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北大新闻学研究会复会新篇章

北大新闻学研究会复会新篇章

  • 字数: 374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刘扬,李杰琼,崔远航
  • 出版日期: 2018-10-01
  • 商品条码: 9787302513780
  • 版次: 1
  • 开本: B5
  • 页数: 470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1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北大新闻学研究会复会新篇章》收录了自2008年至2018年由北大新闻学研究会主办的新闻学茶座、新闻史论师资特训班、新闻史论青年论坛暨北大新闻学研究会年会、读书会等活动的纪要文章,力图尽量全面、立体、多样地反映10年来研究会发展的样貌与图谱。本书并不是对研究会活动的机械性记录,而是对北大新闻学研究会10年来围绕史观、史料、史实三者的关系,对现代化、西方化、殖民化三者的关系,对历史的表象、虚像、实像三者的关系,对知识生产、话语建构、历史正义三者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持续不断追问、思考的成果汇辑,其中凝结着老、中、青三代学者做学问、做学术的初心。
作者简介
李杰琼,女,中国新闻史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秘书,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新闻史论师资特训班第二届学员,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新闻史论师资特训班同窗会副会长。2001年考入北京大学攻读新闻学专业,2005年获文学学士学位及经济学双学位。2005年经免试推荐继续在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攻读传播学专业,在程曼丽教授和卓南生教授的指导下,将新闻史论定为研究领域。2012年于北京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学位论文被评为2012年度北京大学很好博士论文。在核心期刊发表多篇新闻史论的专题论文,论文《动荡大时代里中国报人的抉择——对管翼贤投敌附逆个案的考察》获得第二届“全国新闻学青年学者很好学术成果”奖。曾赴中国台湾地区地区以及韩国、菲律宾进行学术交流,并在国家留学基金委的全额资助下赴日访学一年。现为北京工商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新闻系讲师,校级示范课程《中外新闻史》负责人。主持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对华文化战略下近代日本人在华北的办报活动与舆论宣传战研究》。
目录
第一部分:北大新闻学研究会的前世今生
北大新闻学研究会恢复成立
许智宏校长在“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恢复成立暨导师聘任仪式”上的致辞
薪火相传 推动新闻学研究新高点——方汉奇教授在“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恢复成立暨导师
聘任仪式”的发言
北大新闻学研究会:扛起历史留下的这面大旗——程曼丽教授谈北大新闻学研究会
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复会七周年、北大新闻学茶座开办五周年——《北大新闻学研究会学术文库》出版纪念座谈会召开
林建华校长在复会七周年纪念座谈会上的致辞
程曼丽教授在复会七周年纪念座谈会上的致辞
方汉奇教授在复会七周年纪念座谈会上的讲话
细水长流 遍地开花——卓南生教授在复会七周年纪座谈会上的讲话
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机构组成(2008年4月-2013年12月)
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机构组成(2014年1月至今)
第二部分:北大新闻学茶座篇
北大新闻学茶座(1)卓南生教授谈“从中日近代化报刊起点与演变之异同看东亚新闻事业”
北大新闻学茶座(2)刘正爱博士谈“我们如何理解他者?——名、话语、思想的价值”
北大新闻学茶座(3)卓南生教授谈“菅直人新内阁的特色是什么?——日本政治与日本传媒透视”
北大新闻学茶座(4)王向远教授谈“从出版史的角度谈我对日本侵华史的研究”
北大新闻学茶座(5)柴野主任谈“中国媒体如何进行国际新闻报道”
北大新闻学茶座(6)阮次山先生谈“专访国际政要的苦与乐”
北大新闻学茶座(7)路透社林洸耀谈“西方主流媒体如何报道中国”
北大新闻学茶座(8)罗养毅博士谈“日本民族扩张主义思潮与媒体导向(1894-1905)”
北大新闻学茶座(9)孙旭培教授谈“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失范与规范”
北大新闻学茶座(10)迎兔送虎自由谈
北大新闻学茶座(11)夏春祥副教授谈“二二八事件的媒体印象与社会记忆”
北大新闻学茶座(12)卓南生教授谈“3·11大地震后媒体论调的变化与走向”
北大新闻学茶座(13)苏钥机教授谈“探索新闻的本质”
北大新闻学茶座(14)滕建群研究员谈“福岛核事故后核安全论争之走向”
北大新闻学茶座(15)林任君先生谈“新加坡《联合早报》88年来的发展历程”
北大新闻学茶座(16)崔之元教授谈“重庆的招商模式与地票交易”
北大新闻学茶座(17)李彬教授谈“学术何为?前沿安在?”
北大新闻学茶座(18)吴学文、卓南生对谈“中日关系与舆论走向”
北大新闻学茶座(19)梁丽娟博士谈“《苹果日报》对港台媒体与社会的冲击”
北大新闻学茶座(20)方汉奇教授等学者谈“如何研究新闻史?怎样办好《新闻春秋》?”
