西女直的南迁
第四节 清太祖的兴起
第五节 辽东西的战争
第四章 明朝的灭亡
第一节 流寇和北都陷落
第二节 福唐桂三王的灭亡
第三节 郑氏和三藩
第五章 清朝的盛世
第一节 满洲内部特殊势力的消灭
第二节 清朝对待汉人的政策
第三节 顺康雍乾四朝的政治
第六章 近代的蒙回藏
第一节 种族和宗教的变化
第二节 黄教的盛行和天山南路的回教
第三节 卫拉特的盛强和清朝征服蒙古
第四节 清朝平定西藏
第五节 清朝平定卫拉特
第六节 清朝平定回部
第七节 清朝征服廓尔喀
第七章 近代的西南诸族
第一节 湘黔的苗族
第二节 滇黔的濮族和金川
第三节 两广的粤族
第八章 近代的后印度半岛
第一节 平缅麓川的灭亡和缅甸建国
第二节 清朝和缅甸的交涉
第三节 黎莫新旧阮的纷争和清朝讨伐新阮
第四节 暹罗的建国
第九章 清朝的中衰
第一节 乾隆时的衰机
第二节 嘉庆时的内乱
第四篇 近世史(下)
第一章 中西交涉的初期
第一节 西人的东来
第二节 基督教初人中国的情形
第三节 中俄初期的交涉
第四节 西南最初对待外人的情形
第五节 五口通商
第六节 英法兵攻破京城和东北的割地
第二章 咸同时的大内乱
第一节 太平军
第二节 捻军
第三节 回事
第三章 藩属的丧失
第一节 英俄的亚洲侵略和伊犁交涉
第二节 安南和缅甸暹罗的丧失
第三节 中日甲午之战和朝鲜的丧失
第四节 教士保护权的变迁和德据胶卅I
第四章 清朝覆亡和民国的兴起
第一节 革新的原动力
第二节 咸同光三朝的朝局
第三节 戊戌政变和庚子之乱
第四节 满蒙藏的危机(上)
第五节 满蒙藏的危机(下)
第六节 清朝的末运
第五章 明清两代的政治和社会
第一节 官制
第二节 学校选举
第三节 兵制
第四节 法律
第五节 赋税制度(上)
第六节 赋税制度(下)
第七节 币制的变迁
第八节 学术思想的变迁
第五篇 现代史
第一章 从武昌起义到正式政府成立
第一节 武昌起义和各省光复
第二节 临时政府的成立和北迁
第三节 大借款宋案和赣宁之役
第四节 正式总统的举出和国会解散
第二章 俄蒙英藏的交涉
第一节 俄蒙交涉
第二节 英藏交涉
第三章 五月九日的国耻
第一节 五口通商以来外交上形势的回顾
第二节 日占青岛和二十一条的要求
第四章 帝制复辟和护法
第一节 帝制运动
第二节 对德宣战和复辟
第三节 护法战争和南北议和
第五章 南北分裂后的变故
第一节 皖直战争
第二节 军政府的绝续和北方下统一令
第三节 赣豫陕的战事和川湘鄂之争
第四节 直奉战争
第五节 北方黎徐的更迭和南方广州之变
第六节 各省的纷扰
第七节 裁兵废督和自治的潮流
第六章 最近的蒙藏
第一节 蒙古的取消独立和再陷
第二节 六年后的英藏交涉
第七章 最近的交涉
第一节 巴黎和会的失败
第二节 华府会议的参与
第三节 鲁案的解决
第四节 共同出兵和中东路
第五节 松黑航权和尼港事件
第六节 中俄的新交涉
第七节 中国和德奥的新交涉
第八节 日本在东北的形势
第八章 最近的财政
第一节 民国时代的财政情形
第二节 中国的内外债
第三节 新银行团的复活
第四节 最近的关税问题
摘要
第七章 近代的西南诸族
靠前节 湘黔的苗族
