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佛佛道道

佛佛道道

  • 字数: 148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 出版日期: 2018-06-01
  • 商品条码: 9787569923421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48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4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高峰陈平原为万千读者度身甄选,专业眼光,菁华品质。 2. 名家名作荟萃,尽显人文之美。 《佛佛道道》中收录了许地山、周作人、丰子恺、夏丏尊、汪曾祺等22位现当代作家关于佛、道方面的39篇文章。他们用诗一般宁静淡雅的语言表达出佛道家的根本精神,除了学识和洞察力外,更体现出作家们宽容的心态和寻求理解的愿望。 3. 文学为经,文化为纬,用散文串起十个中国文化主题。 读文章就是读生活、读文化就是读人生。《佛佛道道》全书39篇文章,以文学为经,文化为纬,串起了中国人生活的另一个重要侧面。 4. 沙里淘金,淘汰了一些徒有虚名的“名作”,收入了一些未录于一般选本的遗珠。 丛书既囊括《仙游寺》《我的*个师父》这样的名作,也选采了许多不见录于一般选本的遗珠,所选文章更具文化意味又妙趣横生,同时更全面、丰富地表现了20世纪中国散文精粹。 5. 专业主播团队,篇篇有声呈现,既“上口”又“入耳”。 紧跟大众听书时尚,特别邀请专业主播团队为全部文章录制音频,扫描每篇所附的二维码,即可收听朗读。上下班途中、跑步、休息……随时随地,视听结合,拉近你与经典的距离。 6. 尊重版权,每一篇文章都有作者及后人亲笔授权。 全书中尚在版权期内的文章,所选文章均获得作者或版权继承人的合法授权,从而保证了选文完整性、权威性。 7. 适合日常及课外阅读,提升鉴赏与书写水平。 “漫说文化”丛书不仅适合成人、本专科院校学生提高文学、文化素养,更可作为初高中学生课外阅读之用。书中和作者大都浸淫汉语写作数十年乃至一生,他们通晓汉语音韵节律,精通遣词造句。阅读这些文字,对提升美学鉴赏、提高写作水平都大有益处。 8. 设计考究,工艺精致,一份难以抗拒的心水礼物。 双封设计,特种纸护封,淡雅米色,蓬松度高,触感温润;封面元素采用印银、多种专色交叉印刷工艺,色泽鲜艳饱满;内文排版考究,舒阔,阅读体验不错;32K开,成品尺寸147×210,方便携带。不管
内容简介
1985年,被称为 “燕园三剑客”的钱理群、黄子平、陈平原三人共同提出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概念,倡导以整体的眼光将中国现当代文学溯源至晚清,将“近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三个时段打通,引起了学术界的强烈反响。“漫说文化丛书”即是这一概念的具体表现,所选散文充满文化意味而又妙趣横生。《佛佛道道》一集中收录了许地山、周作人等作家关于佛道方面的文章。诗一般的语言表达出佛道家的精神,体现出作家们宽容的心态和寻求理解的愿望。书中关于弘一法师、曼殊法师的描写,更让人对这些传奇经历的高僧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娓娓道来的故事中,带来一种宁静淡雅的感觉!
