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鲁迅与20世纪中国国民信仰建构

鲁迅与20世纪中国国民信仰建构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 作者: 谭桂林 杨姿
  • 出版日期: 2017-07-01
  • 商品条码: 978755002719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84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鲁迅与20世纪中国研究丛书”全面切实地梳理鲁迅研究界在这些基本问题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深入地阐述鲁迅面对和思考这些基本问题时的思路、资源和观点,而且着重分析鲁迅这一精神象征在20世纪中国历史中建构与形成的内在机制与外在因缘,深度解读鲁迅这一文化符号在20世纪中国社会改革进程中的能指、所指和功能结构,突出一种从民族精神象征与文化符号的意义上对鲁迅与20世纪中国关系进行综合思考的问题意识和方法观念。这一思想史角度采用和综合思考方法,将开拓鲁迅研究的新视角,在新世纪的鲁迅研究中,从理论上进一步深化思想、文化与现实融会贯通,多种学科交叉融合鲁迅研究新思维。该丛书具有重要的学术理论价值,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内容简介
国民信仰的重建,是我国改革开放走向纵深、现代化转型成功与否的一个基本的保障,也是当前中华民族能否真正复兴的一个重要的衡量标杆。《鲁迅与20世纪中国国民信仰建构》将通过对鲁迅信仰力形成过程的分析、鲁迅关于信仰的思想的阐释,以及在新时期初期的思想启蒙运动和世纪末人文精神重构等重大精神事件中鲁迅资源利用情况的考察与分析,树立起一个信仰力的精神品牌,提高民族文化自信力,展示国民精神主体信仰力培养的珍贵资源。
作者简介
谭桂林,1959 年生,湖南耒阳人,文学博士。现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成果有学术专著《现代中国佛教文学史稿》《20 世纪中国文学与佛学》《百年文学与宗教》《长篇小说与文化母题》《本土语境与西方资源》等。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杨姿,1982 年生,重庆涪陵人。文学博士,教授,现任教于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从事现当代文学教学与研究,热爱鲁迅。已出版专著《20 世纪中国乡土的浪漫书写》,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1 项。入选重庆市高等学校很好人才计划,获重庆市第二批青年骨干教师资助。
目录
绪论 《新青年》的新文化理念与国民信仰建构
第一节 “精神上别构真实新鲜之信仰
第二节 “信仰共和必非孔教
第三节 “只要有主义,就比没主义好
第四节 “将性命去殉他主义
第一章 鲁迅的信仰观及其思想理路
第一节 “恃意力以辟生路
第二节 宗教旨在化解“内部生活”的危机
第三节 信仰非必依赖宗教而立
第四节 自由、诚实、践履是信仰的根基
第二章 鲁迅早期信仰的建构与演变
第一节 南京时代:走向世界与走向自己
第二节 选择危机与留日时期的信仰建构
第三节 历史之“毒”与早期信仰的自我矛盾
第三章 尼采影响:鲁迅信仰建构的特征与深度
第一节 五四思想界的尼采影响
第二节 “惟向所信是诣”的“心声
第三节 “精神界之战士”的形象创构
第四章 鲁迅倒孔:信仰领域中的攻坚战门
第一节 鲁迅倒孔的逻辑起点与问题聚焦
第二节 倒孔运动的深层体验与历史感知
第三节 情感投人、现实针对和坚韧持续
第五章 后期鲁迅信仰的思想资源与内在整合门
第一节 三个意象与上海鲁迅的革命实践
第二节 后期鲁迅信仰中的托洛茨基影响
第三节 “诗人之死”与后期信仰构成的命运认知
第六章 国民信仰中鲁迅符号的建构历史
第一节 1936―1949:祭文中的“民族魂
第二节 鲁迅符号在国民信仰中的功能与读解
第三节 “人”的返回之路
第七章 多元文化格局中的鲁迅资源建设
第一节 现代佛教界的鲁迅影响与资源利用
第二节 基督宗教界的鲁迅印象与资源利用
第三节 后现代文化语境中的鲁迅资源反思
第八章 鲁迅信仰问题的世纪论战
第一节 从“神像”化到“大话”像
第二节 “费厄泼赖”的接受命运
第三节 “拿来主义”的接受风波
结语 信仰纯粹性与鲁迅精神的当代意义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