北大新闻学茶座(21)蒋亚平先生谈“人民网、强国论坛创办与当代舆论性质”
北大新闻学茶座(22)赵月枝教授谈“‘中美国’的前世与今生”
北大新闻学茶座(23)吴廷俊教授谈“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的媒体生长状态”
北大新闻学茶座(24)郝晓鸣教授谈“传播学本土研究的国际化”
北大新闻学茶座(25)卓南生教授谈“‘购岛’事件后中日舆情的走向与变化”
北大新闻学茶座(26)汤重南教授谈“日本明治维新的经验教训与历史启示”
北大新闻学茶座(27)土屋礼子教授谈“20世纪前半期日本报社有关东亚的组织机构与人脉”
北大新闻学茶座(28)刘建平博士谈“从广岛到福岛:日美关系的国际传播学”
北大新闻学茶座(29)卓南生教授谈“日本的乱象与真相——从安倍到安倍”
北大新闻学茶座(30)朱立教授谈“忘掉大师?记住大师?——宣伟伯教授其人、其事、其学”
北大新闻学茶座(31)谭汝谦教授谈“中国人留学日本史的启示”
北大新闻学茶座(32)汪琪教授谈“‘治学’?‘研究’?回到两千年前去找寻学术立足本土的路径”
北大新闻学茶座(33)薛凤旋教授谈“中国新型城市化的内涵与困难”
北大新闻学茶座(34)孙立川博士谈“新武侠小说为何会发端于香港?”
北大新闻学茶座(35)张泉研究员谈“近代日本占领区传媒研究的现状与问题”
北大新闻学茶座(36)蔡史君教授谈“日本近现代目前的‘民众’与‘战争’——中野敏男《诗歌与战争》评介”
北大新闻学茶座(37)刘华主任编辑谈“从媒体感知中日关系”
北大新闻学茶座(38)卜卫研究员谈“流动人口、传播与赋权研究——兼论行动传播学研究的方法论与研究策略”
北大新闻学茶座(39)卓南生教授谈“从日本南进论系谱看战后日本的东南亚报道与东南亚外交”
北大新闻学茶座(40)钱江副总编辑谈“对十年‘’中《人民日报》的研究”
北大新闻学茶座(41)程曼丽教授谈“《<蜜蜂华报>研究》的写作过程及其引发的思考”
北大新闻学茶座(42)卓南生教授谈“新闻史研究方法论的再思考——从《香港华字日报》大量原件之发掘说起”
北大新闻学茶座(43)王维佳副教授谈“赛博迷思的政治学”
北大新闻学茶座(44)冯全朴先生谈“自媒体运营”
北大新闻学茶座(45)贾乐蓉副教授谈“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苏联传媒体制的变迁”
北大新闻学茶座(46)黄有光教授谈“如何在国际很好期刊发表文章?”
北大新闻学茶座(47)王润泽教授谈“孔子学院建设十一年的实践探索与突破”
北大新闻学茶座(48)卓南生、吴廷俊对谈“中国近代新闻史研究方法的再思考”
北大新闻学茶座(49)李秀云教授谈“中国新闻学术史的过去、现在及未来”
北大新闻学茶座(50)吴靖教授谈“电视屏幕中的乾坤——新自由主义人格的塑造和不满”
北大新闻学茶座(51)卓南生教授谈“日本新闻与传播学教育的变迁与特征”
北大新闻学茶座(52)继往开来 守成创新 通过史论研究发掘文化主体性 方汉奇教授寄语北大新闻学研究会和北大新闻学茶座
北大新闻学茶座(53)卓南生、吴廷俊、彭家发鼎谈“新闻史研究之我见”
北大新闻学茶座(54)罗养毅博士谈“学术著作的编辑与出版之经验”
北大新闻学茶座(55)方汉奇教授、卓南生教授谈“传承学术风气 培养新生力量——方汉奇教授等多位前辈寄语北大新闻学研究会”
北大新闻学茶座(56)赵玉明教授谈“日本侵华广播与中国抗战广播史料的整理与分析”
北大新闻学茶座(57)卓南生教授再谈“新闻传播史研究的‘诱惑’与‘陷阱’”
北大新闻学茶座(58)李彬教授谈“反思中国传播学”
北大新闻学茶座(59) 赵玉明教授谈“新中国第一代新闻教师”
北大新闻学茶座(60)卓南生教授谈“从亚洲视角看日本明治维新150周年”
第三部分:新闻史论师资特训班篇
一 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新闻史论师资特训班课程表
二 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新闻史论师资特训班学员结业名单(按姓名拼音排序)
三 学员感言
第四部分:新闻史论青年论坛篇
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年会(2011)暨首届新闻史论青年论坛
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主办首届新闻史论青年论坛
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年会(2012)暨第二届新闻史论青年论坛
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主办第二届新闻史论青年论坛在京召开
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年会(2013)暨第三届新闻史论青年论坛
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年会(2015,厦门)暨第四届新闻史论青年论坛
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年会(2016,长春)暨第五届新闻史论青年论坛
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年会(2017,吉首)暨第六届新闻史论青年论坛
第五部分:北大新闻学研究会读书会篇
从叙事回归历史——《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读后的几点思考
“满洲开拓团”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历史翻案风究竟从何而来?
辛亥革命百年与日本的舆论诱导——兼析新“兴亚论”的背后
宫崎骏热中谈宫崎的《起风了》
日本主流传媒怎样看待《南京!南京!》?
习近平访英期间英国媒体的“反调”为哪般?
从曹聚仁《中国近百年史话》看民国报人的辛亥革命史观
《传播理论史:回归劳动》读后感
学术与政治——The Cold War & the University读后感
第六部分:北大新闻学研究会出版篇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