作者简介
陈平原,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一座高峰。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2008-2012年任北大中文系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俗文学学会会长。他对20世纪中国文学、中国小说与中国散文、现代中国教育及学术、图像与文字等领域有着精深研究和独到见解。治学之余,撰写随笔,借以关注现实人生,并保持心境的洒脱与性情的温润。
目录
|再记|
|序|
|附记|
|导读|
惟心◎梁启超|001
愿◎许地山|004
海◎许地山|006
头发◎许地山|008
无奈◎夏丏尊|010
渐◎丰子恺|012
家◎丰子恺|016
吃教◎鲁迅|022
隐士◎鲁迅|024
摩罗小品◎唐弢|027
禅家的语言◎朱自清|036
谈“养生学”◎马南邨|042
读《欲海回狂》◎周作人|046
山中杂信◎周作人|050
萨满教的礼教思想◎周作人|059
吃菜◎周作人|062
读戒律◎周作人|067
刘香女◎周作人|073
碑◎废名|081
天目山中笔记◎徐志摩|088
山中杂记◎徐祖正|094
普陀山的幽默◎祖慰|114
仙游寺◎贾平凹|123
幽冥钟◎汪曾祺|127
《八指头陀诗集》叙◎杨度|132
《曼殊遗画》弁言◎章太炎|135
《燕子龛遗诗》序◎柳亚子|137
沾泥残絮◎冯至|139
陋巷◎丰子恺|145
佛无灵◎丰子恺|150
悼夏丏尊先生◎丰子恺|155
我的第一个师父◎鲁迅|161
《子恺漫画》序◎夏丏尊|169
弘一法师之出家◎夏丏尊|173
两法师◎叶圣陶|179
谈弘一法师临终偈语◎叶圣陶|187
南闽十年之梦影◎弘一法师|189
我与弘一法师◎丰子恺|198
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朱光潜|203
|编辑附记|◎207
摘要
    吃 菜 周作人 偶然看书讲到民间邪教的地方,总常有吃菜事魔等字样。吃菜大约就是素食,事魔是什么事呢?总是服侍什么魔王之类罢,我们知道希腊诸神到了基督教世界多转变为魔,那么魔有些原来也是有身分的,并不一定怎么邪曲,不过随便地事也本可不必,虽然光是吃菜未始不可以,而且说起来我也还有点赞成。本来草的茎叶根实只要无毒都可以吃,又因为有维他命某,不但充饥还可养生,这是普通人所熟知的,至于专门地或有宗旨地吃,那便有点儿不同,仿佛是一种主义了。现在我所想要说的就是这种吃菜主义。 吃菜主义似乎可以分作两类。第一类是道德的。这派的人并不是不吃肉,只是多吃菜,其原因大约是由于崇尚素朴清淡的生活。孔子云,“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可以说是这派的祖师。《南齐书》周颙传云,“颙清贫寡欲,终日长蔬食。文惠太子问颙菜食何味最胜,颙曰,春初早韭,秋末晚菘。”黄山谷题画菜云,“不可使士大夫不知此味,不可使天下之民有此色。”——当作文章来看实在不很高明,大有帖括的意味,但如算作这派提倡咬菜根的标语却是颇得要领的。李笠翁在《闲情偶寄卷五》说: “声音之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为其渐近自然,吾谓饮食之道,脍不如肉,肉不如蔬,亦以其渐近自然也。草衣木食,上古之风,人能疏远肥腻,食蔬蕨而甘之,腹中菜园不使羊来踏破,是犹作羲皇之民,鼓唐虞之腹,与崇尚古玩同一致也。所怪于世者,弃美名不居,而故异端其说,谓佛法如是,是则谬矣。吾辑饮馔一卷,后肉食而首蔬菜,一以崇俭,一以复古,至重宰割而惜生命,又其念兹在兹而不忍或忘者矣。”笠翁照例有他的妙语,这里也是如此,说得很是清脆,虽然照文化目前讲来吃肉该在吃菜之先,不过笠翁不及知道,而且他又那里会来斤斤地考究这些事情呢。 