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生生死死
字数: 192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出版日期: 2018-06-01
商品条码: 9787569923445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320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
¥49.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1.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高峰陈平原为万千读者度身甄选,专业眼光,菁华品质。 2. 名家名作荟萃,尽显人文之美。 《生生死死》收集了由陈平原选编的周作人、鲁迅、梁实秋、冰心、俞平伯等42位名家的60篇谈论“生”与“死”话题的文章,书中作者对于生死各自不同的感悟、对生命意义的总结让我们看到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生死观的同时,也提醒每个人“好好的活”“好好的死”,努力追寻生命的意义。 3. 文学为经,文化为纬,用散文串起十个中国文化主题。 读文章就是读生活、读文化就是读人生。《生生死死》全书60篇文章,以文学为经,文化为纬,串起了中国人生活的另一个重要侧面。 4. 沙里淘金,淘汰了一些徒有虚名的“名作”,收入了一些未录于一般选本的遗珠。 丛书既囊括《我对于丧礼的改革》《孟婆茶》这样的名作,也选采了许多不见录于一般选本的遗珠,所选文章更具文化意味又妙趣横生,同时更全面、丰富地表现了20世纪中国散文精粹。 5. 专业主播团队,篇篇有声呈现,既“上口”又“入耳”。 紧跟大众听书时尚,特别邀请专业主播团队为全部文章录制音频,扫描每篇所附的二维码,即可收听朗读。上下班途中、跑步、休息……随时随地,视听结合,拉近你与经典的距离。 6. 尊重版权,每一篇文章都有作者及后人亲笔授权。 全书中尚在版权期内的文章,所选文章均获得作者或版权继承人的合法授权,从而保证了选文完整性、权威性。 7. 适合日常及课外阅读,提升鉴赏与书写水平。 “漫说文化”丛书不仅适合成人、本专科院校学生提高文学、文化素养,更可作为初高中学生课外阅读之用。书中和作者大都浸淫汉语写作数十年乃至一生,他们通晓汉语音韵节律,精通遣词造句。阅读这些文字,对提升美学鉴赏、提高写作水平都大有益处。 8. 设计考究,工艺精致,一份难以抗拒的心水礼物。 双封设计,特种纸护封,淡雅米色,蓬松度高,触感温润;封面元素采用印银、多种专色交叉印刷工艺,色泽鲜艳饱满;内文排版考究,舒阔,阅读体验不错;32K开,成品尺寸147×210,方便携带。不管目
内容简介
1985年,被称为 “燕园三剑客”的钱理群、黄子平、陈平原三人共同提出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概念,倡导以整体的眼光将中国现当代文学溯源至晚清,将“近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三个时段打通,引起了学术界的强烈反响。“漫说文化丛书”即是这一概念的具体表现,所选散文充满文化意味而又妙趣横生。《生生死死》一集中收集了冰心、俞平伯等大家的著作。赞颂青春之美丽、生命之可贵,在平凡的生活中笑看人生。书中作者对于生活各自不同的感悟让读者看到不同年龄、不同阶级的生活观。书中有智慧的老人,平淡的中年人,他们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诉你生活应该怎样。
作者简介
陈平原,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一座高峰。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2008-2012年任北大中文系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俗文学学会会长。他对20世纪中国文学、中国小说与中国散文、现代中国教育及学术、图像与文字等领域有着精深研究和独到见解。治学之余,撰写随笔,借以关注现实人生,并保持心境的洒脱与性情的温润。
目录
|再记|
|序|
|附记|
|导读|
“无限之生”的界线◎冰心|001
别话◎许地山|006
死之默想◎周作人|010
唁辞◎周作人|014
笠翁与兼好法师◎周作人|017
人死观◎梁遇春|020
独语◎何其芳|026
门与叩者◎陆蠡|029
生死◎柯灵|035
死◎唐弢|037
忘形◎冯至|041
关于死◎宋云彬|045
三过鬼门关◎萧乾|049
我对于丧礼的改革◎胡适|055
回丧与买水◎周作人|069
墓碣文◎鲁迅|071
死后◎鲁迅|073
冥屋◎茅盾|078
不甘寂寞◎叶圣陶|081
祭文·悼词◎叶圣陶|085
送殡的归途◎夏丏尊|089
盂兰夜◎芦焚|091
山村的墓碣◎冯至|094
送葬的行列◎袁鹰|097
身后事该怎么办?◎廖沫沙|101
杨彭年手制的花盆◎周瘦鹃|105
大祭◎李健吾|109
看坟人◎李健吾|111
一份精美别致的讣告◎秦牧|115