西南诸族的分布,和历代开拓的次第,已略见一、二、三篇。靠前篇第六章、第二篇上第四章第四节、第三篇中第四章第四节。但是更进一步,希图竟其全功的,却在元明清三朝。三朝的政策,是一贯的。“就诸族的土地,设立郡县的名目;即以其酋长为长官。实际上仍是世袭;但是继承之际,或须得中朝的认可,或须得其新任命。”这种政策,唐宋以前,也是有过的。但是从元明以后,才格外励行得出力。单是把他的地方,设立一个郡县的名目,而授其酋长以长官,至多则干涉其继承,这种办法。原不能收开拓的实效。明清两朝+所以能把这些地方渐次开拓,全靠他能把旧有的长官废掉,把他这地方,改成真正的郡县。这就是所谓“改土归流”。原来把这各族的地方,设置路府州县,元朝时候很多。明朝也是如此。除土府州县外,又有“宣慰”“宣抚”“安抚”“招讨”“长官”诸司的名目。这种总称为“土司”,遇有机会,便把土酋废掉,改设普通的官吏,是为“流官”。所以谓之改土归流。这便是元明清三朝,对于这些地方一贯的开拓的政策。但是话虽如此,仍不免用过好几次兵。如今且从沅水流域说起。
沅水流域的开拓,已见第三篇上第四章第四节。从宋开安化新化二县,沅诚二州之后,湖南全境,不曾开拓的,只有辰沅道北境,和湖北施南道南境连接的一隅。明时,才开辟施州、永顺、保靖之地。清康熙时,开辟凤凰、乾州二厅。雍正时,增辟永绥、松桃二厅。又改永顺为府。于是沅水流域,几于接近开辟。其初土民“畏吏如官,畏官如神”。官吏因之,颇为侵暴。而汉人移居其地的又甚多,土地尽为所占。于是苗民生计穷绝,前一一七年,就起而反抗。调四川、云南、湖南、两广的兵,好几十万,才算勉强把他镇定。这是由于这时候军事的腐败,参看第九章第二节。而这时候,川楚教民叉起事,官军都调到北边去,苗乱依旧不平。后来有一个好官,唤做傅鼐的,来边务。乃修碉堡,创屯田,把汉民训练做兵,叫苗人侵掠不能得利,然后出钱买收他们的军器。又设立学塾,教化他们。从此以后,苗族就渐渐的向化了。
苗族的分布,是从沅江的下游,而渐进于其上游的。所以从辰沅向西,自镇远、平越以达贵阳。从此再向西南,到安顺、普安一带,以及从平越向东南,到都匀、榕江一带,也都是苗族分布之地。贵州一省,介居湘蜀滇桂之间。这四省的边界上,也都是蛮族所分布。所以开辟独晚。明初,元时所置的思州来降。太祖将其地分设思州、思南两土司。后来这两司互相雠杀,乃于前四九九年,永乐十一年。分其地为八府,四州,设立布政司和都指挥司,自此贵州才列于内地。 其在贵阳附近的土酋,以安氏、居水西。宋氏居水东。为很大。附近各土司,都分归其统辖。后来宋氏衰而安氏独盛。天启时,和永宁土司奢氏永宁,如今贵州的闻岭县。同叛。明朝为之大费兵力。到前二八四年,崇祯元年。才把他讨定。自此贵阳以西南都定。其贵州东南一带,则苗人分布的地方,面积之广,几达三千里,谓之苗疆。而以古州榕江。为中心。环列的苗寨,有一千三百多座。清朝雍正年间。鄂尔泰兼做了云贵两省的督抚,创议改土归流。才任张广泗招降他们。贵州其余地方的土司,则派哈元生去招降。后来鄂尔泰、张广泗都去了,继任的人,措置不善。苗人就又起而反抗。前一七七年。世宗派哈元生、张明等去平抚,久而无功。高宗即位。仍派张广泗经略其事。前一七六年,才把苗人蹙到丹江、都匀、台拱三县间的牛皮大箐里,把他打平。这一次,一共烧毁苗寨一千二百余座,所释而不攻的,不过三百八十多座,杀戮也是很惨的。
第二节 滇黔的濮族和金川
濮族的分布,以黔江、金沙江、大渡河流域为中心,前面亦已说过。从元以后,其很有关系的,就是贵州的播州,和云南的乌撒、乌蒙、东川、镇雄四土府。
播州,就是如今的遵义县。当元明时,其辖境极广,北边直到娄山关,南边要到如今平越县附近。其酋长杨氏,也由来甚久。原来播州还是唐朝所置的州,僖宗时,为南诏所陷。有一个太原人,姓杨,名端,应募攻复其州。从此杨氏就世据其地,元时以其地为宣慰司。(P452-453)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