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沧桑风骨 新安画派张家百年

沧桑风骨 新安画派张家百年

  • 字数: 230千字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安徽文艺出版社
  • 作者: 周玉冰
  • 出版日期: 2018-08-01
  • 商品条码: 978753966306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96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了新安画派画家张翰飞、张君逸、张仲平一家三代的人生经历和艺术成就。本书从清朝末年废除科举开始,紧紧扣住张家三代人的命运变化,着重描绘他们克服重重坎坷,怀着对振兴新安绘画的信念,不屈奋斗的百年历程。本作品资料翔实、文字生动,展现了张家三代人对艺术的不懈追求以及20世纪中国山水画发展与演化的脉络。
目录
序一/陈祥明
序二 新安三张百年山水/叶如强
引子
第一章
塾师张训臣
京师大学堂
新安中学堂
论诗
许承尧赠联
科举之梦
实业救国
黄宾虹革命
第二章
参加优贡会考
翰林院
专攻书画
铁路理想
崇尚乡贤
任职铁路总局
黄宾虹约稿
吴恩绶赴京
第三章
踏雪寻梅
报社编辑
张君逸求学北京
宣南画社的常客
张君逸拜师
求是
推荐过旭初
作画贺寿
中秋雅集
张大干与歙县会馆
吴承仕与章太炎
支持革命
中山公园联展
第四章
成立“湖社”
张君逸加入“湖社”
大学教授
首届全国美展
邓之诚题画
成立书画研究会
为启功荐师
书画赈灾
第五章
南下南京
组织“铁展会”
妇女国货年
出版画册
返归故乡
第六章
安宁的定潭
黄山写生
《定潭八景图》
张君逸回乡
画魂归去
过旭初推荐唐式遵
第七章
唐式遵秘书科长
黄山摩崖石刻
“我们回来啦”
抗战胜利
上海办展
张家杂货店
土地改革
捐献文物
看望黄宾虹
被捕入狱
第八章
进省群众艺术馆
报考艺校
落户合肥
招工
丰富的生活
安徽艺术学院教授
相恋相爱
吴镜汀邀请北上
徽州写生
第九章
遗憾而去
画领袖像
重返北京
平反
第十章
为张劲夫访美创作
北京看病
“清湘后又一人也”
许士骐造访
交往黄叶村
寻找作品
与溥杰互换作品
方毅题写展标
访问日本
拜访启功
第十一章
范曾补画
创作《八百里黄山》
桃李天下
参加艺博会
松江画展
艰难抉择
捐献作品
拨开历史的尘埃
附录
名家评论

后记
摘要
    甲午海战后,日本逼签《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等发起“公车上书”,在北京应试的1300多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提出变法主张。
     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变法思想逐渐在全国兴起。
     1900年八国联军人侵,慈禧太后带着光绪逃到西安。一路颠簸,惊慌失措,这给她以惨痛教训。签订《辛丑和约》后,慈禧太后下令实行新政。
     1905年9月2日,在中国延续了1300年的科举制度被光绪皇帝的一纸谕令终结,下令自丙午(1906)科开始,所有乡试、会试和各省岁科考试一律停止。
     全国各地新式学堂如雨后春笋,相继创办。
     在素有“东南邹鲁”之称的徽州府歙县南乡一个叫定潭的古村落里,有一个人内心极不平静,这就是举人出身的名儒张恩诰。
     张恩诰,字训臣。他少年聪颖,诗文过目不忘,因精于诗文绘画而远近闻名。他的书法,更是融碑的骨力与帖的灵动于一体,被徽州府内大户人家争相收藏。
     张训臣还是有名的孝子。《歙县志?卷八?人物志?孝友》记载了他的孝道故事:“……咸丰乱时,(张训臣)奉大父避居乡曲。寇至,迹得其大父,将以杵杀之,恩诰抱杵乞宥,方持拒间,大父得脱。寇怒榜之,几濒于危,额际瘢痕至老犹在。”也就是说,他为了救父亲,自己挨了贼寇的棒打,额头的伤痕到老的时候还在。
     今天,定潭村的人还在感念张训臣的孝道,把他的事迹记载在功德墙上。
     光绪末期,安徽徽州知府刘汝骥任职期间编辑了《陶甓公牍》一书,从中可见在清末新政的推行过程中,官绅成为统治阶层倚重的对象,形成了官为、绅为辅助的模式。张训臣作为德高望重的举人、重要的乡绅,被歙县县令陈令德禀批,为宪政进行议员选举。
     歙县水竹坑柯氏是当地望族,历代书香兴盛,名人辈出,声望显赫。曾任国务院副的柯庆施就是从这里走出去的。
     1926年,水竹坑柯氏修家谱,邀请当时声誉远播的乡绅――张恩诰撰文。
     深孚众望的张训臣生性恬淡,中举人后再也无意功名利禄,在定潭晨雾晚霞间,寄情山水,营造着属于自己的诗意人生。他应乡邻请求,开设私塾,传授学业。
     张训臣虽然自己无意科举,但对他的门生倾心培育,希望他们能够通过科举走向仕途,像众多徽州学子一样,光宗耀祖。在众多学生中,张训臣有两个得意门生,一个是自己的大儿子张翰飞,一个是后来成为佳婿的吴承仕。 吴承仕出生在歙县沧山源村的一个书香门第,曾祖吴道隆国学生出身,授任诰赠朝议大夫。祖父吴景桓同样出身国学生,官职布政司理问,受封奉政大夫,位列三品。
     吴家祖上在北京经营茶叶,由吴锡卿创建的“吴裕泰”是京城的有名茶庄。
     吴承仕母亲汪氏,也出身书香门第。因为丈夫吴恩绶苦读经书、致力于科考,她便承担了家庭的管理,教儿子诗文。
     吴承仕5岁时,汪氏将儿子送入沧山源私塾。两位先生张建勋、汪沛仁是当地有学识的秀才,在他们的循循善诱之下,吴承仕学习四书五经、文字音韵、典章文物。
     P3-6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