国民之自杀◎梁启超|122
绝命辞◎陈天华|124
陈星台先生《绝命书》跋◎宋教仁|130
自杀◎瞿秋白|133
林德扬君为什么要自杀呢?◎瞿秋白|135
对于梁巨川先生自杀之感想◎陈独秀|140
青年厌世自杀问题◎|143
论自杀◎徐志摩|152
死法◎周作人|163
关于活埋◎周作人|167
说死以及自杀情死之类◎郁达夫|176
论秦理斋夫人事◎鲁迅|181
论“人言可畏”◎鲁迅|183
略论暗暗的死◎鲁迅|187
处决◎靳以|189
阮玲玉与食尸兽◎柯灵|192
怀《柚子》◎聂绀弩|195
死之余响◎赵丽宏|205
秋◎丰子恺|214
中年◎俞平伯|218
中年人◎叶圣陶|222
秋天的况味◎林语堂|225
冬天来了◎叶灵凤|228
中年◎苏雪林|231
当我老了的时候◎苏雪林|244
人生之最后◎弘一法师|253
老◎王力|259
中年◎梁实秋|262
病◎梁实秋|266
孟婆茶◎杨绛|270
霞◎冰心|275
|编辑附记|◎277
摘要
看坟人 李健吾 这看坟人,和坟头上鹅黄的小花一样,一点不费力气,溶在我的生命,而且好似异香奇葩,吸住我城市人的心灵。在这晴光明媚的春日,便是这人一样的村俗的老头子,也像解了冻的山涧,轻而且快,同时还有些浑浊,流过我的忧郁,我和他蓦地相逢,素昧平生,却像若干年前在一起共事,有过一个相同的节奏。 我并不因为他走近了,特别看他一眼。仿佛望着一棵柏树,我望着这坟墓的伴侣,而且和一颗柏树一样,他摇着他挺直的躯干,好像不在用眼看,却在用心听,听我这犹如晨雀的徘徊者,留散在松柏林里无声的歌颂。犹如接受晨雀每日的光临,他这苍老的柏树,毫无所动于衷,淡淡地,然而亲密地,仿佛见了自己常见的村庄的掮客,柔声道: “早晨好!” 这仿佛他生命里长句的逗点,轻轻滑过我们的唇舌。他不需要我答应,我也没有答应,仅只点点头,离开他,拢向一座土依然透黄的小冢。我俯下身审量前面短短的碑铭。看坟人向我呢喃道: “去年才埋的,可长满了草哪!” 一个十四岁的小孩子,碑上仅仅写着他的姓名。他夭折了,还没有尝试,开始要尝试人生的五味,就匆匆告辞,留下这几行字——蕴有人类不少的热情,父母的哀恸,兄姊的涕泣——做我们猜测的标志。还有比石碑更不坚固,比文字更不较为,比痴心更觉无情的纪念?“长满了草”,这透露人生的专享的消息!过不了好些年,石碑残毁,文字消蚀,痴心散失,只有春草烧不尽,一年高似一年,一直长上石碑的裂罅,顶替了人力的一切! 这砍掉我们虚荣的红缨帽,裸露出人生的秃顶。在世上扰攘了一生,也许白活了若干年,人到垂死的时候,怨天尤命,说他一无所成,倒含一腔酸泪。咽了气——于是埋到地里面,这次真正孤零了,然而不到一年,坟上铺遍了茵草,替他告诉我们,他现在反而有了意义。自然无所不入,便是丑恶也化于它的爱抚,形成高度的庄严。在一种说不出的幽静之中,我领会着自然的谐和,好像刚刚步出肃穆的音乐会,我的精神缓和下来。 然而还有比这更谐和的,是那若有若无的看坟老人?守着别人的坟,眼看着自己就要成一个土堆。和生一样,他会安然死去。他也许没有一点用,仿佛柏树,墓碑,青草,日光,点缀着阴沉的茔地。和田陇上的耕牛一样,他也许操劳一生,等到老了,没有人记起他,犹如我们忘掉一个去世多年的老友,把他贬在死者群里。他接受了他的不幸,而且安于他的运命,因为他自来和一个动物——不,一株植物一样,偶然活了,偶然死去。还有比他更近于自然的,他自己就是自然? 他用不着智慧,以及智慧的副产物——虚荣。和万物一样,他有力量培养自己,终于力量和年月同时消散,和万物一样,或者和波浪一样,不知不觉,溶于自然之流——平静而伟大的自然之流!他不存在,自然是他的存在。活着,他象征自然的奇迹;死了,他完成自然的美丽。他交代他的任务。犹如日月星循行各自的天轨,犹如白天和黑夜的此来彼往,不在人间留下一丝痕迹。 于是我走过去,坐在他身旁的祭台上,好像观察一个希奇的生物,开始注意他黝黑的面孔。平淡无奇,和所有穷苦的乡下老人一样,是深浅相间的皱纹,视若无睹的黯灰的目光,衬着一张唯皮与骨的坎坷的脸庞。从这张窳陋的脸,我可以看见些什么呢?和我这城市人一样,那下面也藏着一个孤独者的悲哀?他的行动提醒我,他不止于形成自然,依旧有一个内心的经验,在苦乐的领受上,和我该有同样的分量,我禁不住问道: “你在什么地方住?” 顺着他的手,我望见西边,离茔地一亩的光景,一所有些四方的小草房,四周扩出一圈高粱和玉蜀黍的杆子的短墙。 “你一个人?” 他迟疑了一下,搔搔头,然后指着那面一幅耕牛图,向我唧哝道:“我和他们一起住。” 一条并不肥硕的黄牛,拖着宽耙,翻起经冬的冻土。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跟随着。 “那不是你的孩子?” “我没有孩子。” 从他答话的粗率,我明白自己多此一问,有伤他的讳莫如深的情感。于是我们沉默了,仿佛怀着敌意,窥伺着一己取胜的机缘。渐渐我心里充满了同情,却不愿意流露于外,只得转过身,望着对面随时可以毁灭的茅舍。这怎样地谐和,一切具有何等如画的境界!然而人的悲哀,不唯致苦自身,还加在自然上面,整个形成一片无色的忧郁。我不敢再问他了,反正我知道灵魂较为漂泊,而灵魂的躯壳较为美丽,犹如自然较为谐和。而所谓人者,在人海孤独于宇宙的进行却是一致。我离开这老态龙钟的看坟人,觉得我像侵犯了他一次,我这属于另一世界的陌生人。 (选自《李健吾散文集》,宁夏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