吃菜主义之二是宗教的,普通多是根据佛法,即笠翁所谓异端其说者也。我觉得这两类显有不同之点,其一吃菜只是吃菜,其二吃菜乃是不食肉,笠翁上文说得蛮好,而下面所说念兹在兹的却又混到这边来,不免与佛法发生纠葛了。小乘律有杀戒而不戒食肉,盖杀生而食已在戒中,唯自死鸟残等肉仍在不禁之列,至大乘律始明定食肉戒,如《梵网经》菩萨戒中所举,其辞曰: “若佛子故食肉,——一切众生肉不得食:夫食肉者断大慈悲佛性种子,一切众生见而舍去。是故一切菩萨不得食一切众生肉,食肉得无量罪,——若故食者,犯轻垢罪。”贤首疏去,“轻垢者,简前重戒,是以名轻,简异无犯,故亦名垢。又释,渎污清净行名垢,礼非重过称轻。”因为这里没有把杀生算在内,所以算是轻戒,但话虽如此,据《目莲问罪报经》所说,犯突吉罗众学戒罪,加四天王寿,五百岁堕泥犁中,于人间数九百千岁,此堕等活地狱,人间五十年为天一昼夜,可见还是不得了也。 我读《旧约》利未记,再看大小乘律,觉得其中所说的话要合理得多,而上边食肉戒的措辞我尤为喜欢,实在明智通达,古今莫及。《入楞伽经》所论虽然详细,但仍多为粗恶凡人说法,道世在《诸经要集》中酒肉部所述亦复如是,不要说别人了。后来讲戒杀的大抵偏重因果一端,写得较好的还是莲池的《放生文》和周安士的《万善先资》,文字还有可取,其次《好生救劫编卫生集》等,自郐以下更可以不论,里边的意思总都是人吃了虾米再变虾米去还吃这一套,虽然也好玩,难免是幼稚了。我以为菜食是为了不食肉,不食肉是为了不杀生,这是对的,再说为什么不杀生,那么这个解释我想还是说不欲断大慈悲佛性种子最为得体,别的总说得支离。众生有一人不得度的时候自己决不先得度,这固然是大乘菩萨的弘愿,但凡夫到了中年,往往会看轻自己的生命而尊重人家的,并不是怎么奇特的现象。难道肉体渐近老衰,精神也就与宗教接近么?未必然,这种态度有的从宗教出,有的也会从唯物论出的。或者有人疑心唯物论者一定是主张强食弱肉的,却不知道也可以成为大慈悲宗,好像是《安士全书》信者,所不同的他是本于理性,没有人吃虾米那些律例而已。 据我看来,吃菜亦复佳,但也以中庸为妙,赤米白盐绿葵紫蓼之外,偶然也不妨少进三净肉,如要讲净素已不容易,再要便有碰壁的危险。《南齐书》孝义传记江泌事,说他“食菜不食心,以其有生意也”,觉得这件事很有风趣,但是离总还远呢。英国柏忒勒(Samuel Butler)所著《有何无之乡游记》(Erewhon)中第二十六七章叙述一件很妙的故事,前章题曰《动物权》,说古代有哲人主张动物的生存权,人民实行菜食,当初许可吃牛乳鸡蛋,后来觉得挤牛乳有损于小牛,鸡蛋也是一条可能的生命,所以都禁了,但陈鸡蛋还勉强可以使用,只要经过检查,证明确已陈年臭坏了,贴上一张“三个月以前所生”的查票,就可发卖。次章题曰《植物权》,已是六七百年过后的事了,那时又出了一个哲学家,他用实验证明植物也同动物一样地有生命,所以也不能吃,据他的意思,人可以吃的只有那些自死的植物,例如落在地上将要腐烂的果子,或在深秋变黄了的菜叶,他说只有这些同样的废物人们可以吃了于心无愧。“即使如此,吃的人还应该把所吃的苹果或梨的核,杏核,樱桃核及其他,都种在土里,不然他就将犯了堕胎之罪。至于五谷,据他说那是全然不成,因为每颗谷都有一个灵魂像人一样,他也自有其同样地要求安全之权利。”结果是大家不能不承认他的理论,但是又苦于难以实行,逼得没法了便索性开了荤,仍旧吃起猪排牛排来了。这是讽刺小说的话,我们不必认真,然而天下事却也有偶然暗合的,如《文殊师利问经》云: “若为己杀,不得啖。若肉林中已自腐烂,欲食得食。若欲啖肉者,当说此咒:如是,无我无我,无寿命无寿命,失失,烧烧,破破,有为,除杀去。此咒三说,乃得啖肉,饭亦不食。何以故?若思惟饭不应食,何况当啖肉。”这个吃肉林中腐肉的办法岂不与陈鸡蛋很相像,那么烂果子黄菜叶也并不一定是无理,实在也只是比不食菜心更一点罢了。 二十年十一月十八日,于北平 (选自《看云集》,开明书店1932年10月版)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