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文明以止——上古的天文思想与制度
字数: 659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 冯时
出版日期: 2017-02-01
商品条码: 9787520332958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664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
¥16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本书认为,中国传统文明观的首要义涵乃在于对古代制度及宇宙观的建立,准确地说,古人定义文明并不特别注重他们创造的物质文明成果,至少不以其作为阐释文明的靠前要素。物质文明所展现的技术进步事实上是为政治与宗教服务的,而与物质文明的创造相比,先民早期知识体系、礼仪制度与思想观念的形成则在根本上体现着人类摆脱野蛮状态很重要的标志,成为界定文明诞生的真正标准 。很明显,由于人类文明的历史是由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共同构成的,因此,以重建古代历史为己任的考古学研究不可能也不应该忽略对古代制度与形上思想的探索。
作者简介
冯时,1958年10月生于北京市。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考古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考古学报》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郭沫若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理事等职。
目录
自序(1)
第一章观象授时以文治化(1)
第一节文明与文化(1)
一文明考(2)
二文化考(7)
三中国原始文明的基本内涵(10)
第二节河南濮阳西水坡原始宗教遗存研究(13)
一天文观测与天官的规划(15)
二盖天理论的建立(24)
三灵魂升天的宗教观念(28)
四敬授人时与王权的诞生(32)
五分至四神与创世神话(34)
六西水坡宗教遗存的文明史意义(43)
第二章奉时圭臬经纬天人(46)
第一节空间体系的建立(46)
一二绳四方考(46)
二五位考(58)
三八方九宫考(65)
四方位的起点(72)
五空间的表现(73)
六八方与八卦(75)
第二节时空关系(78)
第三节传统时空观的文化影响(81)
一辨方正位的用事制度(82)
二从亚形到方形的大地观(87)
三亚次与宗法(89)
四十二州与九州(90)
第四节早期圭表研究(93)
一陶寺圭表考(94)
二商代·表钩沉(125)
三卜辞“立中”与《大司徒》之关系(127)
第五节两周祖?研究(132)
一祖 考(133)
二两周祖 (142)
三实用祖?与以器喻德(153)
第六节西周芮伯尊盖的天学意义(156)
第七节圭表致日与执中思想(159)
第三章居中而治自邑告命(168)
第一节《保训》故事与地中之变迁(168)
一《保训》释文(168)
二竹书之“聉”与测阴阳(169)
三舜求地中的故事(174)
四微变地中的故事(180)
五地中变迁的考古学与文献学证据(190)
六周人居中而治思想的传承(198)
七地中变迁与夏商王邑的关系(201)
八地中变迁对殷商文化的影响(205)
第二节文邑研究(209)
一陶寺文字考证(210)
二早期都邑制度(223)
三夏王朝的证认(231)
第三节亳中邑研究(240)
第四节内服与外服(247)
一邑制考(249)
二内服考(265)
三外服考(266)
四都制考(273)
五方伯考(275)
六附庸考(278)
第五节邦家考(280)
第四章见龙在田天下文明(285)
第一节龙的来源(285)
一龙的形象源于星象(285)
二龙星行天与龙星阴阳(290)
三从观象授时到自然崇拜(299)
四“龙”字的音读与义涵(301)
第二节《周易》乾坤卦爻辞研究(302)
一龙星阴阳观的考古学研究(302)
二《乾》卦卦爻辞研究(314)
三《坤》卦卦爻辞研究(324)
四乾坤名义(350)
五易卦第三爻的意义(355)
第三节二里头文化常鰐与上古舆服研究(357)
一升龙考(359)
二大常考(369)
三旗铃考(372)
四旗鰐考(375)
五鰐色考(388)
六旗鰐变制考(390)
七常鰐移用铭旌考(396)
八铭旌变制考(400)
九墓主身份考(409)
第五章以祖配天其严在上(425)
第一节中国上古宗教的本质(425)
一帝与嫡(425)
二眼目通神与三星堆觋像(426)
第二节红山文化巫祝研究(428)
一红陶人像的性别(428)
二红陶人像与女祝(440)
第三节安徽蚌埠双墩春秋锺离君柏墓研究(443)
一五色土遗迹与月令思想(451)
二圆璧遗迹与盖天观念(460)
三放射遗迹与星象之象征(464)
四土丘遗迹与形埒观念(471)
五山缘遗迹与八极观念(482)
六“亚”形墓室所见之宇宙观(487)
七以祖配天与昆仑升仙观念(492)
八墓葬所见宇宙观之地域传统及其影响(501)
第四节洛阳尹屯新莽壁画墓星象图研究(507)
第六章天地交合阴阳刑德(534)
第一节帝宰万物与天极阴阳(534)
一阴阳思辨及其表现形式(534)
二冬至阳生与夏至阴生(537)
三以猪比附北斗的传统(538)
四北斗阴阳与猪的象征义涵(548)
第二节天地交泰观的考古学研究(553)
一交泰本义(553)
二红山文化交泰遗存(556)
三交泰与堪舆(563)
四交祀与郊祀(566)
第三节自然之色与哲学之色(573)
一颜色的自然属性与哲学属性(573)
二中国传统方色理论的内涵(576)
三方色理论的文化影响(579)
四方色理论的起源(584)
五殷墟五色石的方色义涵(589)
第四节咸池研究(596)
一传统之任德远刑观念(597)
二任德远刑观念的考古学与文献学证据(601)
三咸池古义及四象表现形式的转变(610)
第五节参天两地与奇阳偶阴(615)
第六节战国《筮法》卦位图研究(624)
一战国《筮法》卦位图之特点(625)
二五行与方位阴阳的关系(628)
三南北方位阴阳的差异与调整(633)
第七节《月令》五藏祭与五行的关系(640)
引用文献简称(648)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