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鲁迅与20世纪中国政治文化

鲁迅与20世纪中国政治文化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 作者: 李玮
  • 出版日期: 2017-07-01
  • 商品条码: 978755002720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80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鲁迅与20世纪中国研究丛书”全面切实地梳理鲁迅研究界在这些基本问题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深入地阐述鲁迅面对和思考这些基本问题时的思路、资源和观点,而且着重分析鲁迅这一精神象征在20世纪中国历史中建构与形成的内在机制与外在因缘,深度解读鲁迅这一文化符号在20世纪中国社会改革进程中的能指、所指和功能结构,突出一种从民族精神象征与文化符号的意义上对鲁迅与20世纪中国关系进行综合思考的问题意识和方法观念。这一思想史角度采用和综合思考方法,将开拓鲁迅研究的新视角,在新世纪的鲁迅研究中,从理论上进一步深化思想、文化与现实融会贯通,多种学科交叉融合鲁迅研究新思维。该丛书具有重要的学术理论价值,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内容简介
《鲁迅与20世纪中国政治文化》引入“政治文化”这一视角对鲁迅其人其文的特点进行研究,揭示出鲁迅其人其文特点背后潜在的政治文化影响,给鲁迅的特质找到新的依据,提供新的解释;从“政治文化”视角研究“符号化”的鲁迅是如何参与后世文学建设之中,凸显不同时代由政治文化的变动带来的文学思路的“交错”、“转换”和“对话”,来探讨现代文学“文学建构”的规律性,丰富对民族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解;通过对“政治文化”视角下鲁迅这一典型个案的研究,分析政治文化变迁和作家思想方式、文学策略之间的关系,揭示政治影响下文学建设的规律性。
作者简介
李玮,女,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曾主持国家社科项目1项,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子课题 1项及省部级项目 3项。于包括《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在内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 余篇,部分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和“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出版专著 1 部,参与撰写著作1部。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很好成果二等奖1项。曾被评为江苏省“青蓝工程”很好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333 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创新型人才。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政治文化与鲁迅的人生道路
第一节 政治文化与辛亥革命前期鲁迅的“从文”道路
第二节 政治文化与北伐后鲁迅放弃教职
第二章 政治文化与鲁迅的文化立
第一节 政治文化与鲁迅对“尚武精神”的态度
第二节 政治文化与1920年代鲁迅的“大学观
第三节 政治文化与鲁迅的“学术观
第三章 政治文化与鲁迅的代际想象
第一节 “新政治”的社会学载体:鲁迅的青年观
第二节 民族政治与鲁迅的儿童观
第四章 政治权力:鲁迅看文学机制
第一节 政治文化与鲁迅对于1920年代“新文坛”建设的态度
第二节 政治文化语境下的鲁迅与1930年代文学出版
第五章 政治文化与鲁迅的文学选择
第一节 政治文化与鲁迅文学观中“思想的标准
第二节 政治文化与1930年代鲁迅杂文风格的转变
第六章 政治文化与鲁迅逝世前后对鲁迅的阐释
第一节 论1936年周作人对“鲁迅”的叙述
第二节 论1936年-1942年对“鲁迅”的“引用
第七章 政治文化与1980年代“鲁迅”的“重建
第一节 《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呐喊)(彷徨)综
论》中的政治文化
第二节 《心灵的探寻》论述框架体现的政治文化立
第三节 《反抗绝望――鲁迅及其文学世界》的政治文化分析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